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9例SPN行多层螺旋CT扫描、轴位HRCT扫描及薄层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图像分析分为2种方法,方法A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轴位HRCT图像,方法B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薄层冠状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图像。判断方法A和方法B对SPN基本形态和基本征象的评价有无不同。结果:方法A和方法B对39例SPN基本形态和征象评价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螺旋CT结合轴位HRCT的方法将2例炎症误诊为肺癌,螺旋CT结合MPR图像则作出正确诊断。与MPR图像比较分析后发现,轴位图像未能真实显示病灶的基本形态。结论:薄层MPR在显示SPN的基本征象方面同HRCT的作用相同、在评价SPN的基本形态方面优于单纯轴位CT。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图像分辨率和球管输出毫安的利用率.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直接影响螺旋CT的图像质量.本文介绍单层、4层、和16层螺旋CT不同的重建技术的不同特点.由于扇形CT(第三代CT原理)的锥形线束的几何原理,8层和8层以上的多层扫描,如果没有特殊的锥形线束校正重建,严重的锥形束伪影明显影响图像质量.采用适应性倾斜多层平面重建AMPR技术,锥形束伪影得以有效消除,而且在充分利用扫描剂量的同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自由选择螺距;重建层厚与扫描螺距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孙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63-4463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东芝Asteion4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薄层扫描并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进行观察。结果螺旋CT的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给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跟骨骨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和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准确的空间立体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副鼻窦16层螺旋CT扫描的技术优势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多层螺旋扫描机,对68例临床诊断鼻窦炎的病人行轴位螺旋扫描,准直0.75mm,床速5mm/cycle,重建薄层高分辨率图像系列,层厚1mm,间隔0.5mm,卷积核H70h very sharp。将图像系列载入3D卡,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行标准轴位、冠状位、矢状位2次图像重建,层厚1mm,间隔0.5mm,多方位观察鼻腔和鼻窦的细微结构,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果多平面2次重建图像具有高清晰各向同性,能清楚显示鼻腔、副鼻窦的细微结构(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及鼻窦炎的基本CT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的多平面二次图像重建技术为副鼻窦检查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MSCT曲面重建肠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肠管成像技术在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肠道病变患者,十二指肠腺癌3例,空肠脂肪瘤1例,回肠淋巴瘤1例,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腺癌4例,回肠及结肠Crohn病1例,结肠腺癌19例,结肠淋巴瘤1例,直肠腺癌11例。采用10mm层厚层距行全腹部MS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轴面源像(ASI),传输至AW4.0诊断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局部肠管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肠管图像,再沿肠管走行划曲线进行CPR成像。结果:CPR肠管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清晰,均清楚地显示肠道病变。结论: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肠管图像,CPR肠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肠道病变,是对轴位CT图像一种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应用表面遮盖显示法和多层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三维病变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设计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骶尾部疼痛患者摄骶尾骨正侧位DR片,后行螺旋CT骶尾部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骶尾骨正侧位DR片均不能发现明显的病变;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后,5例发现明确的骨折征象,1例确诊为发育异常,1例确诊为尾部囊肿。结论 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全面、立体地显示骶尾骨及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骶尾部疾病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尖牙埋伏阻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全颌曲面断层片不能明确诊断的埋伏上尖牙48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以显示埋伏上尖牙的具体情况。结果本组共埋伏上尖牙52颗,16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埋伏上尖牙的冠根形态,唇腭向位置,骨质厚度及邻近组织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对埋伏上尖牙的诊断为选择手术入路进行正畸牵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三维CT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泌尿系病患者行前瞻性的术前螺旋CT检查,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CTVE),并与相应IVU图像和膀胱纤维内窥镜进行比较。结果MPR、3D和CTVE重建图像能更好的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无盲区。结论MPR、3D和CTVE图像可为CT轴位图像及纤维内窥镜等补充重要信息,为泌尿系病变的术前诊断、定位及治疗方法和手术径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以MPR、SSD、MIP、Min-IP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四种重建方法对结节的边缘形态、内部结构、灶周血管、灶周支气管及邻近胸膜改变等的显示,并评分比较.结果四种重建方法显示病变各有优点.MPR可从多平面多角度显示病变;SSD可以立体显示结节及其周围的改变,以显示胸膜改变效果最佳;MIP在显示灶周血管病变上优于其他方法;Min-IP显示外周支气管效果欠佳.结论MSCT三维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病变,有利于全面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结合横断面可对病变作出较完善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