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竹春  苏雅洁  赵越  孙小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19-820,F0003
目的进一步认识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形态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大体观察及辅助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观察及B超检查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光学显微镜检查显示肿瘤实质结构排列的多样性,并呈现出间质的特征性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雌孕激素受体为阳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比较罕见,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表现为细胞的多样性和排列结构的多样性,应严格掌握其病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12例腺样囊性癌临床资料分析和讨论,说明腺样囊性癌的预后不仅与手术有关,同时还与病理分型,生长亲源及部位有关,提示对本病的治疗,除手术广泛切除瘤体外,必须配合放疗及化疗,能才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气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又称圆柱瘤,临床较为罕见,易误诊或漏诊。我院从1990-2006年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共1576例,其中气管腺样囊性癌5例,占0.32%(5/1576)。现将其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81岁,平均(67.1±9.76)岁,肿块最大径2.2~5 cm,中位最大径3 cm。显微镜下观察,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结构多样,可见筛状、管状、实性结构,6例以筛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结构为主。肿瘤性肌上皮/基底细胞样细胞构成了肿瘤的主要成份,肿瘤性腺上皮数量少但一定存在。免疫组化示肌上皮/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 CK、CK5/6、Vimentin、P63、calponin。腺管上皮表达 CK、CEA、EMA 和CD117。 Ki67指数5%~20%,中位数为10%。 ER在7例均为阴性,6例PR阴性,1例阳性,HER2均为阴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属于基底细胞样癌。  相似文献   

5.
郭巨江  廖洪叶  郑良楷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92-1193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约占乳腺癌的0.1%[1],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是浸润性乳腺癌的特殊类型。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特殊,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国内鲜有文献报道。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基底细胞样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edcysticcarcinoma)多见于涎腺,发生在乳腺十分罕见,占乳腺癌的不到1%,但其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为好,有必要和其它类型的乳腺癌加以鉴别。现报道我科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1病例摘要患者,女,59岁。发现右乳房肿块3个月,乳头无溢液,乳房皮肤外观无橘皮样改变,无乳头凹陷;触诊:右乳乳晕下方触及3cm×2cm大小肿块,呈单个结节状,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与皮肤胸肌无粘连。术中送肿块作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乳腺癌。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并做组织化学染色(ABPAS)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抗体购…  相似文献   

7.
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为罕见,文献报道具有腺样囊性结构的乳腺癌不足0.1%[1],组织形态与原发于腮腺、肺、食管和其他部位的腺样囊性癌完全相同,预后相对较好.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右乳房肿物20余年,近数月感增大于2000年2月28日就诊。查体:右乳头无凹陷,无桔皮征,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卵圆形肿物,直径约2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与皮肤胸肌无粘连。右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门诊以右乳肿物(乳腺腺瘤可能)于2000年3月2日行肿物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乳腺腺样囊性癌。2000年3月15日行右乳癌根治术(单纯切除右乳腺)。术后病理检查:肿物大小约2cm×1.8cm×1.3cm,形状呈不规则圆形,包膜完整,质地中等,切面白色,半透明,质地均匀。镜检示:肿物由二类细胞构成,一类是立方形细胞围成腺管样结构,腺腔上皮细胞较大,胞浆丰富,核大深染,较一致,间质为疏松透亮原纤维。另一类是肌上皮样细胞,较小,细胞核成卵圆形或狭长形,致密,深染,细胞呈实性团索性分布,其间质为红色玻璃样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检病变形态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似,组织学上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2例免疫组化标记均显示:腺上皮细胞AE1/AE3(+),肌上皮样细胞SMA(+);ER(-)和PR(-)。结论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较罕见,需与乳腺的筛状癌、分泌性癌及腺肌上皮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块5年于2009年11月10日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患者入院5年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有一肿块,无疼痛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按"乳腺增生"治疗,肿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对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旨在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应的临床资料总结与HE组织学观察.结果 36例患者中,大涎腺发病者多于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占涎腺癌的28.1%,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0.9%,其中筛状型28例,管状型4例,实性型4例,Ⅱ级28例,Ⅰ级和Ⅲ级分别4例.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浸润性极强,手术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术后复发、转移率均较高,这与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有无神经侵袭等均有关.  相似文献   

13.
乳腺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又名乳腺腺样囊肿病、腺囊性基底细胞癌或圆柱瘤样癌,极为罕见,文献报道ACC发病率不足0.1%,5年生存率高达100%.ACC与涎腺发生的腺样囊性癌有相似的组织形态,在病理诊断特别是穿刺活检中,很容易造成误诊.现将2011年9月诊断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腺样囊性癌特殊的生物学特点,指导临床病例的诊断。方法 对10例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腺样囊性癌的病理诊断与脱落细胞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例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2例被误诊为囊肿。结论 腺样囊性癌最终诊断依靠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 ,主要发生于小涎腺及大涎腺 ,以小涎腺为多见。临床表现以侵袭性生长、进展缓慢及远处转移为特征 ;组织分化较为成熟 ,结构较为复杂。我院自 1985~ 1995年诊治腺样囊性癌 4 8例 ,现将其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  4 8例中 ,男 2 2例 ,女 2 6例。年龄 2 1~ 72岁 ,平均年龄 5 0岁 ,其中以 4 0~ 6 0岁最多 ,共 36例 ,占 75 %。1.2 部位 腭腺 18例 ,颌下腺 14例 ,腮腺 8例 ,舌下腺 4例 ,其它部位 4例。1.3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均不明显 ,也不具特征性。疼痛和肿块是患者的主要主诉…  相似文献   

16.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较罕见,在乳腺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1%[1],具有低度浸润潜能,预后好。基底细胞样实体型腺样囊性癌(solid variant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with basaloid fertures,  相似文献   

17.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ER、PR、Her-2、CK5/6、Ki-67、ECD、Bcl-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肿瘤组织行ER、PR、Her-2、Ki-67、ECD、Bcl-2的免疫组化检测并记录表达强度。结果 7例患者中位随访53个月(6~111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7例患者均呈ER、PR和Her-2阴性表达,85.7%患者CK5/6、Ki-67低表达,所有患者均呈ECD、Bcl-2高表达。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通常不表达ER、PR和Her-2,但却常常是ECD和Bcl-2高表达,预示了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国内报告较少,1980年8月至1987年1月我们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中男女各3例,15~s9岁,平均44.7岁,就诊时间1个月~2年,平均9.8个月,自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14年1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胸部CT或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为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肿瘤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确诊及治疗方法;病理学检查,包括巨检、镜下特点、免疫表型;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热点突变基因(19、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从手术切除及穿刺活检标本确诊后开始电话或门诊随访,半年随访1次,随访至2014-07-31,随访内容为是否放射治疗、是否化学治疗、是否复发转移及死亡日期。结果 肿瘤多发生在气管或主支气管,临床表现为咳嗽及痰中带血,偶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影像学表现,10例患者胸部CT检查示:气管或主支气管内、肺门及肺叶结节影或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欠清晰;1例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内新生物,肿瘤表面较光滑。巨检显示气管或主支气管内、肺门和被膜下见肿块,大小1.2 cm×1.2 cm×1.0 cm~6.2 cm×2.5 cm×2.0 cm,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部分有黏液感,边界不清,其中1例侵及邻近胸膜。镜下特点:癌细胞呈腺管样、筛状、小梁状或巢状排列,腺腔或筛孔中可见均质淡蓝色黏液,癌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细胞质少,细胞卵圆形到多角形,核染色深,核分裂象不常见;肿瘤组织可或不累及气管。癌细胞角蛋白(CK)8/18、CK34βE12、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ki-67阳性表达。1例患者行EGFR热点突变基因检测示:19、21外显子未发生突变。生存时间为5~96个月,平均44个月。6例局部复发或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及骨转移。结论 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的腺样囊性癌相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此类型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发现并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