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上海地区10万人口糖尿病调查中的1,931人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试验对象先以餐后2小时尿糖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初筛;40岁以下者先以葡萄糖氧化酶尿糖试纸检查餐后2小时尿糖,如尿糖阳性,则作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40岁以上者同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凡餐后2小时血糖>140毫克%者,进一步作 OGTT。1,931人OGTT 的结果为:正常1,137人(58.9%),糖耐量异常285人(14.7%),糖尿病509人(26.4%)。50岁以下各组在正常人中服糖后血糖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者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超重与不超重者 OGTT 结果有非常显著差异。年龄、性别对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者的 OGTT 结果无明显的影响。并根据正常组不超重的1,018人各时限血糖值与年龄直线回归方程运算,提出 OGTT 的正常指标、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200例糖尿病人血糖与尿糖测定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尿糖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尿糖应用优利特-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糖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半自动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2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例尿糖阴性,占总例数的6.5%;空腹血糖有4例正常,占总例数的2%,明显增高(>7.8 mmol/L)者153例,占总例数的76.5%;餐后2h血糖有2例正常,占总例数的1%,明显增高(>11.1mmol/L)者103例,占总例数的51.5%。结论: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应结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监测早期诊断糖尿病;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应经常监测其血糖、尿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早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避免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及时对糖尿病作出正确诊断.有效且及早地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降低其致残、致死率.方法 笔者对2004年11月~2006年11月社区走访的17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与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①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多不典型.以"三多一少"症状首发者占25.7%,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占55.6%,其中以感染(12.9%)、高血压、脑血管意外(17.5%)、冠心病(11.6%)、手足麻木(5.3%)等为多见.另有18.7%的病人为常规体格检查时发现的糖尿病.②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患病年龄在70~79岁居多,且病程长.③各种慢性并发症较多,尤以感染(53.8%)、脑血管病(70.2%)、心脏病(61.4%)、高血脂(45.6%)、糖尿病肾病(36.8%)、神经病变(22.8%)、眼病(17.5%)、酮症(12.3%)等为多.结论 ①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症状多不典型,提醒我们对这种当今流行病要更加重视,定期普查,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②加强各基层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培训,尽量减少误诊率,降低病死率.③对糖尿病病人实行强化疗法,严格控制血糖,尽早达标.同时定期筛查并发症的早期病变及早期防治,延缓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甲状腺机能亢进围手术期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对 2 3例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的手术前、后血糖和尿糖值及糖尿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病人空腹血糖由入院时的 ( 1 3.0 0± 2 .68) mmol/L降至手术前的 ( 6.74± 1 .63) mmol/L及手术后的 ( 7.2 1± 1 .90 ) mmol/L;尿糖由入院时平均阳性 ( + )降至手术前全部阴性及手术后全部阴性 ,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 ,无 1例发生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结论 :将血糖、尿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600例老年人尿糖、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糖、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00例老年人与健康对照组410例用尿糖测定试纸测定尿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1)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的趋势;(2)老年人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除外糖尿病,同时检测尿糖和血糖一方面可排除某些肾性糖尿及神经性糖尿,另一方面还可早期发现高血糖症和隐性糖尿;(3)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检测尿糖、血糖、餐后2h血糖含量有助于筛选诊断糖尿病、判断病情与愈后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大型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2000年住院的3469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入选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1.5%,糖尿病肾脏并发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51.1%,高血压4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脑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收缩压水平>125mmHg、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述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  相似文献   

7.
<正> 心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代认为血小板在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故研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是该病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我们观察的32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的结果报道如下。材料来源及检查方法一、材料来源(一) 病人组:32名糖尿病患者男21名,女11名,血糖120—200毫克%6名,200—250毫克%11名,250毫克%以上15名。检查血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病的影响,旨在强调糖尿病及并高血压者调糖及调压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它的发生、发展、预后,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有不少学者探讨,本文统计老年糖尿病86例,分析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的影响(主要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单纯糖尿病血糖增高>11.1mmol/L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是血糖<11.1mmol/L的2.5~2.8倍。如同时合并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增加达71%~86%。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结论:在高血压组,血糖小于或大于11.1mmol/L对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无太大差别。还发现同组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 ,临床以多饮、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 ,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发现 ,有一部分病人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后 ,虽然在血糖、尿糖方面控制得比较满意 ,但如大便干结 ,失眠 ,皮肤瘙痒 ,头面疔疮 ,失明等并发症难以治愈 ,病人很痛苦。这些并发症的治疗 ,正是中医之所长。近年来 ,笔者用降糖药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伴并发症 ,收到较好疗效。兹将 2例介绍如下。1 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男 ,76岁 ,干部。 1 990年出现“三多”症状 ,到我院查尿糖 ,血糖结果 1 5.2mmol/L ,曾用达美康 ,拜糖平 ,胰岛素等降糖药治疗 ,血糖、尿糖均减。近…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各种病因,引起血糖过高及尿糖。患者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及疲乏、消瘦等。病情严重时,可影响病人生命。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皮肤损害。有的患者到医院看皮肤病,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发病时,患者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感染创造了环境。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该病对患者的婚、育、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婚:糖尿病发病大多在中年以后,故因本病影响婚姻者并不多见。即使婚前血糖偏高,尿糖阳性,只要症状轻,或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者,结婚是无妨大局的。值得提出的是,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往往因卵巢功能失调,其受孕机会低于正常人。育:糖尿病人是否可以怀孕、生育,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患者病情轻微,或者在合理使用胰岛素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黄伟英 《广西医学》2007,29(9):1473-1473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病人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关键是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糖尿病,并能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的变化,保持血糖在最佳的状态,延缓各种并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女,51岁,住院号96995,1965年起出现“三多”症状,诊断为糖尿病.1979年10月26日因恶心呕吐、纳差、血糖334毫克%、尿糖(艹)、尿酮(-)首次入院.入院后予以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治消渴方——玉液汤加味,治疗40例消渴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30~60岁占35例.其中属上消者24例,中消者2例,下消者14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8年。尿糖定性试验:尿糖( ),空腹血糖250毫克%以上者32例;尿糖( )、( )、( )和空腹血糖170毫克%以上者8例.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心中烦热,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量多混浊如脂膏,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治疗方药玉液汤加味:党参18克生黄芪20克生山药20克知母12克葛根12克五味子1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消化科医生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早期诊断肝源性糖尿病,以便早期正确治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2年收治的45例肝病患者有糖代谢异常,即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情况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居多,临床以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居多。本组病历共32例占71.1%(32/45),在患慢性肝病5a以上后发病占84.8%(38/45)。以餐后血糖升高以主,本组36例占80%(36/45)。缺乏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而以肝病的临床症状为主,占80%(3g45)。缺乏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而以肝病临床症状为主,占80%(36/45)。并且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很少引起糖尿病并发症。轻症患者随肝病的好转预后良好,伴有糖尿病后肝硬化者预后较差,本组病历死亡7例,均系肝硬化患者,均死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而非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率25.9%(7/27)。结论:(1)此类患者在糖尿病发病前没有糖尿病病史而有明确的、多年的肝病病史。(2)多缺乏糖尿病特征症状而以肝病症状为主。(3)血糖以餐后血糖增高为多见。(4)血管并发症少见。(5)肝硬化伴有糖尿病者生存期短,多死于肝硬化并发症。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应以原发病为主。摄入水量可根据尿量适当调整。慎用瞳凛类利尿剂及皮质激素,以免诱发糖尿病。关于降糖药的应用,轻症患者只需调整饮食,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变化,一般无须用降糖药。对重症或肝功明显异常及糖代谢变化明显者,应及早应用胰岛素,以控制高血糖症,增加肝糖元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口服降糖药因大多数对肝功有损害,故以不用为宜。对慢性肝病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及糖耐量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及早治疗。糖代谢紊乱可加重肝损害,使患者生存期缩短。临床上消化科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葡萄糖、利尿剂等,避免加重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特点等相关检查资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发病年龄早,静息状态下发病多,无痛型急性心肌梗死多,血三酰甘油高,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者多,左室内径缩短分数小于25%者多,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多,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病死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早,静息状态下发病多,常呈无痛型,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室功能差,心力衰竭发病率度病死率高。餐后高血糖较空腹血糖更加能预测心血管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教育与血糖控制的临床关系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观察在门诊治疗的1495例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就诊次数,血糖监测次数共16个月,分析糖尿病教育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及糖尿病教育在门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临床资料一、病人来源:为我专科门诊首诊病人,按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1495例病人,观察其16个月门诊治疗期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糖的变化情况。其中男698例,女797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6岁(55.3±9.5)岁。二、疗效判定与方法:所有病人在饮食控制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使用口服药治疗(磺脲类,双胍类,磺脲类 双胍类)。治疗后症状改善,空腹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皮肤病变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对合并皮肤病变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皮肤护理干预。结果:常见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为感染、皮肤瘙痒症及湿疹;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空腹血糖、合并基础疾病、血脂异常、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血脂异常、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的高危因素;经针对性皮肤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皮肤病变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年龄、空腹血糖、血脂异常、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是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据此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皮肤病变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知识,对该病的治疗及减少并发症是非常有益的。 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治疗,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病人必须与医生配合,严格执行医嘱,除控制饮食、按时用药外,还要监测血糖、尿糖的变化。血糖、尿糖是观察疗效的常用指标,那么如何监测血糖、尿糖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何永静 《当代医学》2012,(31):53-54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防治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老年糖尿病病人4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83例,女213例,年龄60~83岁,平均(71.3±10.4)岁,病程0.5年~19年,平均(8.2±3.6)年.结果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冠心病共发生214例,发生率为43.1%,并且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中高血压病、冠心病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在患者体重肥胖、血脂异常及血糖控制不佳情况下显著高于患者在体重非肥胖、血脂正常及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的发生率,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在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及病程>10年情况下显著高于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及病程≤10年情况下的发生率,脑梗塞的发生在患者血脂异常、血糖控制不佳情况下显著高于患者在血脂正常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的发生率.结论对糖尿病人的体重、血脂、血糖及初次治疗时间采取积极控制可有效防治老年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