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ERAS组(n=40)和对照组(n=41),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NRS评分、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无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或手术病例。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安全有效,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处理,以防止术后溃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伴消化性溃疡的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胃镜检查枪出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6例,其中活动期溃疡33例,愈合期3例,瘢痕期9例.32例活动期溃疡术前和术后使用奥美拉唑制酸治疗,术后均未发生溃疡出血;1例活动期复合性溃疡未积极治疗,术后发生溃疡大出血死亡.12例愈合期和瘢痕期溃疡术前未予处理,术后适当制酸治疗,无一例发生术后溃疡出血.结论 术前和术后应积极治疗活动期溃疡,术后适当治疗愈合期或瘢痕期溃疡.重视术前胃镜检查和术后胃肠减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肝癌深度冷冻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深度冷冻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应用LCS-2000型深度冷冻治癌机治疗肝癌患者65例,男性60例,女性5例,年龄26-72岁,中位年龄54.8岁,癌灶直径小于5cm16例,5-10cm24例,大于10cm2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4例,国际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a期22例,Ⅳb期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4%(51/54),甲胎球蛋白(AFP)阳性率70%(38/54)。继发性肝癌11例,原发癌为结肠癌4例、直肠癌2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1例、后腹膜平滑肌肉瘤1例。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16个,并发症发生率20%(13/65)。包括术后腹内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感染4例。结论 肝癌浓度冷冻治疗为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抑制乙肝病毒X蛋白诱导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构建pcDNA 3.1-HBx质粒转染CCL13细胞,将CCL13/HBx细胞与干扰素-α共培养,并用RT-PCR、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CCL13/pcDNA3.1、CCL13/HBx、CCL13/HBx-INF-α中p202、PTEN基因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CCL13/pcDNA3.1、CCL13/HBx、CCL13/HBx-INF-α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CCL13/HBx细胞中p202、PTEN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CL13/pcDNA3.1细胞和CCL13/HBx-INF-α细胞(P<0.05),而CCL13/pcDNA3.1细胞与CCL13/HBx-INF-α细胞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13/HBx细胞通过Matrigel的细胞数[(37.2±3.8)个/HP]明显多于CCL13/pcDNA3.1[(6.4±1.2)个/HP,t=8.369,P<0.05]和CCL13/HBx-INF-α细胞[(7.6±1.3)个/HP,t=7.256,P<0.05],而CCL13/pcDNA3.1与CCL13/HBx-INF-α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α可能通过上调乙肝病毒X蛋白所介导的p202基因、PTEN基因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治疗肝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探讨其机制。方法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LCI-D20肿瘤组织,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治疗组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皮下注射给予IFN-α(1.5×10~7 U/kg体重/d)20 d,治疗组A和B裸鼠于停药后第1和21天分别被处死;治疗组C和D于停药后第21天再次给予同剂量IFN-α(1.5×10~7 U/kg体重/d)联合格列卫(100mg/kg体重/d,灌胃)治疗20 d。对照组E~G分别在接种肿瘤后第28、48、68天被处死。观察裸鼠体重,肿瘤大小、体积,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抽提A、D、E、G各组总RNA做关于血管生成SuperArray基因芯片。结果A~G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0.27、1.54、3.22、2.23、0.68、1.93、3.98 g,其中组A和组E,组D和组G相比,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VEGF浓度组A和组E,组C、D和组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芯片结果提示在IFN-α治疗过程中,肝癌组织VEGF mRNA和裸鼠血清中的VEGF仍保持较低水平,而PDGF-AA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组A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组E,而在组C和组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异常核分裂象增多,肿瘤周围包膜变薄,纤维成分减少。结论肝癌可对IFN-α治疗产生耐药性,可能的机制为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由VEGF依赖转化为PDGF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IFN-α)对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HCC-LM3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模型LCI-D20,种植后第2天开始分别使用IFN-α 1.5×104 U/(kg·d)(治疗组,n=12)或生理盐水(对照组,n=12)皮下注射,28 d后处死裸鼠,比较肝脏肿瘤的大小和肝内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肿瘤HGF和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肝内肿瘤大小分别为(0.11±0.03)cm3、(0.99±0.37)cm3(P<0.05);肝内转移率分别为33.3%(4/12)、83.3%(10/12)(P<0.05);肝内转移数目分别为0.67±0.31个比1.91±0.43个(P<0.05);肿瘤内MVD分别为3.19±0.52、4.85±0.72(P<0.05);肿瘤VEGF mRNA表达(-△CT)分别为-8.16±0.54、-6.95±0.86(P<0.05);HGF mRNA表达分别为-11.62±0.63、-10.56±0.48(P<0.05).结论 IFN-α对HGF及VEGF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731例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提高肝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经手术的治疗原发性肝癌731例,其中肝细胞肝癌694例(94.9%)合并肝硬变占80.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占78.7%,共行肝叶切除术312例(42.7%)非切除手术419例,其中肝动脉结扎或插管置泵251例,明胶微球栓塞96例,^32P玻璃微球栓塞28例,冷冻治疗24例,开腹探查取活检20例。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α-干扰素(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 (ATRA) 联合应用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原位接种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于不同时间切除移植瘤后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IFN-α和ATRA,治疗5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复发瘤大小,观察转移情况.结果 7d切除,对照组肺转移率、肝内复发瘤大小、播散灶数目分别为100%、(64.74±9.05)mm3、(2.50±0.85)个,治疗组为66.7%、(2.73±1.76)mm3 (P<0.01)、0个(P<0.01);10d切除,对照组肺转移率、肝内复发瘤大小、播散灶数目分别为100%、(3223.93±1.97)mm3、 (34.20±1.30)个,治疗组为50% (P<0.01)、(1066.70±8.01)mm3、(3.60±1.14)个.结论 联合应用IFN-α和ATRA能抑制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肝内复发、播散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肝癌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也再不断出现和完善,如多种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高温生理盐水注射、微波治疗、多极射频治疗等)、冷冻治疗、激光气化、X线立体定向治疗、适形放疗和肝移植等,由于各种局部治疗和化疗均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和不彻底性,所以迄今多数学者仍主张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切除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以及术后复发率,除了与医学不断发展和手术技术逐步提高有关外,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协同干扰素-α(IFN-α)抑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生长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具有肺转移潜能的人MHCC97L肝癌细胞.将MHCC97L肝癌组织块种植于BALB/c nu/nu雄性裸鼠肝脏,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以不同剂量组合的阿司匹林和IFN-α作用于荷瘤裸鼠,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肺转移灶数目及肺转移率.用MTT及明胶酶谱实验检测阿司匹林对MHCC97L细胞增殖及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细胞及血清M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肿瘤体积为(3.12±0.85)cm3,肺转移率为66.7%.大剂量阿司匹林[45 mg/(kg· d)]治疗组肿瘤体积为(1.89±0.88)cm3 (P>0.05),肺转移率为58.3% (P>0.05).而大剂量IFN-α[1.5×107/(kg·d)]治疗组、大剂量IFN-α+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组、小剂量IFN-α [7.5×106/(kg·d)]+小剂量阿司匹林15 mg/(kg· d)]治疗组肿瘤体积分别为(0.69±0.40)cm3、(0.55±0.31)cm3、(0.40±0.43)cm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转移率均为0(P<0.05).2 mmol/L阿司匹林对MHCC97L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MMP-2的活性及VEGF的水平.小剂量IFN-α+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组裸鼠血清MMP-2及VEGF显著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协同IFN-α抑制HCC生长转移,抑制MMP-2和VEGF的活性和表达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肝癌病人围手术期血清IL-1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病人围手术期血清IL-10浓度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检测法测定了30例HCC病人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HCC病人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术前血清IL-10浓度高于术后。肿瘤直径〉5cm和低分化的病人血清IL-10浓度高于肿瘤直径〈5cm和高分化者(P〈0.01)。结论 HCC细胞可能产生IL-10,IL-10可能参与HCC的免疫调节,IL-10可能是一个可反映HCC分化程度、估计预后及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同期肝癌肝移植患者17例(肝移植组)和肝癌肝切除患者12例(肝切除组),以及健康献血员10例(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观察比较肝移植组和肝切除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肝切除组术后早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术后14 d开始升高,术后30 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肝移植组术后3 d同样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术后7~30 d T细胞亚群有所回升,但仍维持在相对低水平.肝移植组3例出现CD4+/CD8+明显升高,提示急性排斥反应,均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经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后排斥反应逆转.结论 肝癌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检测对监测围手术期的免疫状况和抗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共374例资料,按照术前HBV DNA载量分为低载量组(1.0 E+04 IU/m L)和高载量组(≥1.0E+04 IU/m 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分析并发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血清肝功能指标术后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高载量组各项指标上升的幅度及峰值均大于低载量组(部分P0.05)。与低载量组比较,高载量组术后肺部感染(18.9%vs.5.2%)、胆汁漏(15.4%vs.2.3%)、总并发症发生率(19.9%vs.10.6%)增高、术后住院时间(13.70 d vs.10.09 d)延长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HBV DNA载量(OR=0.86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0.731)及肿瘤大小(OR=0.535)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高HBV DNA载量的HCC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增加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前HBV DNA载量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约3%~15%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会自发性破裂出血而使预后变差.肝动脉栓塞(TAE)是肝癌急性期止血的首选治疗,但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在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spontane-ous rup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RHCC)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138例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72例,联合治疗组66例,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结果:治疗后第2周2组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联合治疗组血清AFP下降程度较TACE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疾病控制率62.5%,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78.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完成治疗后1、2、3、4个月和〉4个月TACE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6.9%、26.4%、33.3%、18.1%和11.1%;联合治疗组新发肿瘤率分别为3.0%、7.6%、19.7%、37.9%和21.2%。2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1);2组治疗后3个月内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1);2组治疗后〉3个月新发肿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1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TACE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238.48±15.65)d,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350.19±22.37)d,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结论:TACE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细胞性肝癌有助于延缓患者治疗早期新发肿瘤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围手术期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大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预防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大肝癌切除术前4-8周(A组,n=30)、术后2-4周(B组,n=45)、术后4-6周(C组,n=30)实施TACE,同期未行TACE的大肝癌切除患者作为对照(D组,n=48)。结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或TACE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率:4组间差异显著(P<0.025),其中B组和A组、B组和D组差异显著;6个月复发率:4组间差异显著(P<0.005),其中B组和A组、B组和D组、C组和A组差异显著。结论:大肝癌切除术前TACE可能增加术后早期复发,不宜进行;术后2-4周早期实施TACE是预防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观察组(TACE联合CIK治疗20例)和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18例),比较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QOL)、免疫功能变化、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均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平均PFS和OS为12个月和34个月,而对照组为7个月和1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辅助性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提高TACE的疗效,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肝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因素及防治张庆旺吴孟超杜冬宁思全宋步需作者报告了21例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及防治体会。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16例,女5例。年龄35~67岁,平均51.7岁。肝右叶Ⅶ、Ⅷ段巨块型肿瘤8例,ⅤⅥ段6例,肝左叶7例。术...  相似文献   

20.
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笔者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将58例大肝癌(直径≥5.0cm)病人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RFA组(n=18),TACE+RFA组(n一19),TACE组(n=21);其中TACE+RFA组先行TACE1次,7~10d后再行RFA治疗;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其中RFA组单纯使用RFA治疗。结果58例病人经3年以上的随访,TACE+RFA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2%、42.1%、36.8%;RFA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1.1%、22.2%、16.7%;TACE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7.1%、28.5%、14.3%;发现TACE+RFA组的1、2、3年存活率比其它两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TACE联合RFA是治疗大肝癌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大肝癌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