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为肺部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微生态靶向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21年3-9月入住重庆高新区人民医院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粪便样本78例,ICU非肺部感染患者粪便样本22例,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40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粪便菌群进行检测鉴定,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并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结果 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人群相比,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普雷沃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主。处于极度失调(单一菌群丰度>50%)的ICU肺部感染患者的肠道菌群主要富集了普雷沃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和埃希菌等细菌。LEfSe分析提示,疣微菌科是ICU肺部感染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标志性微生物。ICU肺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糖类和氨基酸代谢通路有所降低。另外,患者年龄结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和住院时间与部分肠道菌群存在紧密联系。结论 ICU肺部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ICU肺部感染患者中肠道菌群极度失调者,可能由于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特发性身材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儿童与正常身高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组成差异,探究肠道菌群影响ISS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2名年龄4~8岁青春期前儿童,其中16例儿童被诊断为ISS(ISS组),另16名为正常身高健康儿童(对照组).选用细菌16S rR...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符合Sepsis3.0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5例和同时期30例非脓毒症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利用16S rRNA(16S ribosomal 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使用Uparse、Qiime、R及LEfSe软件等分析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菌群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脓毒症组患者肠道菌群中Negativicutes纲、Selenomonadales目、Veillonellaceae科、Lachnospiraceae科、Faecalibacterium属、Hafnia属、Lachnoclostridium属、Blautia属及Ruminococcus种的菌群丰度明显降低;而Bacilli纲、Coriobacteriia纲、Lactobacillales目、Coriobacteriales目、Clostridiaceae科、Coriobacteriaceae科、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属、Collinsella属及Collinsella_aerofaciens种的菌群丰度明显增加。结论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相比较,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改变;而脓毒症组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住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及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群(健康组)的新鲜粪便标本, 分析受试者相关临床资料。提取肠道菌群DNA, 采用16S rDNA基因扩增和Illumina平台双端2×300策略测序, 基于Gold数据库按>97%的相似性聚类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 对照Silv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及分类, 各层级样本采用轶和检验分析物种差异; QIIME软件计算α多样性主要指数、β多样性分析, t检验分析指数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研究结果通过R及GraphPad Prism作图展示。  结果  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11例银屑病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入选本研究, 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DNA测序分析显示样本测序覆盖深度>0.99。银屑病组肠道菌群的OTU数量(278.18±89.75比722.95±152.81, t=10.36, P<0.01)、赵氏指数(433.38±147.47比1156.08±292.50, t=9.291, P<0.01)、香农指数(3.56±0.87比5.73±0.78, t=6.972, P<0.01)和辛普森指数(0.79±0.15比0.94±0.04, t=3.287, P<0.01)均显著低于健康组。Rank-Abundance曲线显示银屑病组肠道菌群均匀程度较低。PCoA分析(unweighted)显示银屑病组与健康组在第一主成分(24.35%)可显著分离, Weighted UniFrac分析可见银屑病组混杂在健康样本中无法区分, 且与银屑病亚型无关。样本聚类分析显示, 银屑病组肠道菌群与健康组有一定重叠性, 银屑病样本特异性菌群少; 在门层级, 健康组中可检测到TM7, 相对丰度为0.000 066 9(0.000 033 4~0.000 200 5), 而银屑病组仅在个别样本中显示有微量存在, 相对丰度为0(P<0.05);在属层级, 银屑病组双歧杆菌属[0.000 033 4(0.000 016 7~0.000 100 3)比0.000 401 1(0.000 200 5~0.001 337 0)]、布劳特氏菌属[0.000 467 9(0.000 183 8~0.000 434 5)比0.002 206 0(0.000 935 9~0.005 582 0)]、粪球菌属[0.000 033 4(0~0.000 401 1)比0.000 902 5(0.000 334 2~0.005 315 0)]较健康组显著降低, 健康组中的戴阿利斯特杆菌属和嗜血菌属仅在银屑病组个别样本中微量存在, 克雷伯氏杆菌属在健康组和银屑病组个别样本中存在, 但在银屑病组的相对丰度更低, 接近0(P均<0.05)。个体样本高丰度菌群分析显示, 银屑病组个别样本中多糖及短链脂肪酸代谢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  结论  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0~1岁婴儿,应用16S rRNA 荧光定量 PCR技术,分别测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前,使用第3 d、5天时,及治愈后第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的水平。结果使用过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与未使用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恢复明显快于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婴儿肠道菌群有普遍的杀灭作用,对婴儿肠道菌群改变的影响是轻微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延迟患儿肠道微生态的恢复,但若合理使用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健康女性肠道菌群的差异并进行功能预测分析.方法 收取2019-2020年期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OE组,n=14)、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DIE组,n=12)及健康女性(Control组,n=10)的粪便,通过16S rRNA扩增技术对菌群V3-V...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艰难梭菌感染(CDI)小鼠模型,评价水苏糖是否具有抑制小鼠肠道内艰难梭菌定植的作用,并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雌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不做任何处理的设定为空白对照组,水苏糖干预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在建立CDI小鼠模型后分别连续10 d每日给予水苏糖和PBS灌胃处理。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感染后第10 d各组小鼠粪便中艰难梭菌的含量,并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水苏糖干预导致CDI小鼠粪便中艰难梭菌含量显著降低。水苏糖干预组小鼠粪便的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PBS模型组,但没有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在门水平上,水苏糖干预可导致CDI小鼠粪便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富度显著增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降低。在种水平上,水苏糖干预导致CDI小鼠粪便中格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汉森氏布氏菌(Blautia hansenii)、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论水苏糖干预可有效降低CDI小鼠肠道内艰难梭菌定植量,增加CDI小鼠肠道微生物丰富度,特异性地改变多形拟杆菌和格氏副拟杆菌等菌种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0.
11.
风湿病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内科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黏膜免疫系统与肠-脑轴的双向交流,因此风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肠道菌群及肠肽对肠-脑轴的双向交流的影响、肠道自主神经和迷走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联、肠道菌群失调与自身免疫的关系。综合上述因素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会对风湿病患者焦虑、抑郁产生负面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同时给予舍曲林(50mg早晨顿服)持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血压的变化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 4周后治疗组收缩压低于治疗前,(133.05±13.27)mmHg vs(166.80±16.82)mmHg,舒张压也低于治疗前(82.75±8.47)mmHg vs(94.25±7.82)mmHg(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5%vs 57.5%,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AS评分(32.63±4.35)分vs(21.78±4.91)分和SDS评分(37.7±9.75)分vs(34.45±6.70)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及其配偶的认知及焦虑、抑郁状况,探讨自身因素以及配偶因素对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及其配偶各10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羊膜腔穿刺术认知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妊娠次数的孕妇焦虑、抑郁水平不同。孕妇的认知水平及配偶的认知、焦虑、抑郁水平是孕妇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护理工作中,要关注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及其配偶,以更好地为接受羊膜腔穿刺的孕妇提供家庭护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焦虑和抑郁的关系、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治疗,以及共病研究的意义和影响共病研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Depressed and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ir social self-perceptions using the interpersonal problem circle,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domain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s derived from Horowitz' Inventor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s. Subjects who were socially anxious, whether depressed or no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a control group of nondepressed, nonanxious subjects on both dimensions of problematic social behavior. These subjects characterized themselves as nonassertive and socially avoidant. Individuals who were depressed but not socially anxious were no different than control subjects in their social self-percep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eliefs and self-perceptions concerning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may distinguish individuals with various types of affective complaints.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to Lynn Alden from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丁螺环酮和阿米替林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按投币法随机将58例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分为丁螺环酮组和阿米替林组,其中脱落8例,资料完整者50例。丁螺环酮组(甲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8~59a,平均29.5±9.77a;阿米替林组(乙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8~54a,平均29.8±11.54a。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用t检验。甲组患者服用丁螺环酮,初始剂量10mg·d~1,视病情及躯体情况渐增加剂量,最高剂量80mg·d~1。乙组患者服用阿米替林,初始剂量50mg·d~1,视病情及躯体情况渐增加剂量,最高剂量250mg·d-1。疗程均为6w。疗效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各量表均由两名高年资精神科医师共同评定,总体疗效按痊愈、显进、进步和无效或恶化4级评定(其中痊愈加显进为显效,显进加进步为有效)。评定标准为量表减分率>75%为显效,50~75%为进步,<25%为无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肾功能检查。结果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状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似,治疗焦虑症状的疗效优于阿米替林,且副作用小。结论对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丁螺环酮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18.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及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评价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及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 32例抑郁症和 3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米氮平 6w的开放治疗 ,剂量 30~ 4 5mg·d-1。采用HAMD ,HAMA ,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6w治疗后 ,抑郁症总有效率为 84 .4 % ,显效率为 6 5 .6 % ;焦虑症分别为 83.3%和 6 0 .0 % ,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均在第 1w起效 ,且副反应轻 ,耐受性好。结论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与焦虑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且起效快 ,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评估这类患者伴发抑郁焦虑异常症状的危险因素。 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76例,年龄15—80岁(男性66例,女性110例)。对患者的一般特点、疼痛评分和抑郁焦虑情绪状态进行采集。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病程、职业、教育程度、收入和疼痛评分特点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患者间的抑郁焦虑情绪异常的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贝克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BDI、BAI)进行评测。 结果:26.7%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抑郁阳性(47例),12例焦虑阳性(6.8%);女性、短病程、年龄小、职业不稳定、收入低和疼痛评分作为单因素影响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除职业因素外,其余均为三叉神经痛患者伴发抑郁异常的危险因素;焦虑情绪异常发生的单因素结果提示:长病程患者的焦虑异常高发。 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伴随高发的抑郁和焦虑异常,应对其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