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义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8):883-884
目的:探究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88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2018年1月—2020年3月),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在拔管前3 d进行间歇夹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盆底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拔除尿管前1 d储尿时、排尿时尿道分布压力及膀胱压力、拔除尿管后4h尿失禁、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出院时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拔除尿管前1 d排尿时观察组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膀胱压高于对照组,储尿时观察组尿道分布压、膀胱压高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后4 h观察组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GCQ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夹管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康复护理中可促使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管重置、排尿困难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肾虚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和药物组(22例)。针刺组采用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舍尼亭,疗程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有效膀胱容量(Vv)、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尿流时间(FT)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v、Qmax、Qave较治疗前均有增加(P<0.05),且针刺组在改善Vv方面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肾虚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3.
女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尿失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为病例组和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20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90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0例,充溢性尿失禁患者40例.比较各组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迫性尿失禁组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溢性尿失禁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排尿压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GSI女性患者,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行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周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18例(51%)白天尿失禁症状消失,12例(35%)明显改善,5例(14%)无改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功能性膀胱容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治疗后valsalva漏尿点压、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治疗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生物反馈治疗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法国MeprasolBIO2001型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5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根据治疗前后患者主观和客观临床参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结束后,70%患者治愈达到不再漏尿,22%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溢尿次数平均3 d减少6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膀胱灌注试验,26例治疗后初始排尿欲膀胱容量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3个月,16例(60%)患者症状复发.结论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简便、无痛,但疗效续时间较短,应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14
目的 评价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的神经源性膀胱(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SCI诱发NB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单纯组予以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6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单纯组更显著(P0.05);两组膀胱内压力和Qma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RU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单纯组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单纯组(82.22%)(χ2=4.053,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治疗SCI诱发NB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和非洲臀果木提取物治疗老年不稳定膀胱和(或)逼尿肌肌力减弱的疗效。方法44例下尿路症状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不稳定膀胱和(或)逼尿肌肌力减弱。患者随机分为多沙唑嗪组(n=23)和非洲臀果木提取物组(n=21)。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排尿日记和尿流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及其中梗阻症状评分、QoL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沙唑嗪组患者IPSS中的刺激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排尿次数均明显减少,每次排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尿动力学证实为老化样膀胱功能表现的排尿障碍患者,多沙唑嗪及非洲臀果木提取物均有良好疗效。当患者以梗阻症状为主时,多沙唑嗪效果更好;而以刺激症状为主时,非洲臀果木提取物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非细菌性炎性刺激大鼠前列腺对膀胱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在大鼠前列腺非细菌性炎性刺激时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6只,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分别用5%的甲醛和生理盐水0.1 ml刺激前列腺组织,2 min后行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结果①甲醛对大鼠前列腺所造成的非细菌性炎性刺激可以使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膀胱容积和顺应性降低,排尿性收缩抑制,与刺激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在膀胱充盈期70.83%(17/24)的大鼠出现不稳定性收缩.而对照组生理盐水刺激前后以上的尿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在膀胱充盈期仅16.67%(2/12)出现轻度不稳定收缩.②实验组与对照组刺激前各尿动力学指标结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刺激后两组间各结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前列腺在受到炎性刺激时可以引起膀胱功能的改变,其机制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温通缩尿汤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刺激症状或围手术期急迫性尿失禁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行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有尿路刺激症状或围手术期急迫性尿失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通缩尿汤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2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睾酮(T)水平、排尿期膀胱最大容量(VMCC)、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Ru)、生活质量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滴沥不尽、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ICI-QSF评分、IP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T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VMCC、Qmax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Ru水平低于治...  相似文献   

10.
姬卫华  陈欧 《中外医疗》2010,29(11):57-5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方法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予以盆底电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尿流动力学结果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前(P〈0.05);2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盆底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性刺激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前列腺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ion of freund adjuvant,CFA)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症模型,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前列腺注射前后在清醒状态下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CFA实验组前列腺炎性刺激后,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显示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P<0.05),膀胱容量降低(P<0.05).最大排尿压降低(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尿动力学参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性刺激能引起膀胱跨器官痛觉致敏,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痛综合征的排尿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鼠宫颈病变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颈炎性刺激时大鼠膀胱功能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分别用25%苯酚胶浆和生理盐水构建宫颈炎模型和模型对照,造模前后分别对各组行充盈性膀胱压力测定.结果 ①对照组生理盐水刺激宫颁前后膀胱基础压、排尿前压、排尿压膀胱容积和顺应性无显著变化(P>0.05),在膀胱充盈期未见明显不稳定收缩.而苯酚胶浆对大鼠宫颈所造成的炎性刺激可以使膀胱基础压和排尿前压增加,膀胱容积和顺应性降低,排尿性收缩抑制,与刺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充盈期66.67%(16/24)的大鼠出现不稳定性收缩.②对照组与实验组刺激前各尿动力学指标结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刺激后两组间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鼠宫颈在受到炎性刺激时可以引起膀胱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DRA)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产后DRA合并SUI患者4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联合组进行盆底康复联合DRA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各阶段盆底表面肌电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女性性功能指数各维度评分提升幅度、腹压漏尿点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提升程度、DRA距离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盆底康复联合DRA电刺激治疗产后DRA合并SUI患者,有利于DRA恢复及性功能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Electrical pudendal nerve stimulation,EPNS),综合盆底肌训练、神经电刺激疗法和中医长针深刺的优点,通过直接兴奋阴部神经诱发盆底肌节律性收缩,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以改善控尿能力,EPNS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满意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同时在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膀胱过度活动症、慢性盆腔疼痛和产后盆底康复等方面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李于珍 《吉林医学》2015,(10):2052-2053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产后给予Kegel训练,观察组于产后给予早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从不尿失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不漏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医学》2017,(4):313-3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康复疗法对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研究。方法选取2015-11—2017-03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或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以及POP-Q分度。结果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POP-Q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导致的女性盆底肌肉肌力降低并减少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肿瘤术后由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膀胱炎, 观察其疗效。方法: 44例膀胱癌术后因行化疗药物灌注引起化学性膀胱炎患者,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各22例, 对照组单独给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治疗4周后, 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区疼痛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平均24 h内排尿次数和膀胱区疼痛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2组在改善平均24 h内尿急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内平均每次排尿量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由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化学性膀胱炎, 能明显减轻膀胱刺激症状, 增加膀胱容量, 减轻患者痛苦, 其疗效优于单用索利那新。  相似文献   

18.
阴道内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组(n=12)和急迫性尿失禁组(n=20)。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内功能电刺激,两组患者的治疗频率分别为10~15 Hz和50~100 Hz,治疗持续8周后进行临床随访。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临床随访发现,压力性尿失禁组中,8例(66.7%)尿失禁症状消失,4例(33.3%)症状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组中,2例(10.0%)尿失禁症状消失,15例(75.0%)症状改善,3例(15.0%)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除3 d总排尿量之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尿日记和ICI-Q-SF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阴道内电刺激盆底肌群能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溴丙胺太林,膀胱训练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疗效.方法抽取在本院就诊急迫性尿失禁病人65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溴丙胺太林片15mg,tid,B组膀胱训练,C组口服溴丙胺太林片+膀胱训练,治疗3月,比较3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根据排尿日记比较,C组与A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丙胺太林片与膀胱训练联合应用,较单用对急迫性尿失禁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