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章雨花 《桂林医学》1999,15(1):11-12
目的:探讨钩椎关节退变对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3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神经根型51型中,钩椎关节退变占43例(84.31%);椎动脉型32例中,钩椎关节退变占26例(81.25%)。(2)椎间隙变窄53例(63.85%)。(3)颈椎失稳18例(21.86%)。(4)生理曲度直59例(71.08%)。(5)骨赘74例(89.15%)。(6)韧带钙化26例。(7)小关节增生5例。结论:钩椎关节退变是引起椎动脉受压纡曲及椎间孔狭窄的重要因素,对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1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这一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将CSA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和痰浊中阻3型加以辨证论治。结果:治疗CSA146例,治愈72例,占49.32%;好转56例,占38.36%;无效18例,占12.32%;有效率87.6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 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每周一进行颈部硬膜外阻滞,周三、周五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愈 10 例,占 33%;显效 12例,占 40%;好转 6例,占 20%;无效 2例,占 7%;治疗前后转颈试验阳性率有显著 性差异.[结论]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但应由操作熟练 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种,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通常的治疗方法是给予颈椎牵引、扩血管药物、理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疗程较长且效果一般,1998-2003年我院采用注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启波 《广西医学》2008,30(2):279-28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颈肩痛、目糊目干、耳鸣、面部麻木、上肢麻木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总数的10%。国外亦有报告约70%的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脉受累。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目前本病的发展呈多发且年轻化趋势。近年来笔者以针刺治疗为主结合卧位牵引治疗本病75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的64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综合疗法治疗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方法:对48例病例综合治疗,采用中药治疗、手法按摩、中药外敷等。结果:48例病人治愈38例,显著9例,无效1例(为椎动脉狭窄患者),总有效率97.92%。结论:颈椎病采用综合疗法是有效的。一旦发生椎动脉及椎基动脉的器质型病变,此疗法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7.
黄涛  李新健 《西部医学》2014,45(1):28-29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artey type,CSA)系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以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该型颈椎病发病率高,约占颈椎病的1/4,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本院门诊应用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08-16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高级血管分析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和病因分析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3例临床拟诊为CSA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所得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分析(AVA)等重建技术进行后重建处理,并与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几种后重建方法诊断CSA的差异。结果:AVA重建的图像质量最佳,其中I级图像为55例(75.34%),而MIP和VR则分别为65.75%和64.38%。AVA对椎动脉钙化、椎动脉变异、椎动脉狭窄、椎动脉发育不良显示与MIP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AVA对钩椎关节增生、椎动脉钙化、椎动脉狭窄、椎动脉发育不良显示与VR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AVA在无创诊断和随访CSA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为CSA临床应用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无创、便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推拿治疗。结果治愈120例,占33.33%;显效90例,占25.00%;有效120例,占33.33%;无效30例,占8.33%;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中药熏蒸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刺结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名。结果治愈38例,占23.8%;显效84例,占52.5%;有效25例,占15.6%;无效13例,占8.1%。结论针刺结合推拿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骶椎管注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并加用中药热敷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治疗组为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颈椎牵引、中药丹药外揉并TDP理疗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38例,占76%;好转12例,占2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综合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组方科学、切中病机、药简力宏之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癸源方治疗不同年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64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34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采用癸源方治疗,西药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疗程均为3个月。按年龄分层观察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中医症候疗效、月经周期的变化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年龄〉30岁的患者中,中药组的F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FSH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2.85%,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西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中年龄〉30岁患者的月经周期情况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1)。两组中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其妊娠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癸源方能显著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相关临床症候、月经周期情况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尤其对年龄〉30岁患者的疗效较激素替代疗法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观察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β-HCG值和包块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65例(81.25%),对照组患者治愈51例(63.75%),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0%(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β-HCG值下降到正常水平所需要的时间是(15.24±9.24)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包块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不良反应,1例阴道出血增多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芪平颤方治疗帕金森病(PD)异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PD伴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加服天芪平颤方,疗程为7个月(服药3个月-停药1个月-服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Ⅳ及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价患者的异动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UPDRSⅣ评分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AIMS总分及口面、上肢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为51.2%,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芪平颤方对治疗PD异动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68例(实验组)行中药配合硝酸甘油治疗,另随机选择68例心肌缺血患者单用硝酸甘油治疗,并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与对照组(85.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效果显著,使患者预后大为改善、满意度提高,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91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穴结合辨证分型服用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1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并结合内服中药牵正散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西比灵,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与西比灵组疗效相当。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李亚龙  马韧凯 《医学综述》2009,15(13):2043-2045
目的探索以介入治疗为主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医疗效果。方法共选择肝癌患者58例,采用介入治疗、抗癌中药"攻邪"及中医药辨证施治汤剂和药膳"扶正"。结果58例患者中,两种治疗方法有效者32例,无效者26例,有效率55.17%。两种治疗方法实际生存时间:栓塞加灌注组(39.1±19.1)个月,单纯灌注组(17.4±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介入治疗为主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肝癌有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颈源性头痛(CEH)的病理分类及采用个体化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CEH患者286例进行病理变化分类,并据此分别和联合采用中医整复、针刀、牵引、及注射等方法进行个体化组合治疗,按疼痛6点行为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145例,占50.7%;颈椎生理曲度消失53例,占18.5%;重度肥大性颈椎炎24例,占8.4%;颈椎椎间盘突出16例,占5.6%;单纯肌筋膜粘连者12例,占4.2%;合并两种及以上病理变化36例,占12.6%。分别和联合采用中医整复、针刀、牵引、及注射等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7.9%(280/286例)。结论颈椎关节功能紊乱是引起CEH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进行个体化治疗。分别或联合采用中医整复、针刀、牵引及注射等方法治疗的疗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