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积雪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及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细胞以1×104个/mL密度接种,预防实验在接种24 h后同时给予含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培养液和终浓度为10 μmol·L-1的Αβ25-35溶液,治疗实验在接种24 h后给予终浓度为10 μmol·L-1的Αβ25-35溶液,24 h后给予含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培养液,作用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积雪草乙酸乙酯提 取物对Aβ25-35片段所造成的PC12细胞老年性痴呆(AD)损伤模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显微镜染色法观察积雪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Aβ25-35片段所致PC12细胞AD损伤模型的形态学变化,SAMP8)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积雪草乙酸乙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量计为40,20,10 g·kg-1)和石杉碱甲组(0.386 mg·kg-1),8只/组,连续ig给药2个月后,ELISA法测定积雪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AMP8大脑组织SOD和GSH-Px的影响。结果:Aβ25-35片段所致的PC12细胞AD模型的预防和治疗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积雪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Aβ25-35片段所致PC12细胞AD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用药组的凋亡细胞数少于模型对照组与MTT的结果相符;ELISA结果显示除低剂量组外,其他各组的SAMP8大脑组织的SOD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中剂量组和石杉碱甲组SAMP8大脑组织的GSH-Px比模型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积雪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对由Aβ25-35片段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能通过提高SAMP8脑内SOD,GSH-Px水平起到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知母总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影 响。方法: 培养PC12细胞,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低、中、高剂量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模型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mol·L-1 Aβ25-35 的培养基,作用48 h;知母低、中、高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分别加入含有低、中、高剂量知母总皂苷 (5,10,20 mg·L-1) 及盐酸多奈哌齐(1 μmol·L-1)和Aβ25-35(终浓度为20 μmol·L-1)的培养基共同作用于PC12细胞48 h。然后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和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知母总皂苷能显著升高PC12细胞活力(P<0.05);和正常组比较(0.476±0.072,0.14±0.02),模型组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0.316±0.026)和蛋白(0.08±0.01)表达水平降低(P<0.01);和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知母总皂苷能显著性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的mRNA(0.447±0.016,0.465±0.043,0.472±0.023)和蛋白(0.17±0.01,0.19±0.02,0.13±0.0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知母总皂苷能升高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其机制可能是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1对Aβ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ax,Bcl-2的表达;ELISA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的酶活性. 结果: 6.25,12.5,25,50,100 nmol·L-1的三七皂苷R1对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Aβ1-42可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6.25~100 nmol·L-1的三七皂苷R1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25~100 nmol·L-1的三七皂苷R1可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ELISA分析显示不同剂量的三七皂苷R1可抑制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的激活,但对caspase-8的激活没有影响. 结论: 三七皂苷R1通过抑制线粒体相关的凋亡通路激活,减少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葡萄素(viniferin)是一类寡聚茋类物质,存在于葡萄等植物中,本文探讨ε-葡萄素(ε-viniferin)对血管新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ECV304细胞密度5×104/mL条件下ε-viniferin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μmol·L-1时24 h和48 h的增殖抑制率;体外模型以0.5,1,5,10 mol·L-1 ε-葡萄素的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用细胞划痕法和重建基底膜法测定药物对细胞迁移作用和内皮细胞拟管腔形成的影响;体内模型,用含5,10 mol·L-1 ε-葡萄素的基质胶,Matrigel plug 法测定药物对bFGF诱导体内新生血管的影响;通过酶联反应法(ELISA法)检测5,10,20 mol·L-1药物处理24 h的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FGF浓度。 结果: 20 μmol·L-1以上的ε-葡萄素能有效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0.5~10 μmol·L-1ε-葡萄素能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迁移,在1~10 μmol·L-1ε-葡萄素的作用下均可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管腔形成,5~10 μmol·L-1ε-葡萄素在体内Matrigel Plus模型也表现出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5~20 μmol·L-1ε-葡萄素能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分泌bFGF和VEGF,其抑制能力强于紫檀茋。 结论: ε-葡萄素可以抑制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5.
对利用一种耐热耐糖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芩苷制备黄芩素进行了研究。该酶催化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的反应能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良好地进行,酶的最适pH 5.5,最适反应温度85 ℃,温度在85 ℃以下,pH 5~7.5酶的稳定性良好。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41 mmol·L-1·min-1,米氏常数Km为3.31 mmol·L-1。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的Na+对酶有活化作用。反应体系中葡萄糖醛酸浓度低于0.6 mol·L-1时,对酶有活化作用,当单糖浓度大于0.6 mol·L-1时,对酶有抑制作用,当单糖浓度达到1.2 mol·L-1时,酶活抑制率为50%,糖耐受性较好。通过实验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黄芩苷-酶液1 g : 0.2 mL,pH 5.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反应时间为10 h时,反应温度为85 ℃,酶解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 方法: 以过氧化氢(50~100 μmol·L-1)预孵PC12细胞2 h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探讨了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 mg·L-1)能明显改善H2O2氧化损伤PC12模型细胞的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14.7%(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40,80 mg·L-1)降低模型细胞LDH泄漏率分别为22.0%,29.3%,20.2%(P<0.01),明显提高细胞内T-SOD的活性(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80 mg·L-1)还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0.01)。 结论: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25-35,Aβ25-35)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edicated serum of Liuwei Dihuang Pill,MSLDP)对PC12(pheochromocytoma cells)细胞及Fox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 3a)、p-FoxO3a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对Aβ25-35损伤AD(Alzheimer’s disease)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配制Aβ25-35母液和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用含有不同浓度的Aβ25-35(10 μmol·L-1、20 μmol·L-1、40 μmol·L-1)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2.5%、5%、10%、20%、30%)的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FoxO3a及p-FoxO3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取合适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Aβ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观察细胞形态、活力及FoxO3a、p-FoxO3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Aβ25-35显著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P<0.01),并造成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内p-FoxO3a表达量降低,而FoxO3a的表达升高。②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显著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P<0.01),并促使细胞增加分化趋势,细胞内FoxO3a表达降低,而p-FoxO3a的表达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干预组FoxO3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p-FoxO3a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提高AD细胞模型的细胞活性,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磷酸化FoxO3a蛋白表达水平的提高可能是其相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探析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中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含量,以葛根素为内标,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10 min,10%~20% A;10~35 min,20%~35% A;35~40 min,35% A;40~40.5 min,35%~10% A;40.5~55 min,10% A),绿原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葛根素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8,328,277,249 nm。结果: 绿原酸和连翘酯苷A在0.2~20 mg·L-1、黄芩苷在2.0~3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13.6%,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样品的方法回收率在88.3%~109.3%,提取回收率均>80.8%。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406±1.175),(9.696±2.349),(145.35±22.02) mg·h·L-1;MRT0-t依次为(0.619±0.105),(0.634±0.115),(0.456±0.068) h;t1/2 Z分别为(0.532±0.064),(0.732±0.357),(0.542±0.175) h;Vz分别为(0.384±0.050),(0.673±0.422),(0.324±0.072) L·kg-1;CLZ分别为(0.504±0.067),(0.634±0.150),(0.426±0.066) L·h-1·kg-1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适用于大鼠血浆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和黄芩苷的测定及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组方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H2O2(850 μmol·L-1)处理PC12细胞6 h建立体外氧化应激模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组方(6.25,12.5,25,50,100 mg·L-1)预处理PC12细胞(3×104~4×104个/mL)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裂解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利用荧光探针DCFH-DA和罗丹明123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2.78%,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量上升110.13 U·L-1,细胞内MDA和ROS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内SOD和Δψm水平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组方可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LDH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增加SOD活性和使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P<0.01),且在一定范围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细辛与赤芍配伍组方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抑制ROS生成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花旗松素对 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从新生乳鼠大脑皮层中分离纯化神经元,与Aβ(5 μmol·L-1)、不同浓度花旗松素(20~100 μmol·L-1)共同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 结果: 在细胞活力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49.2±1.3) %,不同浓度的花旗松素可以提高神经元活力,其中80 μmol·L-1花旗松素给药组细胞活力增至(68.7±3.2) %,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为(50.8±1.5) %(P<0.01),不同浓度的花旗松素给药组可以降低细胞凋亡率,其中40 μmol·L-1 花旗松素凋亡率为(41.5±2.7) %,与模型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凋亡酶caspase-3的活性与正常组(0.12±0.02) U·μg-1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的活性升高(2.37±0.16) U·μg-1,P<0.01),与模型组相比,40 μmol·L-1花旗松素组caspase-3显著降低(1.77±0.07) U·μg-1, P<0.01).花旗松素能明显提高Aβ损伤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降低凋亡酶caspase-3的活性. 结论: 花旗松素对Aβ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活性从而实现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模型组(20 μg·L-1TGF-β1)、OMT低剂量组(OMT-L组,1.89×10-4 mol·L-1)、OMT中剂量组(OMT-M组,3.78×10-4 mol·L-1)、OMT高剂量组(OMT-H组,7.56×10-4 mol·L-1)和SB203580(p38MAPK阻断剂,1×10-5 mol·L-1)。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Bs中波形蛋白,测定TGF-β1诱导CFBs 24 h后α-SMA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分析CFBs增殖的抑制作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Western blot分析p38MAPK,p-p38MAPK,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MTT结果提示3.78×10-4,7.56×10-4mol·L-1的OMT对TGF-β1诱导的CFBs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1);α-SMA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提示OMT能够抑制CFBs-myFBs转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OMT能明显减少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Western blot表明OMT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及p38MAPK的磷酸化(P<0.01)。 结论:OMT可抑制TGF-β1诱导CFBs增殖的作用并抑制相关胶原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及NF-κBs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通莲汤对胃癌MGC803细胞形态、生长周期的调节作用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该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将MGC803细胞以1×104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以含5%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37 ℃,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孵育,细胞贴壁24 h,分别加入浓度为25~800 mg·L-1倍比梯度的通莲汤提取液,以10~160 mg·L-1倍比浓度的氟脲嘧啶为阳性对照组,孵育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曲线拟合法计算通莲汤和氟脲嘧啶50%抑制浓度(IC50);以两者48 h IC50浓度处理细胞48 h,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IκB激酶β(IKKβ),NF-κB,phosph-NF-κB蛋白水平。 结果: 通莲汤和氟脲嘧啶48 h IC50值分别为192.74 mg·L-1,23.61 mg·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通莲汤显著影响MGC803细胞周期中G2期,氟脲嘧啶显著影响MGC803细胞周期中G1期(P<0.05);通莲汤和氟脲嘧啶均能显著抑制IKKβ与NF-κB的蛋白表达。 结论: 通莲汤抑制MGC803细胞生长与抑制细胞于G2期,下调NF-κB通路中IKKβ,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25,50,75 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穿透小室(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POLD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中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迁移率和侵袭率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效应(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24 h能显著下调乳腺癌MCF-7细胞中SIRT1,POLD1 mRNA表达水平(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 μmol·L-1)干预24 h能显著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辣椒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OLD1 mRNA和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喘平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白化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组(0.20 g·kg-1)、洋金花组(0.07 g·kg-1)、喘平方组(0.32 g·kg-1)、地塞米松组(7.5×10-4 mg·kg-1),通过对豚鼠ip卵蛋白致敏并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实验性哮喘豚鼠模型;治疗组自注射第14天起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豚鼠的一般情况,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肺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 各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分别为:正常组IgE(68.25±5.92) mg·L-1,TGF-β1(78.72±10.92)ng·L-1,TNF-α(388.02±55.61) ng·L-1;模型组IgE(137.28±14.38) mg·L-1,TGF-β1(172.39±14.04)ng·L-1,TNF-α(752.76±51.25)ng·L-1;喘平方组IgE(76.35±6.22) mg·L-1,TGF-β1(115.76±9.17)ng·L-1,TNF-α(569.32±39.7) ng·L-1;哮喘组及喘平方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喘平方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均低于哮喘组(P<0.05)。 结论: 喘平方能够通过下调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气道炎症症状、控制或延缓气道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乐脉分散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三者的溶出特点。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为AlltimaTM OD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20(0~10 min),286(10~20 min),270(20~30 min)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采用小杯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0.1 mol·L-1 HCl为溶出介质,转速50 r·min-1,取样时间60 min,考察不同时间内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的累计释放度,通过相似因子(f2)法对各成分的溶出度曲线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丹酚酸B、丹参酮ⅡA、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0.15~301.48,0.15~1.52,0.66~6.55 mg·L-1。以丹酚酸B为参比,乐脉分散片中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的f2分别为70.35,82.49。结论: 乐脉分散片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阿魏酸具有相似的溶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白茅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将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aetoglobosin F(1),chaetoglobosin Fex(2),chaetoglobosin E(3),cytoglobosin A(4),penochalasin C(5),isochaetoglobosin D(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尿嘧啶(8),5-甲基尿嘧啶(9),其中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毛壳菌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 1,3,4,5 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99.43,23.77,97.92,86.25 μmol·L-1,而阳性对照药顺铂的IC50为24.33 μmol·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木兰脂素(magnolin,Mag)的舒张血管作用、作用机制和细胞毒性。 方法: 应用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Mag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的作用,记录去氧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PE,1 μmol·L-1)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采用一氧化氮合酶(eNOS) 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0 μmol·L-1)预处理后观察Mag对血管环张力改变的 影响,并用MTT方法观察对大鼠肾细胞(NRK)增殖的影响。 结果: 木兰脂素(0.1~1 000 μmol·L-1)对PE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的舒张作用,该舒张作用为内皮依赖性。50%最大效应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24.43 μmol·L-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esis,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L-NAME,100 μmol·L-1)预处理可以抑制Mag对具内皮血管的舒张效应。木兰脂素(0.1~1 000 μmol·L-1)处理NRK的相对增殖率在84.17%和134.60%。 结论: 木兰脂素具有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激活有关,且没有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甘草苷对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和营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草苷(liquiritin,LQ)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营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Aβ25~35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考察LQ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考察LQ诱导海马神经元轴突延长的作用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作用观察其神经营养作用。结果:10μmol.L-1Aβ25~35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水平;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率达28%。预先给预0.1,1,10μmol.L-1浓度的LQ处理细胞6 h,可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死亡,能够明显降低Aβ25~35导致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流式细胞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10%,15%,22%,提示LQ能够拮抗Aβ25~35导致的细胞凋亡。LQ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海马神经元轴突延长,特异性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能够部分阻断该作用。另外,LQ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结论:甘草苷对Aβ25~35导致的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甘草苷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体外研究芦荟大黄素(AE)对金属铝离子(Al3+)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聚集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已形成的Aβ42-Al3+聚集体的解聚作用,并考察其对Al3+存在下Aβ42聚集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设置Aβ42组、Aβ42+Al3+组、Aβ42+AE组、Aβ42+Al3++AE组,以及解聚作用考察实验,应用硫黄素T(ThT)荧光试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及噻唑蓝(MT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试验分别检测各组Aβ42的聚集纤维化过程、聚集体形貌、聚集体尺寸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与Aβ42组比较,Al3+可促进Aβ42聚集,使ThT荧光强度升高至124.48%,诱导Aβ42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纤维束,并显著降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活力(P<0.01),使细胞生存率降低至51.05%。AE不仅能抑制Aβ42聚集,而且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l3+诱导的Aβ42聚集;与Aβ42+Al3+组比较,高浓度AE使ThT荧光强度降低至41.66%,改变多肽聚集途径形成粒径较小的无定型结构聚集体,并显著抑制Al3+诱导Aβ42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1),使细胞生存率恢复至84.87%。解聚研究发现,AE可解聚Aβ42-Al3+聚集体,使已形成的聚集体消失,形成一些毒性较低的小粒径短纤维及无定型结构聚集体。结论 AE可抑制Al3+存在下的Aβ42聚集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解聚已形成的Aβ42-Al3+聚集体,缓解其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为探索A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中的主要有效单体Rb1,Rg1和Re对神经营养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以0.6 mmol·L-1的皮质酮作用于SH-SY5Y细胞24 h的损伤模型,加入Rb1(120,60,20 μmol·L-1),Rg1(120,80,40 μmol·L-1)和Re(120,80,40 μmol·L-1),CCK试剂盒检测Rb1,Rg1和Re对皮质酮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存活率;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有CREB-Luc报告基因的质粒分别和含有hRaf,hAkt,hcAMP,hCaMK基因的质粒转染入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加入有效浓度人参皂苷Rb1,Rg1和Re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CCK的测试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60 μmol·L-1),Rg1(80 μmol·L-1)和Re(80 μmol·L-1)对SH-SY5Y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显示加入Rb1和Rg1调控后Raf-CREB,Akt-CREB通路中CREB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强,加入Re调控后Raf-CREB,CaMKⅡ-CREB通路中CREB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强。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b1和Rg1调控后Raf-CREB,Akt-CREB通路中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Re调控后Raf-CREB,CaMKⅡ-CREB通路中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人参皂苷中的主要有效单体Rb1,Rg1和Re对皮质酮所致SY5Y细胞受损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上游的Raf-CREB,Akt-CREB,CaMKⅡ-CRE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