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原生质体诱变筛选L—亮氨酸产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L-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CF-435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的条件下,利用紫外线、利福平、氯化锂对原生质体进行复合处理,获得再生突变株,从中挑取单独菌落进行摇瓶发酵,筛选出高产菌株UV_3-29,在含有葡萄糖10%的培养基中发酵72h可积累L-亮氨酸26.73mg/ml,比原始菌种产酸量提高26%.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L-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CFN-19为出发菌株。我们首先对CFN-19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制备率为95.1%,再生率为25%,然后对原生质体进行亚硝酸、利福平、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从再生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H_(6-66),产酸量由原来的23.1mg/ml提高到32.6mg/ml,提高率达41%.同时又对H_(6-66)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考察,考察结果H_(6-66)菌株是高产稳定菌株。  相似文献   

4.
在捧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中,以单一甘氨酸代替青霉素与溶菌酶进行细胞脱壁处理,以含0.3M蔗糖的普通肉汤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L-异亮氨酸产生菌A6在肉汤中培养至对数期,加入0.3M蔗糖和3%甘氨酸,继续培养8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达98%。原生质体经洗涤后的再生率为81.6%,不经离心洗涤直接涂皿的再生率为81.2%。A6菌株的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再生菌株的L-异亮氨酸产量高达14.3mg/m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生质体诱变筛选L—亮氨酸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利用亚硝酸诱变原生质体筛选L—亮氨酸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L-亮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CFN-19为出发菌株。我们首先对CFN-19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制备率为95.1%,再生率为25%,然后对原生质体进行亚硝酸、利福平、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从再生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H6-66,产酸量由原来的23.1mg/ml提高到32.6mg/ml,提高率达41%。同时又对H6-66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考察,考察结果H6-66菌株是高产稳定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一株优良的抗生素产生菌.方法: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筛选抗性突变株.结果:得到一种抗生素合成能力强的L-亮氨酸产生菌NO.145.结论:此方法可合成人们所期望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用突变株AS110进行培养条件考察,在适宜的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异亮氨酸16.4mg/ml,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0.5mg/ml。较高浓度的尿素对菌体生长和L-异亮氨酸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发酵产品经红外吸收光谱,比旋光测定,纸层析和生物鉴定证明是L-异亮氨酸。  相似文献   

9.
在棒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中,以单一甘氨酸代替青霉素与溶菌酶进行细胞脱壁处理,以含0.3M蔗糖的普通肉汤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L-异亮氨酸产生菌A6在肉汤中培养至对数期,加入0.3M蔗糖和3%甘氨酸,继续培养8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达98%,原生质体经洗涤后的再生率为81.6%,不经离心直接涂皿的再生率为81.2%.A6菌株的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再生菌株在L-异亮氨酸产量高达14.3mg/m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rn flavum)T6-13及其积累异亮氨酸突变株AS110,积累亮氨酸突变株S-23的苏氨酸脱氨酶(TDase)、乙酰乳酸合成酶(AHAase)和转氨酶(TAase)的相对活性及其受各种支链氨基酸反馈调节的程度。在S-23菌株内,AHAase活力增加并受支链氨基酸反馈调节程度减弱,同时TDase活力降低,导致S-23菌株大量积累亮氨酸,不积累异亮氨酸。在AS110菌株内,AHAase和TDase活力增强,并受支链氨基酸反馈调节能力降低,导致AS110菌株大量积累异亮氨酸。据此实验,初步探讨了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制备地中海诺卡氏菌原生质体时需用较高浓度的溶菌酶处理,原生质体形成的量和溶菌酶的浓度有关.高浓度溶菌酶处理后形成的原生质体在再生时出现高产菌株,但高产性状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金色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去甲基金霉素的发酵效价,将金霉素链霉菌产生去甲基金霉素的变株的原生质体与金霉素高产变株热灭活的原生质体,用非交流电场法和交流电场法进行了电融合。在非交流电场法实验中。先用25%PEG将原生质体聚集,再以BAEKON 2000和SDⅡ型二种基因转移仪,采用几种不同的实验参数(脉冲强度、宽度和个数)进行融合,皆未能提高融合频率。交流电场法融合实验用SD3000细胞融合仪,当原生质体在交流电场(频率0.5MHz,强度800v/cm,作用时间60s)中形成串珠状后,施加直流脉冲(脉冲强度7kv/cm,宽度20μs,间隔0.5s,个数3),融合频率为2×10~(-4)左右,比50%PEG诱导的融合频率(2.5×10~(-5)高约一个数量级。对225株融合子进行了初筛发酵和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效价高菌株所占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去甲基金霉素产生菌不同营养缺陷型的融合子),而且85%以上的融合子只产生去甲基组分。尽管融合子的发酵效价皆不稳定,但经过几次自然分离后仍获得了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一倍左右并只产生去甲基组分较为稳定的融合子菌株。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生产菌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青霉素生产菌丝状产黄青霉JS94-18为出发菌株制备菌丝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筛选到变异株JS94-18-58,该菌株摇瓶发酵效价比生产菌株提高8.63%,50吨发酵罐试生产平均发酵效价比生产菌株提高10.40%。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株分别带有不同抗药性标记的产黄青霉原生质体以1:1相混合,用30%的聚乙二醇(MW6000)原生质体融合处理。将混和物涂布在补给有两种药物同时存在的高渗性分离培养基上,培养后获得异核体菌落。洗下异核体分生孢于继续分离在补给有两种药物同时存在的分离培养基上,得到了同时带有两种抗性标记的重组体。纯化后,进行抗性稳定性和摇瓶效价的测定,将一株具有双重抗性、摇瓶发酵效价较高的菌株作出发菌株,经诱变因子处理后,获得了一株43u7c—57菌株,在摇瓶中效价比生产菌株平均提高4.94%,该菌株在40吨发酵罐试生产后,发酵效价平均提高4.4%,产量则平均增加12.15%。  相似文献   

15.
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融合新技术可提高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并且在原生质体稳定液中加入2.5mol/L的MgCl_2,比使用PEG助融方法的融合频率高10倍。经过UV灭活高产菌株和另一脯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其融合子的抗生素产量变异幅度大,发酵产物的各组份比例改变,经过选择获得了一新的高产菌株,麦迪霉素产量提高77%,其有效组份A_1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6.
生米卡链霉菌和北里链霉菌用42%PEG4000做助融剂进行多配对原生质体种间融合,融合率为10~(-2)。同时,进行了UV灭活亲株的种间融合,融合率也为10~(-2)。采用液体培养基再生,表观融合率达10~(-1)。随机挑选形态各异的一定数量的融合子作产物分析,发现它们产生柱晶白霉素,总效价比直接亲本高5.9倍,比间接亲本高2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表明A_5组份从9.1%提高到4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