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意外昏迷的患者由于不能进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致营养缺乏,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及时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对纠正患者的负氮平衡,防止体重过分丢失,及保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昏迷患者30例,既往无营养障碍或吞咽困难病史,入院时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1~7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起病72 h内开始鼻饲,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静脉和鼻饲药物)。试验组选用立适康[西安力邦临床营养有限公司生产,卫生许可证号:陕卫食字(2007)第610112-40015号)],第1、2天每天500 m l,第3天每天1 000 m l,第4天起每天1 500 m l,分6次经鼻饲管灌入。对照组每天500~1 500 m l温开水同样分6次经鼻饲管灌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包括降血压、降血糖、脱水及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等。2结果平均营养支持2~3周,两组3周末的营养指标、临床观察指标分别见表1、表2。表1两组营养指标组别例数血清白蛋白(g/L)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肠内营养(EEN)的疗效。方法:实验组行EEN,对照组病情稳定后行肠道内营养。分别观察其血清白蛋白、淀粉酶水平并比较其并发症、感染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死亡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血淀粉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EN能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降低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营养组25例,均于术中插入鼻肠营养管达十二指肠远端,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营养液予以肠内营养,患者能较正常进食糊食或半流质后停止;对照组23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营养治疗,胃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和术后第5天、第10天监测体重、血浆蛋白.结果 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则存在明显差异(P<0.01);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营养组术后在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体能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予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其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和标准肠外营养组(PN),并分别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EN组肠道功能恢复较PN组早,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体重损失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术后第8天EN组较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EN应用于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是否在机械通气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将86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56例和非早期肠内营养(非EEN)组30例,在摄入相当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出院时/死亡前APACHEⅡ评分。结果:EEN组和非EEN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VAP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0.5±8.6)d/(32.4±11.0)d、(37.4±16.5)d/(66.7±26.2)d、25例/21例、11例/12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PACHEⅡ评分为(22.7±12.9)分/(24.5±15.3)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缩短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患者预后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给予短肽型营养素行肠内营养,n=40),B组(给予整蛋白型营养素行肠内营养,n=40),C组(给予短肽型+整蛋白型营养素行肠内营养,n=40),三组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比较三组治疗7 d、14 d时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三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住院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7 d、14 d时血清TP、ALB、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C组各时间点血清TP、ALB、Hb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7 d营养达标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行短肽型+整蛋白型混合制剂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脓毒症患者中作用.方法 将4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21例脓毒症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早期行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营养支持10 d后前降钙素原及入住ICU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结果 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入住ICU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缩短(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营养不良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P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对其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监测分析。结果:EEN+P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值下降明显小于TPN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数也早于TPN组(P〈0.01)。结论:胃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90-8790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EEN护理方法.方法 20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应用专用型EN制剂瑞代行EN治疗.结果 20例均痊愈出院,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8d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较术前升高;血糖波动小;无并发症.结论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用瑞代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对血糖影响小,且易于控制;护理是减少EEN并发症、提高EEN效果的重要环节,应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高压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时降低微误吸发生率的对策.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入住南京总医院ICU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试验组采用强化护理措施:(1)检测气囊压力1次/4 h;(2)声门下吸引1次/4 h;(3)检查有无腹胀及听诊肠蠕动次数,1次/4 h.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转归,腹腔压力、呼吸道压力和肠蠕动次数,呼吸道分泌物染色及pH值,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及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试验组院内死亡2例,对照组院内死亡4例,直接死因均为感染性或失血性休克,与误吸无关.两组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呼吸道压力、肠蠕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自呼吸道吸出少量蓝色分泌物的比例(2.38%)高于对照组(14.28%)下呼吸道分泌物pH值(7.76)高于对照组(7.17)VAP发生率(30.95%)低于对照组(5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 强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腹腔高压行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微误吸,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预警评估指标体系,为早期识别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循证,结合临床护理实践,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方案。结果 专家的积极性分别为94%、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6;2轮重要性及准确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5、0~0.255及0.084~0.250、0.068~0.178,肯德尔协调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患者基本状况、实验室指标、临床治疗措施、临床用药以及肠内营养相关因素5个维度,32个条目。结论 构建的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评估预警指标内容较为全面,具有科学性,临床实用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识别腹部创伤患者喂养不耐受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的恰当时机.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组(患者肛门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ICU监护时间、营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导管源性感染率、营养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ICU监护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腔感染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肺部和导管源性感染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输注泵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彭苹  周佳  唐艳平 《护理学报》2006,13(8):15-16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67例颅脑损伤患者按进入ICU时间顺序轮流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以总量25%开始喂养,以总量25%逐日递增,24h持续均匀滴注,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喂养时头高位30°~45°;对照组33例按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推注法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研究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反流、高血糖症、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胃肠道手术严重多发伤患者肠内营养(EN)与胃粘膜pH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肠鸣音的恢复情况等,于术后12~72h内(早期)分别给予EN(EN组)或静脉营养(PN组),连续监测其之后5d内胃粘膜pH(intramucosal pH,pHi)的改变。结果术后第5d两组患者的pHi均比术后第1d增加(P<0.05),且EN组的pHi较PN组患者高,两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实施EN可以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胃肠粘膜血液灌注及氧合状态,从而对减少危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各14例.术后第2-第8天给予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和第9天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3、CD4、CD8.结果 肠内普通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术后第9天的营养学和免疫学指标比较,肠内免疫营养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肠内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组较肠内普通营养组更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2 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55 .2 ±16 .9 小时,并于第5 天达到正氮平衡,手术前后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1 例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者术后出现腹部切口裂开,2例出现短暂的腹胀,1 例发生明显腹痛。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内营养是以经口服或管饲提供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随着肠内营养理论的不断成熟 ,膳食的不断开发 ,营养管的不断更新 ,置管技术的不断改进 ,实施方法的日趋完善 ,现已成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当胃肠道允许时 ,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是临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本文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1 肠内营养概述1.1 肠内营养的意义外科病人约半数以上表现为蛋白质 -热卡营养不良 ,手术创伤应激时 ,蛋白质和热卡的摄入减少 ,尿素氮丢失增多 ,使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静脉营养虽能供给机体蛋白质和热卡 ,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316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6例患者中,除14例因严重并发症停止或暂时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便、经济、并发症少,不仅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