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不同肾源对肾移植患者肾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肾源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患者72例,对各类肾源受者进行观察,记录各类肾源受者1年肾存活的例数,计算出其1年肾存活率并测定各类肾源受者肾存活一年时的肾功能状况。结果1年肾存活率尸体肾受者较活体肾受者低,且肾功能相对较差;在活体肾受者中,1年肾存活率活体肾(无血缘关系)受者较活体肾(有血缘关系)受者差且肾功能相对较差。结论1年肾存活率尸体肾移植较活体肾低;活体肾移植中,血缘关系越近肾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静脉血栓及术后早期并发肺部感染是影响肾移植受者人/肾存活率的两项重要因素.我院2012年8月收治1例肾移植围手术期发生移植肾静脉血栓并发吸入性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及严密的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任春霞  徐凤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10,24(9):2344-2345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肾移植手术前后受者的心理状态。方法应用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对176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行2次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结果(1)肾移植手术前、后受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总体幸福度低,但肾移植术后受者焦虑、抑郁明显低于术前,总体幸福度明显提高。(2)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受者经济状况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心理状态有极显著影响。(3)肾移植受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手术前后受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据原因分析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寻求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缩短受者等待肾移植的时间等可有效地改善肾移植受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肾移植手术前后受者的心理状态。方法 应用William W 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制自评量表(SDS)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对176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行2次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结果 (1)肾移植术前、后受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总体幸福度低,但肾移植术后受者焦虑、抑郁明显低于术前,总体幸福度明显提高。(2)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受者经济状况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心理状态有极显著影响。(3)肾移植受者、年龄及文化程度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移植手术前后受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据原因分析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寻求更多的社会及家庭支持、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缩短受者等等肾移植的时间等可有效地改善肾移植受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肾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的成熟,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的致敏.肾移植受者较前增加很多,肾移植后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甚至移植失败.文章对24例致敏肾移植受者进行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单克降抗体联合免疫吸附顶处理后,观察其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情况,并与正常肾移植受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肾移植受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应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吸附对致敏肾移植受者预处理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降至正常后,可以安全地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1],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2].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者平稳度过围术期.2009年5月我院对1例活体亲属肾移植后移植肾失功的受者进行了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围手术期管理的不断改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存活寿命逐渐延长。然而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机体的免疫监视能力下降,肾移植术后肿瘤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国内主要以泌尿系肿瘤为主,特别是尿路上皮癌更为多见,然而肾透明细胞癌少有报道。原肾发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肾移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之一[1]。现将本院肾移植随访中发现的2例  相似文献   

10.
1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的护理方法,要点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期间的护理及手术配合。结果13例供受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监测肾功能正常,无1例发生严重外科并j芡症及急性排斥反应,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密切有序,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时准确应用各种移植药物,减少供肾热缺血时间,均是提高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防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现代护理》2005,11(3):191-192
尿路感染是移植受者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国外发病率为25%~88%,国内谢桐报道的发病率是38.7%,其中78%发生于移植后1个月。对肾移植术后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有利于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可减少尿路感染,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及保护移植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安静  张艮甫  黄赤兵  范明齐  刘峰 《护理研究》2003,17(20):1182-1183
按照WTO的标准 ,人类健康不单单是没有疾病 ,而应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文化的总体健康。现代健康新概念使性与生殖健康在总体健康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随着肾移植技术不断的提高以及各类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对术后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中 ,性功能是这些受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 ,直接影响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我院自 1978年— 2 0 0 2年 11月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2 2 0 0多例。为了解男性肾移植受者性功能状态的变化 ,我们随机选择已婚男性肾移植受者 60例 ,对他们病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临床康复》2010,(31):5736-5736
肾移植受者的选择与评估.高致敏患者的移植.移植肾的保存.肾移植围手术期的血液净化支持.肾移植免疫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14.
同一移植中心2年间亲属活体肾移植38例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国内活体器官供者的安全性令人关注,供者移植后并发症,受者移植效果不理想或失败的病例有所发生.因此,必须重视活体肾移植,保证供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38例供者移植前明确身份,完善检查,充分告知治疗方案,合理手术.38例受者移植前充分透析,改善全身状况后行肾移植,移植后给予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基础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肾移植后供受者肾功能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等待时间短、花费较少、长期存活率高的优势是明显的,供者的近期和远期风险都很小.尽管如此,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仍要充分评估供受者的风险,保证供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0对小儿亲属肾移植供受者术中输液干预后进行回顾总结,了解供受者输液的最佳效果。方法10对小儿亲属肾移植供者在肾循环阻断前采用快速输液提高基础血压10%~15%,受者肾循环开放前补液全部采用胶体和血液,速度以维持受者术中的血压平稳。结果对供受者的术中输液进行干预后,受者开放肾循环后血压平稳及肾脏泌尿快。结论小儿亲属肾移植供肾循环阻断前快速输液方式提高血压,受者术中补液全部采用胶体和血液,有利于受者开放循环后血压平稳及泌尿,可降低受者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陈瑶  陈丽君 《全科护理》2016,(27):2874-2875
[目的]总结婴幼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婴幼儿供肾儿童肾移植的手术治疗方案,总结术后护理措施和随访情况。[结果]12例双肾整块移植患儿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16.7%,36例单肾移植患儿术后DGF发生率为48.6%;1年人/肾存活率为100%/88.6%。[结论]婴幼儿供肾能有效缓解儿童移植肾脏短缺,手术难度较大,其围术期护理有特殊性,护士应根据儿童特点做好围术期尤其是术后早期护理及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临床康复》2011,(5):834-834
5亲属活体供肾与同期尸体肾移植40例比较 推荐理由: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在广泛开展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今天,如何提高供者受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本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结果证明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输血是围手术期治疗的一种手段。以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多局限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而对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认识不够。近年来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围手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1 输血与肾移植1973年,Opelz等[1]回顾性研究了肾移植患者移植肾的存活率,发现有过输血史的人,其移植肾的存活率增加20%。其后许多研究也表明,输血可延长移植肾的存活率,并且输血的次数也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率,多次输血可显著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推测与输血导致受体免疫耐受,而降低对器官的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死亡后捐献供肾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54例儿童心脏死亡后单只供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受者的心理护理;术后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尿量和血压的变化,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做好出院随访。结果:52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移植肾梗死恢复规律血液透析,1例因术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死亡。随访1~30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儿童心脏死亡后单只供肾移植有其特殊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供受者筛选,制订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并密切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分别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对降低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122例肾移植致敏受者分为3组,分别在术前使用血浆置换(69例)、免疫吸附(33例)、IVIG(20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及肾移植术后监测PRA的变化和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浆置换组、免疫吸附组、IVIG组的PRA水平比治疗前分别下降45%、45%、55%;肾移植术后1年,3组PRA的反弹率分别为41%、420k、30%;且IVIG组比其它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病例要少、结论: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IVIG等方法治疗均可降低PRA水平, 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中IVIG组效果更佳。部分患者术后PRA会反弹,使用免疫抑制药可使 PRA稳定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