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在胎儿监护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50例产妇进行胎心监测,并依据分娩后阿氏评分分析胎心监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新生儿的胎心电子监护出现异常,预测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0.0%、准确率为74.0%。结论:在产程中应用胎心电子监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农村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屏南县卫生院进行分娩的800例农村待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对两组产妇护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与观察组产妇对比,在分娩前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烦燥、焦虑等各种情绪问题,剖宫产相对较多,生产时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较高,两组产妇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化护理在农村产妇分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分娩更加的顺利,母婴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12-112
目的:探讨产前优质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体会。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收治的住院分娩待产妇1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基础护理组予产前基本护理,优质护理组进行全面评估,在基础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优质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36例(72%),剖宫产14例(28%),母体并发症1例(2.0%),新生儿并发症0例(0%);基础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32例(64%),剖宫产18例(36%),母体并发症3例(6.0%),新生儿并发症1例(2.0%)。两组剖宫产率,母体并发症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结胎儿电子监护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及产前护理要点.方法:我院门诊产检孕妇312例应用胎儿电子监护,行无应激试验检查,记录胎儿胎心率,并予检查护理与心理护理,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反应型284例(91.0%),无反应型28例(8.9%),其中反应型新生儿轻度或中度窒息4例,无反应型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结论:孕妇产前需定期监护胎心胎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前孕妇心理状态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8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数字抽取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分娩前后均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产前心理状态,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前心理反应表现正常产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对产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心理发生率,减少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教育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份我院产科的初产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施行产前护理教育,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对2组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产前护理教育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 4 50例 B超诊断脐带绕颈产妇作为观察组 ,观察胎心变化 ,加强产程观察与护理 ,及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 ,避免了处理不当与处理不及时引起的新生儿窒息、死亡。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 12月在我院分娩产妇 2 860例产前经 B超诊断为脐带绕颈 578例 ,选择 4 50例作为研究组 ,在选择产妇年龄、孕周及并发症上 ,两组均无明显差异。1.2 方法 :产妇入院后常规行 B超复查 ,提示脐带绕颈 ,正规宫缩后助产士专人护理 ,进入活跃期后 10~ 2 0分钟听胎心音 1次 ,每次听诊 1分钟 ,宫口开大 5cm后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如果胎心音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加强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体位护理、家庭支持,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况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增加产妇的排乳量,促进新生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及观察方法.方法:以2011年1~12月期问本院收治的6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积极的复苏抢救,复苏成功后给予严密的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观察复苏效果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66例患儿复苏后的新生儿评分在4~9分之间,平均为(7.18±1.59)分;治愈60例,治愈率为90.90%,好转5例,好转率为7.58%,其中,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颅内出血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实施严密的护理措施和病情观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妇胎心监护中的异常情况,并研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并检出胎心异常的产妇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总结胎心异常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胎心异常特征。结果:两组产妇胎心异常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心监护仪能够对胎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准确监测,便于临床根据胎儿异常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2011年12月到2013年9月选择在我院建档检查与分娩的产妇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在医院都接受了常规产前检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产妇都顺利分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维护母子健康。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死亡后产妇心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死亡后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价值.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收30例新生儿死亡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例,干预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DS、SAS心理量表对2组产妇的心理水平进行评价,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情绪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死亡后产妇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产时胎心监护的可量化指标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55例分娩产妇进行研究。根据新生儿窒息情况分组,其中36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为观察组,219例非窒息病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不同产程阶段进行胎心监护,并做好记录。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和围产儿结局、胎儿产时胎心监护量化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产妇产程中羊水污染比率、合并脐带胎盘因素比率、手术助产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位时间内变异减速与晚期减速个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持续减速时间、单位时间内减速幅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胎心监护的持续减速时间、平均减速幅度这2个可量化指标所占的胎心基线比例可作为辅助解读产时胎心监护依据,对产时新生儿胎心监护的可量化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待产的21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前护理干预,并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以及身体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9%,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7%。结论:通过产前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显著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62例待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待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对待产妇实施产前心理干预,可增强对自然分娩的自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100例,为其实施胎心监护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胎心监护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患者中胎心监护异常62例,均合并高危因素或临床症状,胎心监护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为58.00 %;患者中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78例,均合并高危因素或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为78.00 %;胎心监护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为92.00 %,胎心监护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胎心监护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使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使产妇妊娠结局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993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产妇606例,其中脐带绕颈130例,发生率占21%,胎儿窘迫26例,新生儿窒息13例;与同期无脐带绕颈产妇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产前检查中如发现胎位头臀反复变化,初产头位,临产后产程停滞,应警惕是否有脐带绕颈的可能,配合多普勒,胎心率监测(NST及CST)检查,特别是B超,有助产前做出脐带绕颈的诊断,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减少围产儿病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近12年来56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监测与护理经验的总结归纳.方法:对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转入ICU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初级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严密监测、精心护理,56例中存活25例(占44.64%),遗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12.5%),自请出院8例(14.28%),死亡16例(占28.57%).结论:及时有效的初级复苏、正规系统的高级生命支持、严密的监测、重视呼吸道的管理、遵循ICU患者心理护理原则、落实基础护理、注重安全管理等是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妇产科产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间我院45例妇产科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20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25例观察组产妇行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前心率和血压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心率和血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术前对妇产科产妇行心理护理能够稳定产妇的心率和收缩压,缓解和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推动手术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12年来56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监测与护理经验的总结归纳。方法:对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转入ICU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初级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严密监测、精心护理,56例中存活25例(占44.64%),遗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12.5%),自请出院8例(14.28%),死亡16例(占28.57%)。结论:及时有效的初级复苏、正规系统的高级生命支持、严密的监测、重视呼吸道的管理、遵循ICU患者心理护理原则、落实基础护理、注重安全管理等是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