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精神发育迟滞者性被害与性犯罪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85例精神发育迟滞者性被害与性犯罪的鉴定资料。占精神发育迟滞案例的63.9%,其中性被害46例,性犯罪39例。对精神发育迟滞的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的评定,对性被害与性犯罪案例的特点,以及性自我防卫能力和责任能力的评定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评定心因性精神障碍司法精神鉴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 对72例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刑事案例资料用SPSS统计包进行等级相关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 作案方式,案情,意识障碍,妄想,幻听,举鉴者,作案动机,思维形式障碍,幻视,情感障碍,作案后果,作案对象,个性等19个因素与责任能力有关,有差别作用的因素为方式,案情,意识障碍,妄想,幻听,劳动环境,适应能力共7个因子,建立了评定心因性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体判断正确率为93.3%。结论 多元判别坷作为评定心因性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司法精神鉴定责任能力评定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更科学、客观地评定责任能力的方法。方法对172例刑事案例资料用SAS软件包进行等级相关及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关因素及有影响的判别因子。结果委托鉴定单位、思维形式障碍、妄想、幻听、情感障碍、复鉴诊断、年龄、案情、作案场所、工具、动机、幻视、个性异常、死亡人数、作案后表现、辨认能力、控制能力等因素与责任能力有关,而前6个因素及作案时间、意识障碍共8个因素为判别因子,建立了评定责任能力的判别方程,组内回代检验总正确率为759%。结论多元判别分析方法,有可能提供责任能力评定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的性别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27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对其中184例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女性平均年龄比男性小、女性精神发育迟滞诊断率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凶杀、盗窃、伤害案占的比重大,女性性伤害案占的比重大;男性责任能力评定比例明显多于女性,女性行为能力和精神伤害评定比例多于男性;女性完全责任能力评定率高于男性。结论:男性以攻击性案件为主,须加强监管;女性以性伤害案件为主,须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作案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特点。方法 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鉴定资料和作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暴力作案为主,危害行为常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支配下出现,病程在3年以内多见,10年以上病程的患者作案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现症患者多被评定为无责任能力,缓解期多被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结论 精神分裂症作案者的责任能力应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该症的作案特征作出恰当评定;应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管理,并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39例MR患者违法犯罪的司法鉴定资料分析,认为应当从MR严重程度、做案时精神状态、做案有无现实动机、做案类型及做案后自我保护情况等方面综合判断MR患者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的辩认与控制能力,进而确定其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院不同时期所进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案例特点。方法对我院1987年-1996年司法鉴定的292例(A组)与1997年-2003年鉴定的1097例(B组)案例,按鉴定类型、疾病种类、犯罪类型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责任能力、受审能力、申办户口等的例数显著增多,性防卫能力、服刑能力鉴定例数显著减少且评定标准趋严;在责任能力鉴定中,精神正常者、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多,应激障碍者显著下降;MR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责任能力评定明显趋严。强奸犯罪的亦显著改变。结论应加强对司法精神病学,尤其是责任能力评定的研究,以便更加规范、客观。  相似文献   

8.
责任能力与作案特征、作案时精神症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责任能力与作案特征、作案时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使用精神疾病患者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工具,对504例刑事案件鉴定案例的责任能力、作案特征及作案时精神症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责任能力与BPRS中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较大(0.5相似文献   

9.
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特点。方法:将147例精神分裂症划分为早期、发展期、缓解期和残留期进行比较。结果:以凶杀伤害为主的暴力型作案多见于早期与发展期,其作案动机以病理性为主。缓解期以现实动机为主,残留期以混合动机为主;早期与发展期无1例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缓解期无1例评定为无责任能力,残留期以部分责任能力为主。结论:不同病期精神分裂症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存在一些不同特点,有助鉴定结论的评定。  相似文献   

10.
149例暴力案件主体责任能力评定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与精神病有关的暴力案件中被鉴定人责任能力评定中的分歧及其可能原因。方法:对149例暴力犯罪案件资料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对责任能力评定有重要影响的判别因子,然后对初、复鉴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初次鉴定和复核鉴定之间,责任能力评定的判别因子和一致性检验在精神症状、诊断、作案动机及责任能力评定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诸多因素影响暴力案件中被鉴定人责任能力的鉴定,有必要研究出一套操作性和科学性较强的评定规范,以提高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精神发育迟滞与性侵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33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性侵害者24例(72.73%)占首位,其它危害行为者仅9例(27.27%)。24例中女性14例均为被强奸者,其中半数为未成年者,30岁以下者达100%,对方均知其智能低下不知告发。女性14例中经评定无性防卫能力者13例;男性10例中无责任能力者4例,有限制责任能力者3例。发生性侵害的主要原因,除智能低下、人格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外,对弱智儿童缺乏教育、家庭监护能力差及经济状况不良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脑器质性痴呆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18例脑器质性痴呆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资料,占我院近年来司法精神医学鉴定168例的10.71%。痴呆程度:轻度痴呆12例、中度痴呆6例。案型以毁物捣乱行为多见,评定无责任能力10例,部分责任能力4例,完全责任能力2例,2例性被害者中,性自我防卫能力丧失1例,存在1例。  相似文献   

13.
司法精神病鉴定责任能力评定20年变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20 年来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责任能力评定的现状。方法 以1989 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颁布为界,对前后10 年责任能力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规定后较规定前责任能力评定总体呈趋严的趋势( P< 0-01) ;对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性精神病障碍患者责任能力评定趋严( P<0-01、P< 0-01 和P<0-01) ;对盗窃、强奸和流氓危害行为责任能力评定趋严(P< 0-05) 。结论 规定后10 年较规定前10 年责任能力评定呈趋严倾向,动机论对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较深远,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现实动机作案与责任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现实动机作案者与责任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现实动机作案者的责任能力。结果:除24例无精神病外,其余54种有各种精神障碍的作案者中有31例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23例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无1例能完全免除责任能力。结论:动机论适合于司法精神鉴定实践,现实动机作案者,不论其精神状态如何,均不能完全免除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轻度精神发育迟滞(MMR)刑事犯罪者的责任能力评定的决定因素,对79例MMR刑事犯罪案例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进行一项多因素分析,统计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在责任能力评定中起决定意义的是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精神病史、作案类型、作案手段、判断力、情感障碍和自我保护等因素也具有明显影响。说明在对MMR刑事犯罪进行责任能力评定时,需充分考虑除生物学以外的多种社会学、法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256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刑事凶杀案被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被鉴定为无责任能力和部份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为研究组,被鉴定为有完全责任能力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研究组188例伤害对象306人,对照组68例伤害对象117人;两组被害人与被鉴定人之间亲疏程度相似;两组案发前有无仇怨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被害人的死、伤人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被害人与被鉴定人亲疏、熟悉程度越近越易受到伤害,不论被鉴定人是正常人还是精神病人均如此。精神病人较正常人于因有仇怨而凶杀明显较少,但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47例癫痫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47例癫痫患者,7例经司法精神病鉴定,5例因精神运动性发作及严重知觉障碍而犯凶杀罪,2例癫痫性人格障碍表现为偷窃和卖淫行为。鉴定中应重视诊断分类标准,脑电图等检查,慎重评定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精神疾病中的凶杀行为与责任能力评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与凶杀行为的关系及责任能力评定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既往鉴定中精神疾病凶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凶杀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危害行为(P均小于0.01),而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及性变态出现凶杀行为,显著低于其他危害行为(P均小于0.01).对精神疾病患者凶杀行为责任能力评定绝大多数为无责任能力,少数为限定责任能力,极少为有责任能力.结论精神病人各类危害社会行为中以凶杀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性极大,应加强防范.尽管现时对精神病人危害行为任责任能力的评定趋严,但其凶杀行为的责任能力仍以无责任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缓解期违法犯罪的精神分裂症34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论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26例,有责任能力8例。作者并就此类病人责任能力的评定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433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年龄以20~40岁最多(287例,66.28%).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1.66%,农民占50.8%,案由以凶杀伤害案件最多见(146例,33.71%).民事案件亦占有一定比例(83例,19.16%)。鉴定诊断有各种精神疾病者占88.2%,其中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194例,44.8%)。鉴定结论为有责任能力者22.4%,部份(限定)责任能力者占9.93%,无责任能力者占42.7%;有行为能力者为3.92%,部份行为能力者为2.07%,无行为能力者为18.93%。作者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在评定刑事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时,如何坚持医学要件和法学要件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的原则,以及时三级分法进行了简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