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DK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5 月纳入 80 例脾肾两虚夹瘀型 DK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对照组单用氯沙坦钾片治疗,连续治疗 12 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受试者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 MMP-9、MCP-1 和 VEGF 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50%(37/40),较对照组 72.50%(29/40)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 FPG、2h 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 TC、TG 和 LDL-C 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 UAER 和血清 SCr、BUN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 MMP-9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 MCP-1、VEGF 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血清 MMP-9 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血清 MCP-1、VEGF 水平的降低作用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健脾固肾化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 DKD 能安全有效地上调患者 MMP-9 表达水平,下调MCP-1、VEGF 表达水平,改善肾功能,整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的调控作用,探究其治疗CRF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0只和正常组10只,造模组大鼠连续腺嘌呤灌胃12周制备CRF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加味真武汤低剂量(7.2 g·kg-1·d-1)组、加味真武汤中剂量(14.4 g·kg-1·d-1)组、加味真武汤高剂量(28.8 g·kg-1·d-1)组、盐酸贝那普利(10 mg·kg-1·d-1)组进行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干预4周。给药期间,定期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水平;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肾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6、MMP-9、COL-Ⅳ蛋白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肾组织ICAM-1 mRNA、IL-6 mRNA、MMP-9 mRNA、COL-Ⅳ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ICAM-1、IL-6、MMP-9、COL-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BUN、24 h-UT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含量显著上升(P<0.01);大鼠肾小管管腔扩张伴萎缩,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肿胀、空泡变性,间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间质内IL-6、ICAM-1、COL-Ⅳ呈强阳性表达,MMP-9表达减弱;模型组大鼠ICAM-1 mRNA、IL-6 mRNA、COL-Ⅳ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MMP-9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ICAM-1、IL-6、COL-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加味真武汤治疗后,大鼠24 h-UTP、SCr、BUN水平均有大幅降低(P<0.01);血清IL-6含量显著下降(P<0.01);大鼠肾脏病损明显改善,胶原纤维沉积减少;IL-6、ICAM-1、COL-Ⅳ在肾小管、间质内表达减弱,MMP-9在肾小管间质内表达增强;大鼠ICAM-1 mRNA、IL-6 mRNA、COL-Ⅳ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9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脏内ICAM-1、IL-6、COL-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MP-9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 加味真武汤可能通过调控IL-6/MMP-9/COL-Ⅳ信号通路,进而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延缓CRF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气滞血瘀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从60只SPF级雌性未孕健康SD大鼠中随机抽取6只作为空白组,其余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气滞血瘀型EMT大鼠模型。从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中随机抽取30只分为模型组、甲羟孕酮组(0.416 mg·kg-1)及膈下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4.063、8.125、16.25 g·kg-1),每组6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4周。通过大鼠病理学变化、异位灶体积反映大鼠造模情况及膈下逐瘀汤对EMT大鼠的影响;取各组内膜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IHC)检测各组大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F-κB、MMP-9、VEGF、Bax mRNA表达。结果 治疗后,膈下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甲羟孕酮组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镜下病理观察可见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大鼠子宫内膜结构完整,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良好,腺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整齐,胞浆丰富呈高柱状;间质细胞分布均匀,血管丰富,呈梭形。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以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为主,异位内膜上皮细胞呈短柱状,部分为假层状,细胞形态不完整,间质细胞和腺体的数量减少,部分腺体呈圆形,蜕膜发育不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NF-κB、VEGF、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膈下逐瘀汤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膈下逐瘀汤各剂量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组织NF-κB、VEGF、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异位内膜比较,膈下逐瘀汤中、高剂量组异位内膜中NF-κB、MMP-9、VE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具有抑制气滞血瘀型EMT大鼠异位内膜组织扩大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干预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所介导的免疫抑制、改善炎症反应、阻断微血管新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子宫蜕膜组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子宫螺旋动脉重铸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CBA/J×BALB/c小鼠合笼构建正常妊娠小鼠模型,以CBA/J×DBA/2小鼠合笼构建复发性流产小鼠模型,将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屈孕酮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以正常妊娠小鼠作为空白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胚胎吸收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蜕膜组织病理形态、螺旋动脉生理性转变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胚胎吸收率明显升高(P<0.05);子宫螺旋动脉生理性转变率明显降低(P<0.05);子宫蜕膜组织的细胞水肿变性,排列紊乱;螺旋动脉重铸关键因子MMP-2、MMP-9、VEGF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Wnt2、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的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胚胎吸收率(P<0.05);明显提高螺旋动脉生理性转变率(P<0.05);改善子宫蜕膜组织的细胞形态、增加蜕膜血管数量;明显上调MMP-2、MMP-9、VEGF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与蛋白表达(P<0.05)。结论 复发性流产存在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补肾活血方可以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加VEGF、MMP-2及MMP-9的表达,促进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从而治疗复发性流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对胃癌微环境中多形核髓系来源抑制细胞(PMN-MDSCs)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制备含生药量0.63 g·mL-1的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以Transwell小室将胃癌细胞与PMN-MDSCs非接触共培养建立胃癌微环境模型,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筛选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对PMN-MDSCs的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用于后续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FAK抑制剂组及半夏泻心汤组(26%、18%、10%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MN-MDSCs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因子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MN-MDSCs通路相关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p)-FAK、蛋白酪氨酸激酶(Src)、磷酸化(p)-Sr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24 h比较,作用48 h 5%、50%、75%、100%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对PMN-MDSCs的抑制率均有升高(P<0.05,P<0.01),与作用48 h比较,培养72 h 50%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对PMN-MDSCs的抑制率低于48 h(P<0.01),5%、100%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略高于48 h(P<0.05,P<0.01),其余浓度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09%,说明18%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在48 h为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MN-MDSCs迁移距离显著增大(P<0.01),迁移及侵袭数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FAK抑制剂组、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组PMN-MDSCs的迁移距离均显著减小(P<0.01),迁移及侵袭数量显著减少(P<0.01),以26%含药肠吸收液组最为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MN-MDSCs通路相关蛋白FAK、p-FAK、Src、p-Src表达显著升高(P<0.01),VEGF、MMP-9细胞因子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FAK抑制剂组、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组(26%、18%、10%)PMN-MDSCs FAK、p-FAK、Src蛋白表达降低(P<0.01),FAK抑制剂组、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组(18%)p-Sr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VEGF、MMP-9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半夏泻心汤含药肠吸收液通过下调胃癌微环境PMN-MDSCs FAK信号通路蛋白FAK、p-FAK、Src、p-Src的表达,抑制PMN-MDSCs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2.84,1.42,0.71 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和柳氮磺吡啶于造模后第8天灌胃给药,连续7 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观察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如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p38 MAPK,p38 MAP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上皮破损并可见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明显,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肠组织损坏明显改善,Occludin,ZO-1蛋白明显增多(P<0.05,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中葛根芩连汤各组中以中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通过抑制MMP-9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TJ蛋白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加味升降散对免疫球蛋白(Ig)A肾病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微小RNA-148b(miRNA-148b)、白细胞介素-6(IL-6)、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C1GALT1)、分子伴侣Cosmc(core1β3-Gal-T特异性分子伴侣,C1GALT1C1)、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加味升降散治疗IgA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42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34只,将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用联合牛血清白蛋白(BSA)灌胃+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蓖麻油的免疫复合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选取2只大鼠取材,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中药低剂量(加味升降散,6.27 g·kg-1)组、中药高剂量(加味升降散,12.54 g·kg-1)组、贝那普利(10 mg·kg-1)组各8只,进行药物灌胃,1次/d,治疗4周。于实验第1周末、第9周末、第13周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第14周各组大鼠麻醉后取材,股动脉取血后离心取上清检测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IL-6、Gd-IgA1表达水平变化;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碘酸六胺银(PASM)法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IL-6、C1GALT1、C1GALT1C1表达情况;免疫荧光观察肾小球系膜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观察miRNA-148b、IL-6、C1GALT1、C1GALT1C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IL-6、C1GALT1、C1GALT1C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UTP、SCr、ALT、IL-6、Gd-IgA1含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ALB含量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大量颗粒状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IL-6在系膜区、足细胞表达增强,C1GALT1、C1GALT1C1在系膜区、足细胞表达减弱;IL-6 mRNA、miRNA-148b表达增强(P<0.01),C1GALT1 mRNA、C1GALT1C1 mRNA表达减弱(P<0.01);IL-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C1GALT1、C1GALT1C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升降散干预后,24 h-UTP、SCr、ALT、IL-6、Gd-IgA1含量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LB含量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损害减轻;基底膜IgA免疫复合物沉积明显减少;IL-6在大鼠肾小球系膜区、足细胞的表达减弱,C1GALT1、C1GALT1C1在系膜区、足细胞表达增强;IL-6 mRNA、miRNA-148b表达减少(P<0.01),C1GALT1 mRNA、C1GALT1C1 mRNA表达增加(P<0.01);IL-6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C1GALT1、C1GALT1C1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表现出明显的量效趋势。结论 加味升降散可能通过降低IgA肾病大鼠血清及肾组织中miRNA-148b、IL-6表达,使C1GALT1、C1GALT1C1表达恢复,减少Gd-IgA1的生成,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减少蛋白尿,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并且随剂量增加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血管生成及凋亡相关因子探讨补肾养精颗粒治疗早发性功能不全的机制。方法 选定动情周期正常的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肾养精颗粒组(低剂量组(1.75 g?kg-1)、中剂量组(3.50 g?kg-1)、高剂量组(7.00 g?kg-1)、补佳乐组。通过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的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E2、AMH、NF-κB、MMP-2、Caspase-3、Caspase-9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MMP-2、MMP-9、VEGF、Caspase-3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卵泡发育及血管分布情况。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的动情周期明显延长,予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明显缩短;②模型组的血清E2、AMH、NF-κB、MMP-2浓度较低,予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其表达升高(P < 0.05);③模型组的Caspase-3、Caspase-9表达偏高,予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其表达降低(P < 0.05);④在卵巢组织MMP-2、MMP-9、VEGF的蛋白含量方面,模型组均低于空白组,予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其表达升高;⑤在HE方面,模型组的卵泡数目及血管较少,予补肾养精颗粒干预后可改善。结论 补肾养精颗粒可通过升高血管生成相关因子NF-κB、MMP-2、MMP-9、VEGF的表达,降低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进而改善血清E2、AMH水平,促进卵巢血管的形成及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张晔  李晶 《天津中医药》2022,39(6):738-745
目的 观察脑梗死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Ang)Ⅱ/ACE2-Ang(1-7)轴通路的变化规律以及电针干预效应,从血管舒缩的角度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1、3、6、9、12、18、24 h,3、7、12 d各分为10个时相组,造模后电针组每日针刺人中穴。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面积以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1)针刺后各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各时相评分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1);电针组各时相评分低于模型组,两组在3、7、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绿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各时相电针组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P < 0.05,P < 0.01)。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ACE表达在术后上调至18 h回落,1 h~7 d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1);电针组除6 h外表达均低于模型组,9、18、24 h有统计学差异(P < 0.05,P < 0.01)。模型组AngII表达在术后上调至24 h回落,在3~9 h和18 h~7 d高于空白组(P < 0.05,P < 0.01);电针组1 h~3 d均低于模型组,3、6、18 h~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模型组血管紧张素受体AT1表达在术后9 h上调至24 h回落,其中3 h、9 h~24 h有统计学差异(P < 0.05,P < 0.01);电针组自9 h后均低于模型组,12、18、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电针组ACE2表达在术后3 h上调至18 h后下调,1 h到12 d高于空白组,1、9到3 d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电针组24 h~3 d时相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Ang(1-7)表达自9 h上调至12 h后下调,除1、6 h时相外,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5,P < 0.01)。电针组从3 h开始上调至24 h后下调,24 h到7 d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Ang(1-7)的特异性受体(MAS)表达自12 h上调至3 d后下调,3、6、12 h~12 d时相均高于空白组,12 h~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电针组自9 h后表达高于模型组,其中3、24 h,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电针干预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减少脑缺血体积,改善脑血流量,下调ACE、AngII、ATl的表达情况,上调Ang(1-7)、ACE2、MAS的表达情况,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身痛逐瘀汤低、中、高剂量(1.73、3.46、6.92 g·kg-1)和硫酸氨基葡萄糖(0.3 g·kg-1),连续给药2周后收集血清。构建KOA模型,分离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 μmol·L-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Compound C+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凋亡;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13、胶原酶Ⅱ型(Col 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a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AMPK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增殖率、GSH活性、Col Ⅱ与Aggrecan mRNA表达、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ROS水平、MDA含量、TUNEL阳性细胞率、MMP-3与MMP-1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提高KOA大鼠软骨细胞中EdU阳性细胞数、GSH活性、Col 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P<0.05,P<0.01),而TUNEL阳性细胞率、ROS水平、MDA含量、MMP-3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P<0.01)。与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比较,Compound C+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细胞p-AMPK和Sirt1蛋白表达、GSH活性、Col Ⅱ和Aggreca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阳性细胞率、ROS水平、MDA含量、MMP-3和MMP-1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减弱KOA大鼠软骨细胞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所致胃溃疡复发大鼠为模型,探讨溃疡平抗胃溃疡复发的机制。方法:以Okeba改良法复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ig阿司匹林制作复发模型,采用RT-PCR法观察溃疡平5.6 g.kg-1,连续ig 14 d对胃溃疡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溃疡平组VEGF mRNA和VEGF受体(Flt-1)mRNA的表达较复发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溃疡平可提高胃黏膜中VEGF和Flt-1 mRNA的表达,从而增加黏膜中微血管通透性,将胃内有害物质稀释,并且刺激黏膜中腺体和血管的生成,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这可能是溃疡平促进胃溃疡愈合,减少其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Ⅱ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高、中、低剂量组(8.32,4.16,2.08 g·kg-1),另设10只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一般情况,测定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Flk-1)表达.结果:芪黄明目胶囊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症状,降低FBG和HbAlc;改善视网膜病理损伤;降低视网膜VEGF,Flt-1,F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视网膜VEGF,Flt-1,Flk-1的表达,干预VEGF-VEGFR信号转导通路,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h_2(ginsenoside Rh_2,GRh_2)对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迁移、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Rh_2(0,2. 5,5,10,20,40 mg·L~(-1))对HCT116/L-OH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黏附实验分别检测GRh_2(0,2. 5,5,10 mg·L~(-1))对细胞迁移、侵袭及黏附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Rh_2(0,5,10,20,30 mg·L~(-1))对HCT116/L-OHP细胞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GRh_2(5,10,20,40 mg·L~(-1))可显著抑制HCT116/L-OHP耐药细胞的增殖能力(P 0. 05,P 0. 01),并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GRh_2组(5,10 mg·L~(-1))划痕愈合率明显减小(P 0. 05,P 0. 01),GRh_2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0. 05,P 0. 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并且呈浓度依赖性; GRh_2组黏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 0. 05,P 0. 01),细胞的黏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并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GRh_2(10,20,30 mg·L~(-1))促进了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 0. 05,P 0. 01),同时抑制了MMP-9蛋白表达(P 0. 01),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GRh_2可显著抑制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潜在机制可能与促进E-cadherin并抑制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病理形态及外膜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通透性的影响,并以VV为靶点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采用健康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妙勇安汤组(11.7 mg·kg~(-1)·d~(-1))和辛伐他汀组(2.6 mg·kg~(-1)·d~(-1)),给予添加1.1%L-蛋氨酸的高脂饲料喂养;以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喂养8周后进行模型评价,在模型成功基础上,持续药物干预8周,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的病理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外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血管内壁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主动脉内壁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四妙勇安汤组主动脉内壁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外膜MMP-9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与四妙勇安汤组MMP-9阳性表达明显减小(P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四妙勇安汤组MMP-9阳性表达明显减小(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能减轻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表达,降低斑块外膜VV通透性,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及转移灶的生长转移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5-氟尿嘧啶,5-Fu组),健脾养正消癥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及肝转移灶的情况。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胃癌原位移植瘤及肝转移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MP-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ECK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胃癌原位移植瘤及肝转移灶中P-STAT3,MMP-2,MMP-9,MMP-14,VEGF,RECK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养正消癥方高、低剂量组小鼠瘤体平均瘤重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健脾养正消癥方作用于裸鼠胃癌移植瘤及其肝转移灶后,侵袭转移相关基因中MMP-2,MMP-9,MMP-14,VEGF表达下降,RECK基因表达上升;健脾养正消癥方作用于裸鼠胃癌移植瘤及其肝转移灶后,其相关蛋白P-STAT3,MMP-2,MMP-9,MMP-14,VEGF表达下降,RECK蛋白表达上升。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及肝转移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健脾养正消癥方能够下调P-STAT3,MMP-2,MMP-9,MMP-14,VEGF等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RECK基因或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黔产莪术油对人直肠癌SW146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趋化因子(chemokine,CXC)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术挥发油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黔产莪术挥发油,配制成80,120,160,200 mg·L-1不同质量浓度,干预直肠癌SW1463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莪术油对直肠癌SW1463细胞的形态学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直肠癌SW1463细胞中VEGF,白细胞介素-8(IL-8)和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莪术油处理直肠癌SW1463细胞24 h后,与空白组比较,莪术挥发油组细胞中VEGF,IL-8,CXCR2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P0.01),莪术油能抑制肿瘤细胞中VEGF,IL-8,CXCR2蛋白的表达;莪术挥发油组细胞中CXCR3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P0.01),莪术油能促进肿瘤细胞CXCR3蛋白的表达。结论:黔产莪术油可能通过下调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上调抑制性血管生成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康脑液对脑缺血大鼠BDNF,MMP-9,ERK1/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康脑液干预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康脑液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及康脑液高、中、低剂量(28.6,14.3,7.15 g·kg-1·d-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1,6,12,24,72,168 h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组织BDNF,MMP-9,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康脑液高、中剂量组各时间点的BDNF及ERK1/2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而MMP-9表达的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24 h梗死灶体积康脑液高,中剂量组较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康脑液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BDNF的表达,激活ERK1/2信号通路,同时抑制脑内MMP-9的表达,发挥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 h、6 h、12 h、24 h、3 d、7 d、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8只。各组造模后,电针组依时相进行电针人中穴的治疗。各组大鼠依时间段处死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电针组VEGF/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上调。[结论]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Flt-1的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中药川贝母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用卵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按18.0,9.0 mg·kg-1剂量给予中药川贝母灌胃;阳性对照组于腹腔注射0.5 mg·kg-1剂量地塞米松;正常组和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观察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的变化以及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MMP-2,MMP-9,TIMP-1水平;RT-PCR检测MMP-2,MMP-9,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气道反应性、BALF中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支气管管壁厚度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MMP-2,MMP-9和TIMP-1水平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断中药川贝母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MP-2,MMP-9和TIMP-1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裸鼠转移模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S),血管生成素(ANG),血管抑素(A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变化及健脾消癌方干预的机制。方法:在BALB/C-nu裸鼠盲肠内注射HCT116细胞50μL,造裸鼠结直肠癌转移模型。将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健脾消癌方组(40 g·kg-1),另设空白组。所有动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裸鼠结肠、肝、肺及盲肠肿瘤组织中相关血管因子蛋白表达。结果: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的结肠、肝、肺与肿瘤组织的VEGF,MMP-9,TIMP明显升高(P0.05,P0.01);ANG在结肠、肝与肿瘤组织也明显升高(P0.05,P0.01);ES在结肠、肺与肿瘤组织显著降低,AS在肝、肺及肿瘤组织显著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组的结肠MMP-9,肿瘤TIMP,肝组织ANG,MMP-9及肺组织VEGF明显降低,肺组织AS明显升高(P0.05)。结论:HCT116结直肠癌模型裸鼠VEGF,ANG,MMP-9在结肠、肝、肺及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升高,ES,AS降低,TIMP升高;健脾消癌方能比较全面地改善机体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