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四肢动脉阻塞检测设备是用于对人体的四肢动脉阻塞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医疗检测设备。本文介绍该检测方法的原理和评价标准,及构成设备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动脉阻塞临床少见 ,该病特点 ,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 ,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一般检查难以确诊 ,早期往往延误诊断 ,影响治疗 ,危机病人的生命[1] 。我院 1992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 18例肠系膜动脉阻塞 ,本文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特探讨如何早期诊断。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 18例均经超声、肠系膜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 ,其中男 11例占 6 1 6 % ,女 7例占38 8%。男女之比 1 5 7∶1,年龄 2 6~ 6 3岁 ,平均年龄5 1 6岁 ,病程 3~ 10h ,平均 4 5h ,病人来源均为本地区。1·2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 ,突发持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5mm,螺距1.375mm,重建层厚1.2mm,造影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3.5~4ml/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5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结果32例共608节段,血管重度狭窄120节段,闭塞102节段。结论作为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16排CT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方法 对该病患者43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并对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 43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1%.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中,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近年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9例,给予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溶栓后造影显示大部分阻塞部位已再通。出院时,4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最好达1.2,溶栓时间2~6h。3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得到改善,2例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法在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上安全、可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供应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动脉,一般位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虽然睫状视网膜动脉单独阻塞较少见,但是偶尔也有发生。现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S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37例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2例接受人工血管置换、支架置放及球囊扩张术.结果 37例共72节段血管狭窄或闭塞.按狭窄程度划分,轻度狭窄12例24节段,中度狭窄8例17节段,重度狭窄13例22节段,闭塞4例9节段.全部病例行DSA检查,仅两节段CTA与DSA分级不符.诊断符合率为97.22%(70/72).结论 16排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在评价下肢动脉狭窄及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血管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8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野、视力变化.结果 治疗1周及2周时观察组患者视野、视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野情况,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严格掌握其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经股动脉插管,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4例患者超选择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14例中有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其中视力最高达1.2,6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视力无变化,1例患者并发脑出血而下肢瘫痪。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与发病的时间密切相关,与尿激酶的用量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视网中央动脉阻塞能引起瞬间失明 ,是一种严重的眼病。视网膜对暂时性缺血的耐受时间为 1 0 0分钟 ,过久则组织和细胞坏死 ,造成永久失明 ,故发病后必须立即抢救[1 ]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眼科于 1 998年 1 0月1 7日收治一名患者 ,因注射强地松龙行口唇封闭造成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导致双目失明 ,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的应激反应。我们采用整体护理程序对症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 ,实施健康教育 ,使患者在身心两方面均衡康复 ,并能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有良好的应激能力 ,提高了生命质量。在这一病例的护理中 ,我们深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在患者血路操作过程中血液暴露的实时检测方法,为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和手套更换的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改良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步骤,其检测血液的原理为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采用匿名制随机抽样检测方法,使待检人员(刚完成患者血路操作未脱卸手套)五指并拢,在对应的检测框内(已滴加显色剂)用力按压数秒钟,并在规定时间内观察按压处的变色结果。同时观察碘伏、乙醇、免洗手消毒凝胶对该检测结果的干扰作用。结果 2019年9-11月间,对刚完成患者血路操作的护理人员进行186人次检测,109人次(含双、单手)手指处血液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8.60%(109/186)。109人次的阳性人员以单手的半定量结果分类显示,1+阳性率占19.35%,所占比例最大,4+阳性率占5.38%,比例最小;2+和3+阳性率分别为10.48%、10.22%。消毒剂对本检测方法无干扰作用。结论本研究提供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在患者血路操作中,手部血液暴露的证据及血液暴露的概率,本研究证据支持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操作中,应严格实施手卫生、及时更换手套这一基础性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莉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37-5139
目的 研究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1 055例TCD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诊断、遗传病史等),研究TCD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为血压增高者的脑血管功能学评价提供客观血流动力学资料.结果 进行TCD检查的1 055例被检者中,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518例;颈内动脉系统单支或多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703例,其中,涡流及湍流54例;收缩期血流速度减低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599例、减低8例.由统计学分析可知,除在男70~90岁组、女60~组外,余病例组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去除年龄因素的作用后,可认为男、女高血压患病均与动脉硬化有关(CMH x 男2=52.384,x 女2=13.747,均P<0.001);另ORMH 男=2.861,ORMH 女=1.718,说明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的优势比为2.861、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的优势比为1.718.TCD检测异常率高于被检者对相关疾病的知晓率.结论 TCD检测可较灵敏地反映高血压时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的血管功能学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黄热病、西尼罗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集合检测基因芯片,并建立一种适用于直接检测核酸含量较低临床血清标本的新型芯片靶基因扩增标记方法.方法 设计并筛选出上述病毒70mer寡核苷酸特异探针各20条,打印于同一基因芯片上;以phi29 DNA聚合酶结合带标签序列的随机引物进行临床标本中病毒全基因组扩增,再以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标签序列引物进行PCR随机扩增标记,标记产物用多种病毒芯片进行杂交检测.结果 检测1~4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特异、敏感;检测西尼罗热、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病毒核酸的模拟血清标本,同样得到特异的阳性杂交信号,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种病毒集合检测基因芯片及其靶基因扩增标记方法,可直接应用于血清标本中上述病毒核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确保心肺复苏(CPR)设备质量安全,提高患者的医疗救治效果,拟建立一整套CPR设备工作制度、技术指标评估制度和监管体系,开发出CPR设备的应用质量检测技术和方法,从而有效降低CPR设备临床使用风险。方法:研究CPR设备检测装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建立CPR设备检测技术标准。结果:本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制用于质量控制的CPR模型,制作CPR设备临床应用质量检测装置,制订CPR设备质量检测制度。结论:该检测装置的应用,有望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率,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6年12月对12 863例患者输血前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 -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59%,抗-HCV阳性率1.90%,抗-HIV阳性率0.02%,TRUST阳性率0.80%.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企业办公室人员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办公室人员眼底动脉硬化情况,探讨脑力劳动对眼底动脉硬化是否有影响.方法以某开发区合资企业128名办公室人员为观察组,而同企业95名工人和后勤人员(不接触视屏和有害化学物)为对照组.分别检查视力、眼底动脉情况,测量血压,检验空腹血糖、血脂,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眼底动脉硬化率为24.22%,对照组为9.47%,两组眼底动脉硬化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办公室紧张的脑力劳动对眼底动脉硬化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与美国Trek公司Versa TREK两种血培养系统进行性能比较.方法 两种血培养系统分成需氧瓶组、厌氧瓶组和抗菌药物瓶组,将无菌血、菌液、抗菌药物按要求分别注入血培养瓶内,放入自动化仪器内进行培养,然后记录5d内阳性瓶的检出时间,试验结束后对不同系统血培养瓶检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不含抗菌药物组大肠埃希菌(7.77±0.42/9.44±0.27)h、金黄色葡萄球菌(9.73±0.12/11.92±0.14)h、铜绿假单胞菌(9.44±0.69/12.48±0.00)h、流感嗜血菌(10.77±0.15/15.04±0.73)h、难辨梭菌(18.00±0.87/20.88±4.34)h,Versa TREK检出时间早于BacT/ALERT 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17.83±0.31/15.84±2.70)h、普通拟杆菌(54.80±2.10/24.16±0.60)h,BacT/ALERT 3D检出时间早于Versa TRE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含抗菌药物组脆弱拟杆菌(21.90±0.30/21.84±1.73)h、产气荚膜梭菌(11.10±0.46/11.04±0.00)h,两种血培养系统检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含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大肠埃希菌,BacT/ALERT 3D检出时间小于Versa TREK,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ersa TREK小于BacT/ALERT 3D;含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Versa TREK检出时间早于BacT/ALERT 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血培养系统均能有效检测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Versa TREK检出病原菌时间早于BacT/ALERT 3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血压检测仪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及常见问题,分析两种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的功能和特点,提高质量控制检测技术。方法:采用美国“FLUKE”BP Pump2型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和奥利科BP-SiM型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对监护仪中无创血压模块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无创血压监护仪的可靠性,降低不合格率。结论:使用两种无创血压质量检测仪保障了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安全。通过定期检测,杜绝了不合格的监护仪在临床的应用,确保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型菌检验方法。方法:在水产品中添加香港海鸥型菌标准菌株菌液,按传统方法通过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分离,对分离出典型菌落经纯化培养后进行生化鉴定。结果:采用本方法对20份模拟污染香港海鸥型菌水产品均检出香港海鸥形菌。结论:建立的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型菌检验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检测限为100 cfu/g,达到水产品中香港海鸥形菌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4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流行的地域分布特点,为制定儿童高血压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我国香港、澳门、台弯地区外)的数据,选择血压数据记录完整的7~18岁216 29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血压偏高检出率<4%为低流行区,4%~7%为中等流行区,>7%为高流行区,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流行的地域分布特点。收集2014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境数据,分析儿童青少年血压Z评分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014年全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平均检出率为6.4%(1.5%~14.2%),血压偏高的高流行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低流行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东部部分省份。关联性分析显示,2014年年均气温、年均气湿以及当地的海拔高度与血压(SBP和DBP)Z评分均呈负相关,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年均日照时间、年均PM2.5和PM10浓度以及SO2含量与血压Z评分均呈正相关,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结论 2014年全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应重视高流行区域,并了解影响其血压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