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2.
3.
[目的]对2014~2015年度乌鲁木齐市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探讨筛查的依从性、内窥镜和病理活检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以及上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早诊率.[方法]在40~69岁乌鲁木齐市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取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共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9978人,实际完成筛查1548例,依从性为15.5%;其中,女性依从性(16.4%)高于男性(14.5%),60~69岁年龄组的依从性最高(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窥镜检出胃部病变338例(21.8%),食管病变106例(6.8%).病理检出胃部病变655例(42.3%),食管病变60例(3.9%).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0.26%,早诊率为25%;其中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1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3例.[结论]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内窥镜及病理检查,能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结果]筛查总人数2591人,共检出阳性病例228例,检出率8.80%,其中男性128例(11.24%),女性100例(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2.948,95%CI:1.671~5.199;60~岁:OR=7.846,95%CI:4.538~13.567),吸烟(OR=1.738,95%CI:1.301~2.321),深度油炸食品(OR=2.549,95%CI:1.223~5.311),幽门螺旋杆菌(OR=1.585,95%CI:1.194~2.103)是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大、吸烟、经常食用深度油炸食品、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扬中市居民患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江苏省淮安市上消化道癌社会性筛查与机会性筛查结果和成本效益,以期为上消化道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1年淮安市上消化道癌社会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资料,比较两种筛查模式在阳性病例检出率、早诊率、成本效益等方面差异。[结果]社会性筛查共检出阳性病变156例,检出率为1.30%,其中早期病变107例,早诊率为68.59%;机会性筛查共检出阳性病变747例,检出率为2.98%,其中早期病变232例,早诊率为31.06%。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外,社会性筛查其他上消化道各级病变检出率均低于机会性筛查(P<0.05)。分性别看,社会性筛查男女性阳性检出率均低于机会性筛查(P均<0.001),而早诊率均高于机会性筛查(P均<0.05)。分年龄段看,社会性筛查50~59岁和60~69岁阳性检出率均低于机会性筛查(P均<0.001),而各年龄段筛查人群的早诊率均高于机会性筛查(P均<0.05)。[结论]除早诊率外,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在阳性病例检出率、早期病例发现数、成本效益等方面均优于社会性筛查。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分析2013—2021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区上消化道癌筛查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乡镇或村庄作为筛查现场,对当地40至69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对评估为高危人群的个体采用“内镜+碘染色”方法进一步检查,分别计算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与胃癌)各级别病变、早期病例和阳性病例检出率以及早诊率等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时间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3至2021年间,河南省淮河流域地区上消化道各级别病变的检出率为4.96%(1 980/39 895),其中,食管各级别病变检出率为3.05%(1 215/39 895),胃各级别病变检出率为1.93%(768/39 895)。上消化道阳性病例的检出率为0.83%(330/39 895),早期病例的检出率为0.62%(248/39 895),早诊率为75.15%(248/330)。男性各级别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各级别病变的检出率也呈增加趋势(P trend <0.05)。2013—2021年上消化道各级病变的检出率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P trend <0.05),但阳性病例和早期病例检出率随时间变化保持稳定(P trend >0.05)。[结论]上消化道癌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各级别病变患者。男性和老年人群在上消化道癌筛查中属于重点关注群体,需要提升该人群的筛查参与度,以进一步提高上消化道癌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分析2006—2018年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初筛和随访情况,掌握其总体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2006—2018年江苏省早诊早治项目相关数据,计算参与内镜筛查人群的病例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等指标,并进行趋势性检验以评价总体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8年江苏省合计完成136 020人次的筛查和随访,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1.30%、69.76%、90.03%。初筛和随访人群的检出率分别为1.26%和3.08%,早诊率分别为68.99%和84.27%,治疗率分别为90.52%和79.78%。初筛人群中,13年间的检出率和治疗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8年早诊率的上升趋势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部位的早诊率高于胃和贲门部位;2012—2018年随访人群的随访率、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总体检出率相对稳定,检出病变以食管部位为主,2012—2018年早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随访人群的检出率高于初筛人群,今后应重点提高早诊率和随访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癌高危个体参与筛查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40~69岁上消化道癌高危个体367例,包括胃癌高危个体259例和食管癌高危个体108例;参与进一步筛查完全依从者234例,不依从者133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筛查的依从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筛查目的认识不清、学历低和肿瘤家族史可能是影响上消化道癌高危个体低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清楚筛查目的个体参与筛查的可能性为不了解筛查目的个体的1.786倍(95%CI:1.115~2.861)。[结论]对筛查目的的了解、文化程度和肿瘤家族史是影响高危个体参与筛查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应侧重于文化程度低和无肿瘤史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医务人员与筛查高危个体沟通工作,提高人群参与筛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浙江省2019年至2021年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果,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从国家项目数据管理平台导出浙江省2019年至2021年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资料,计算活检率、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检出率、上消化道癌早诊率,采用χ2检验及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结果:2019年至2021年共247 055例受检者纳入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其中233 624例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01),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均P<0.001)。在检出率的比较中,采用无痛胃镜组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检出率低于未采用无痛胃镜组,而采用染色组的高于未采用染色组,HP阳性组的高于HP阴性组(均P<0.001)。结论:严格依据国家推行的方案,可以扩大上消化道癌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对于提高上消化道病变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进一步普及癌症知识,提高上消化道癌早诊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分析山西省2012—2017年两个周期宫颈癌检查项目的筛查结果,评价项目实施情况及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2—2014年(第2周期)与2015—2017年(第3周期)115个项目县(区)、筛查人数2 587 229人次的宫颈癌筛查项目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第2周期和第3周期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阳性病例检出情况,以及进一步检查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检出情况。[结果] 在第2、3周期项目实施中,运用宫颈细胞学进行初筛的比例逐年上升,由第2周期的30.54%上升到第3周期的65.40%;细胞学初筛阳性率提高,由第2周期的4.2%上升到第3周期的4.8%;阴道镜检查异常率提高,由第2周期的39.64%上升到第3周期的44.33%;组织病理学检查异常率提高,由第2周期的18.99%上升到第3周期的32.11%;χ2值分别为1455.13、278.23、1154.15(P均<0.001)。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由第2周期的156.44/10万增至第3周期的283.15/10万,宫颈癌检出率由第2周期的47.83/10万增至第3周期的54.52/10万,早期诊断率由第2周期的83.83%增至第3周期的87.63%。[结论] 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案在2012—2017年2个周期中逐步优化,筛查的有效性、准确性明显提升。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摘 要:[目的] 调查我国城市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对内镜筛查的接受度与支付意愿。[方法] 基于 2012~2014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3个省份,以高危风险模型筛查出的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且接受进一步单一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的居民为对象,面对面调查其对内镜筛查的接受度和在一定付费假设下的支付意愿,并进行分省份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对象共3256名。年龄(55.4±7.5)岁,男性占40.8%,近5年中位人均年收入为2.3万元。对于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90.0%的高危对象表示可以接受。假定将每3年1次的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长期推行且需个人部分付费时,81.7%的高危对象表示愿意支付,但支付额度超过100元者仅占14.8%。其余18.3%无支付意愿者主要认为费用难以承受(38.2%)和检查痛苦(27.3%)。各省份间接受度和支付意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我国城市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对内镜筛查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较高,但支付额度较低,提示应提高居民对内镜筛查认知和自我健康的责任意识,改善筛查环境和技术操作以减轻被筛者不适。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分析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方法] 按照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中上消化道癌筛查流程,在石家庄市和唐山市选定社区年龄40~74岁的当地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之后采用国家统一评估模型评估出高危人群,进一步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病变,必要时通过病理进行确诊。[结果] 2018—2019年度,河北省城癌项目共计37 849人完成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评估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9222例,总体高危率为24.37%。其中1838人参加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完成病理检查1154人,病理检查率为62.79%。进行病理诊断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64岁。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共检出6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总检出率为0.33%,其中胃癌3例,检出率为0.16%,食管癌3例,检出率为0.16%。胃癌前病变检出27例,检出率为1.47%,食管癌前病变检出3例,检出率为0.16%。[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出高危人群后,采用上消化道内镜结合病理学检查的筛查手段能够有效检出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5838例无症状人群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结果.[方法]将高台县40~69岁的高危人群设定为上消化道癌筛查人群,采用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对筛查人群进行内镜检查+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完成胃镜筛查病例5838例,共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140例,检出率为2.40%,其中食管癌检出率为0.98%(57例),贲门癌为0.57%(33例),胃癌(非贲门)为0.86%(50例).早期病例94例,早诊率为67.14%.应随访例数162例,实际随访105例,随访率为63.64%.随访中新发现病例6例,6例全部为早期病例,随即全部进行治疗.随访早诊率为100%,随访治疗率为100%.[结论]内镜检查+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能有效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提高筛查项目点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治疗以及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是开展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状况,探究上消化道癌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整群抽样获取样本,先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疾病史及心理因素,再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影响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23201例筛查对象中,共发现阳性病例255例,检出率为1.10%,早期病例205例,早诊率为80.39%。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1.58)、年龄大(OR1=6.81;OR2=25.19)、吸烟(OR=1.93)、饮酒(OR=1.49)、会在吃饭时生气(OR=1.94)是影响上消化道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四川省上消化道癌高发地区40~69岁居民,生活习惯、心理因素对其上消化道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针对该地区人群,应重视癌症预防工作,注重运用新型健康宣传教育,将早癌筛查项目工作与健康宣教相结合,多方位促进和评估高危人群知信行的改变,不断探索适宜本地区的癌防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6—2022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上消化道癌筛查和随访数据。[方法]按照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中上消化道癌筛查流程,在石家庄市、唐山市、邢台市和邯郸市社区选定年龄40~74岁的当地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之后采用国家癌症中心依据“哈佛癌症风险指数”设计的统一评估模型评估出高危人群,进一步通过内镜检查、病理活检以及随访,发现上消化道癌病变情况。将上消化道癌确诊病例分为筛查组与未筛查组,对两组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6—2022年共计对河北省210 381名居民进行了高危评估,其中47 748人被评估为上消化道癌高危,高危率为22.70%。11 946人参与了内镜检查,参与率为25.02%。经过病理诊断,共检出了31例胃癌,12例食管癌,229例胃癌癌前病变,62例食管癌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0.26%、0.10%、1.92%、0.52%。经过初筛和随访后,共计473例确诊为上消化道癌,累积发病率为0.22%,其中筛查组为66例,累积发病率为0.55%;未筛查组为407例,累积发病率为0.21%。筛查组的早期(0期+Ⅰ期)胃癌和食管癌确诊患者分别占66.6... 相似文献
17.
1600万人群上消化道癌隐血珠筛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上消化道癌隐血珠筛查结果。方法隐血珠经历研制,临床患者试验;现场验证;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三个阶段,历时28年,在全国20多个省市,300多个县,30~70岁人群中筛查1600多万人次,胃镜精查近100万人次,检出食管癌和胃癌7766例,2/3是早中期病例。结果最早接受普查的江苏省扬中市医院,隐血珠筛查检出的上消化道早期癌手术治疗103例,5年生存率93.3%,筛查10年后随访,隐血珠阳性组人群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仍然比阴性组高出1.08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胃液隐血长期不消失,是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或已是早期癌。经过大量随诊研究,不少当年胃液隐血阳性,胃镜报告为慢性炎症或正常者,观察1~5年后屡有转为早期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30~70岁高发区居民,或有胃部疾患者,定期1~2年吞一次隐血珠筛查上消化道疾病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2019年度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数据,为上消化道机会性筛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广西上消化道癌管理系统收集的2019年度(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参加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病历资料。计算活检率,食管/胃肿瘤性病变检出率,食管癌/胃癌早诊率,并在不同性别组以及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共10357例受检者纳入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其中5897例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食管、贲门、胃分别活检882例、178例、5392例,活检率分别为14.96%、3.02%、91.44%。共检出食管肿瘤性病变126例(1.22%),早期癌37例(29.37%);胃肿瘤性病变210例(2.03%),早期癌66例(31.43%);贲门肿瘤性病变19例(0.18%),早期癌4例(21.05%);胃及贲门肿瘤性病变229例(2.21%),胃及贲门早期癌70例(30.57%)。肿瘤性病变检出率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食管癌、胃癌早诊率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80岁之前,食管、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上升而上升(χ^(2)=46.716,P<0.001;χ^(2)=51.989,P<0.001)。结论2019年度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检出率及早诊率均不高,需进一步提高人群的防癌意识,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分析2009—2019年贵州省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筛查结果。[方法] 2009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贵州省的福泉市、榕江县、从江县、黄平县、玉屏县、仁怀市、西秀区、赤水市8个项目点,以乡/村为单位整群抽取40~69岁、符合纳入项目标准的村民作为初筛人群,经消化道的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辅以碘染色,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按照不同年份、不同项目点对筛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开展项目10年间,完成初次筛查17 666人次,检出癌症共计29例,检出率为0.16%,早期癌症13例,早诊率为 44.83%。卡方检验显示各年度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0,P<0.001),癌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38,P=0.136)。各项目点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81,P<0.001),癌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84,P=0.153)。[结论] 贵州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中,各项目点均可发现各级病变和早期癌症患者,但癌症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均未达到技术方案要求,无随访发现病例,故在以后项目工作中,需进一步提高筛查质量和随访水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2017—2021年内蒙古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41 002名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方法] 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结肠镜筛查参与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P<0.05)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结肠镜筛查参与率相关的因素。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民族间结直肠癌阳性病例检出率。[结果] 2017—2021年内蒙古城癌筛查地区共评估出高危人群41 002人,高危率22.73%,参与结直肠镜检查9 572人,结肠镜参与率为23.35%。完成病理活检3 438人,活检率35.92%;共检出结直肠癌阳性病例973例,检出率为10.17%,其中结直肠癌41例,检出率为0.43%,癌前病变932例,检出率为12.6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45岁人群相比,高年龄组(46~55岁、56~65岁和>65岁组)的人群更不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OR分别为0.258、0.235和0.164);与呼和浩特市人群相比,巴彦淖尔市人群(OR=0.634)更不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与公职人员人群相比,农工商服务人员(OR=0.889)更不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相比,初中(OR=1.586)、高中(OR=1.698)、大学及以上(OR=1.534)学历组更愿意接受筛查;与不饮酒人群相比,饮酒人群(OR=1.256)更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具有慢性结肠炎人群(OR=1.677)、下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人群(OR=1.367)、粪便潜血检测阳性人群(OR=1.416)更愿意接受结肠镜筛查。[结论] 内蒙古城市癌症筛查地区总体结肠镜依从性较低,筛查结果提示应加强对男性和老年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与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