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腹泻病患者特别是婴幼儿患者中A群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状况。方法:对2006~2007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3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共检出A群轮状病毒296例,检出率为46.98%。结论: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而且发病多在秋末冬初,在性别上,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3.
1985年秋、冬季,对滨州市76例婴幼儿腹泻便标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PAGE)进行检测和RNA电泳型分析,阳性35例(阳性率46.5%)。其中34例核酸电泳图呈短型,仅1例呈长型。首次确诊该病毒是本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病因。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粪便检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轮状病毒 (HRV)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1 ] ,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近年来 ,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腹泻病人粪便中病原的检测 ,为了解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 ,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ELISA药盒对我院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小儿 2 33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婴幼儿腹泻患者 1 83例 ,年龄在 3岁以下 ,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男 99例 ,女 84例。同时检测3~ 1 3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 5 0例 ,男 2 2例 …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1 32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 32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600例,阳性检出率为45.4%。10~1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00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6个月~2岁组最高(53.4%),0~6个月组次之(18.8%),>2~5岁组最低(13.8%);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为>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李亚红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5):60-6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引起肝脏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1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常规检测肝功能、HBVM、甲、丙、丁、戊、庚肝IgM抗体和TORCH、CMV的血清抗体。结果42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该42例中HBVM、甲、丙、丁、戊、庚肝IgM抗体和TORCH、CMV的血清抗体均阴性。肝脏损害发生率为10.47%,≤1岁者为14.83%,〉1岁者为6、8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升高与酸中毒、脱水程度相比较,二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泻停止后复查肝功能36例恢复正常,仍异常者1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引起肠道外感染,肝脏是受累脏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岛市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5 525例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5 525例腹泻病儿中检出1 448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6.2%。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84.5%,男病儿检测阳性率为26.8%,女病儿检测阳性率为25.0%。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期间总的检测阳性率为42.9%,明显高于其他月份(15.4%),差异有显著性(2χ=515.50,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对6个月~2岁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母感染轮状病毒(RV)与婴幼儿RV肠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健康及确诊RV肠炎婴幼儿母亲母乳RV抗原。结果:RV肠炎婴幼儿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142例,占72.1%。健康婴幼儿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3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4.17,P<0.05)。结论:母亲感染RV可能通过乳汁传染给自己的婴幼儿使其罹患RV肠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年龄组及季节性特点。方法:金标法检测粪便标本。结果:婴儿组阳性率45%,幼儿组阳性率33%。P<0.05,说明两组阳性率有差异,婴儿组阳性率高于幼儿组。1月份~3月份、10月份~12月份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结论:婴儿比幼儿更易感染轮状病毒,1月份~3月份、10月份~12月份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婴幼儿病毒性肠炎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HRV),1994年1月~12月我科对304例水祥腹泻住院患儿粪便,采用快速一步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HRV—Ag),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对婴幼儿心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者129例。选择同期130例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包括AST、LDH、CTn-I、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CK-MB/CK等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其中观察组患儿出现心肌损伤56.6%,对照组为9.23%。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有效病例102例,,治疗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每天腹泻次数超过10次,出现酸中毒以及脱水程度较严重的轮状病毒感染的婴幼儿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心肌功能,若发现患儿的心肌酶谱指标出现异常,则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对8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并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4例心肌酶谱(AST,LDH,HBDH,CK,CK-MB)有不同程度升高,占75.3%;有两项以上同时升高者52例,占61.2%.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的心肌损伤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76)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的具体情况与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共计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对全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季度等多种因素和轮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在全部的婴幼儿腹泻患儿中,有30例患儿感染了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0.0%。男性与女性患儿感染率进行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岁的患儿感染率要比≥2岁的患儿要高,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在秋季和冬季感染率要比春季、夏季高,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和患儿的年龄、季度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在为患儿进行治疗时要了解患儿的发病特点,给予全面的身体检查,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的发生,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12月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02例腹泻患儿中,检测粪轮状病毒阳性者(80例),心肌酶的变化。结果: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与轮状病毒阴性的腹泻患儿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及有关特点,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433例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粪便进行了连续3年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监测。结果:433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237例,阳性率为54.7%。1-18个月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52.5%-64.9%;19-24个月次之,为42.1%;2岁以上最低,仅占1.5%。发病高峰期为10月至2月,占全年病例的65.8%。结论:急性轮状病毒性腹泻是本地区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温州市6岁以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利用胶体金法检测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核酸分型。结果 2007~2009年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6.1%、42.7%、30.0%,在6个月~2岁腹泻患儿中检出率最高,最高达40%。每年的2月、5月和10~11月是感染的高峰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以长型为主,占94.4%,其中长型以L1型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春秋季节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不同电泳型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与非轮状病毒感染及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革兰阳性杆菌百分率、细菌数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相对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轮状病毒组细菌数、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导致菌群失调,阳性球菌增多,可能是轮状病毒腹泻菌群失调特征,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诱发或加重腹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基因型特征。 方法 将2007年1~12月收集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的3 662例5岁以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RV,并随机选取部分RV阳性样本进行G/P基因分型。 结果 3 662例样本中检出RV阳性1 470例,检出率为40.1%。对其中142例阳性样本(约10%)进行RV PCR基因分型,其中121例婴幼儿阳性分型结果显示:G1型比例最高占36.4%,其次为G3型(20.7%)、G2型(15.7%)和G9型(13.2%),G型混合感染占6.6%,G未能分型9例(7.4%)。P型分型以P[8]为主,占60.3%,其次为P[4](18.2%)和P[6](5.8%),P混合感染占15.7%。最主要的G/P组合为G1P[8](28.1%,34/121),其次是G3P[8](19.8%,24/121)、G2P[4](14.9%,18/121)和G9P[8](8.3%,10/121),并检测到不常见组合基因型如G1P[6]、G1P[4]、G9P[4]和G9P[6]等。21例新生儿(≤28 d)阳性样本的分型结果为:G型以G9为主,占42.9%(9例),其次是G1(4例),G3(3例),G2(1例),G混合感染3例,未能分型1例。P型以P[6]为主,占47.6%(10例),其次是P[8]及Pmixed各5例,P[4]1例。G/P基因型组合以G9P[6]为主(6例),其次G1P[8]、G3P[8]和G1P[6]各2例,G2P[4]和G9P[8]各1例。 结论 本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基因型复杂多样。婴幼儿RV感染以G1P[8]为主,新生儿RV感染则以G9P[6]为主。需警惕婴幼儿RV株与新生儿RV株的交叉混合感染而致新流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