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抑制剂与慢性移植肾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参与CAN的发生、发展过程。寻找能有效阻断CAN病理改变的药物或开展其它相关治疗均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这将成为以后CAN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免疫抑制剂与CA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移植肾肾病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免疫抑制剂参与CAN的发生、发展过程。寻找能有效阻断CAN病理改变的药物或开展其它相关治疗均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这将成为以后CAN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免疫抑制剂与CAN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肾移植发展迅速,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远期存活率仍较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移植肾远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AN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展到晚期,则移植肾纤维化难以避免。目前诊断CAN的金标准是肾活检,要早期发现CAN,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就是程序性肾活检,但这种定期的创伤性检查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也不便于动态监测,并且肾活检的病理结果受活检取材数量与部位的影响,难以标准化,不利于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移植术后出现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为其最常见临床表现,其原因和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从免疫与非免疫的角度都参与CA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肾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慢性移植物肾病是移植肾后期失功的重要原因,导致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原因除免疫因素外还涉及众多非免疫因素.本文就慢性移植物肾病的诊断、相关危险因素及新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LN发展到尿毒症需行透析和肾移植即肾脏替代治疗。本文就LN尿毒症的治疗作一综述,认为LN尿毒症肾替代治疗效果良好,狼疮活动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减少。肾移植术后狼疮复发率低,病人和移植肾存活率高。通过肾脏替代治疗,LN尿毒症病人五年存活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7.
LN发展到尿毒症需行透析和肾移植即肾脏替代治疗。本文就LN尿毒症的治疗作一综述,认为LN尿毒症肾替代治疗效果良好,狼疮活动随透析时间延长而减少。肾移植术后狼疮复发率低,病人和移植肾存活率高。通过肾脏替代治疗,LN尿毒症病人五年存活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8.
再次肾移植25例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孢素为主要免疫抑制剂治疗25例次再次肾移植,结果表明一年肾存活率为64%,失败原因主要为感染和排斥,占77.8%。影响再次移植一年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为再次移植时受者年龄≥40岁,移植间隔≤6个月及HLA配型等。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1140例次总结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目的 总结肾移植经验、改善移植效果、提高长期康复率。方法 总结1979年1月至2000年6月1140例次肾脏移植资料,分析患者状况、组织配型、供肾情况、移植手术、移植并发症、免疫抑制治疗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及其它影响移植效果的因素。结果 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3.5/88.6、76.4/70.2和65.5/61.4其中近5年的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1/90.2、79.2/75.3和69.9/65.1;超急性排斥发生率2.19%,急性排斥(AR)21.4%,慢性排斥(CR)17.9%移植后发生感染42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51例,药物毒性作用340例;共死亡336例,因感染死亡占47.3%,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占34.8%。结论 (1)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肾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提高肾及移植手术的质量是提高存活率的基础,加强组织配型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之一。(2)并发症是影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预防移植肾慢性失功是稀薄标兵 中晚期处理的重点,坚持出院后患者的随访对提高长期康复率有决定性的作用;(3)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治疗的重点,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是目前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孙忠蔚 《器官移植》2010,1(5):309-313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研发,肾移植1年的人/肾存活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并未因此得到明显改善。美国肾脏数据库(the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近5000例移植肾失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四大病因。  相似文献   

11.
肝肾联合移植的移植部位和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合并不可逆肾功能衰竭的根本手段。该移植方法将供体的肝脏及一侧肾脏同时移植给受体,从而一期治愈肝肾双脏器功能衰竭,且移植肝作为免疫特惠器官,可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本文结合本单位1999年-2000年底5例肝肾联合移植术的经验,复习有关国外新近文献,就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和注意点、移植肝与移植肾的部位布局、术中是否切除病肾,以及移植肝肾的种植顺序等作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CAN,最后可能均通过一个共同途径引起组织损伤:血管损伤及进行间质纤维化,本文就CAN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我院移植中心2002年5月至2006年9月间共进行8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对此8例患者及接受同一供体对侧供肾8例肾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为100%,无可证实排斥反应发生。术后8例患者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7例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于术后第52天肾功能恢复正常。对应8例单纯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及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后,于术后50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余7例患者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肾联合移植肝脏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肾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次肾脏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由于重视术前准备、供受体配型、供肾保护、手术操作、免疫抑制剂合理应用等,300例肾脏移植获得了较满意结果。结论:围手术期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移植肾脏近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CyA)在临床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治疗效果。慕尼黑移植中心总结了自1982年至1991年对1000多例肾移植受者使用环孢素治疗的经验。 1982年到1990年肾脏移植后第一年: 移植肾失功原因的分析从1982年至1991年,共做了1432例尸体肾移植,移植后第一年内的总失功率为20.5%,对每年的移植肾失功率的分析表明为一回归曲线。移植肾失功的原因有四种:①技术因素;②免疫因素;③移植肾功能未恢复;④病人死亡。在过去的十年中,因技术因素致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临床确诊为CAN后,用FKS06替换CsA。FK506的起始剂量为原CsA剂量的1/50~1/100,维持剂量则根据患者的体重、发病情况、肾移植时间及FK506的血药谷值浓度确定,其他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变。观察换药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糖、血脂和FK506的血药浓度。结果 用FK506替换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替换前降低(P<0.05),但血糖升高,出现新发糖尿病2例。结论 用FK506替换CsA可改善移植肾功能,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排异反应最早被普遍认为是晚期移植.肾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随着移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移植.肾丧失功能包含了免疫和非免疫因素,提出了"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这个概念,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各种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移植肾肾病 (CAN)是影响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引起的CAN ,最后可能均通过一个共同途径引起组织损伤 :血管损伤及进行性间质纤维化。本文就CAN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尸肾移植1806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影响尸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4年2月至2003年12月1806例尸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应用Kap lan-M e ier分析计算1、5、10、15和20年人/肾存活率和移植肾半寿期。对可能影响人/肾存活率的各因素,如受者性别、年龄、移植时间、移植次数、透析时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慢性排斥、感染、高血压、糖尿病和免疫抑制剂等进行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人/肾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体1、5、10、15、20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2.28%、87.20%、78.60%、63.45%、47.59%;肾存活率分别为84.61%、73.64%、57.31%、46.77%、31.18%;总体移植肾半寿期为(11.94±0.84)年。2001-2003年的1年人/肾存活率达95.51%和91.7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DGF、糖尿病、感染、急性排斥和多次移植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4者是影响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吗替麦考酚酯(骁悉)可显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结论骁悉等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移植肾存活率,积极防治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术后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胰肾联合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间15例患者进行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以及1、3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 15例患者中,采用胰肾联合移植(SPK)12例,肾移植后再行胰腺移植(PAK)3例;9例胰腺移植于腹膜外,6例移植于腹腔内;12例移植胰腺的外分泌液经膀胱引流,3例经肠道引流。患者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2例患者(SPK11例,PAK1例)移植后早期的空腹血糖为4.4~7.8mmol/L,无需应用胰岛素;3例应用胰岛素30-40d后,移植胰、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停用胰岛素。12例经膀胱引流的患者其尿淀粉酶为760-117000U/L,血清淀粉酶为91~480U/L。移植胰、肾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次,总发生率为33.3%(5/15)。1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0.0/53.3/60.0;3年为33.3/20.0/26.7;1例随访满5年,胰腺和肾脏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可以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术前应对患者作全面检查,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以提高人/胰腺/肾脏的近、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