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2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2R与IFN-γ、IL-4、IL-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P<0.01);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4和IL-5的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5和0.595,P<0.01).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0.580,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细胞,并释放Th2细胞因子,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Th2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给予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小鼠变应性鼻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4只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L-22组。以卵白蛋白(ovalbumin/OVA)为致敏原,氢氧化铝凝胶为佐剂制备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于激发前给予小鼠鼻腔局部滴注重组小鼠IL-22。观察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三组小鼠鼻黏膜局部嗜酸性粒细胞侵袭情况、外周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sIgE)浓度及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小鼠IL-22干预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症状较模型组缓解,鼻腔黏膜局部嗜酸性粒细胞侵袭减少, OVA-sIgE浓度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5浓度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型细胞因子IFN-γ浓度在IL-22治疗组和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局部给予重组小鼠IL-22可以抑制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免疫反应,它有望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模型组(模型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在Sco组动物,其行为学评分(1.93±0.70)明显低于AR模型组(6.69±0.88,P<0.01),与Dex组(2.06±0.55)和NC组(1.45±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炎性反应表现明显轻于AR模型组;血清IFN-γ水平(51.01±5.27)明显高于AR模型组(37.41±4.66),IgE、IL-4和IL-5水平则明显低于AR模型组(均P<0.01),但与Dex组和NC组比较均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并抑制IgE分泌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变应性鼻炎小鼠与正常小鼠、抗IL-17抗体治疗后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行为学、组织病理学,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数量以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评价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建立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IL-17抗体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IL-17、IL-4和IFN-γ.并取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RT-PCR法测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卵清蛋白造模成功,治疗后症状及炎症病理缓解.模型组IL-17、IL-4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IFN-γ降低;治疗后前三者降低而后者升高(P<0.05).结论:Th17细胞与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大量表达,说明两者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本实验从IL-17抗体局部治疗有效方面提出治疗依据,通过调控Th17细胞可能成为有效阻止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亚群失衡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2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L-4含量[37.8±18.36]pg/L明显高于对照组[1.74±3.35] pg/L;IFN-γ含量[0.72±3.35]pg/L明显低于对照组[43.60±22.87]pg/L,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FN-γ/IL-4比值明显下调。结论T辅助细胞亚群比例失衡,Th2功能亢进是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动物豚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6组.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然后予以中药复方固本祛风汤进行干预治疗,平行设立辛芩颗粒对照组.治疗2周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IgE、IL-4和IFN-r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固本祛风汤治疗组血清总IgE、IL-4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FN-r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固本祛风汤可能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而发挥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表达及两者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22例对照鼻黏膜组织中IL-12和IFN-γ的表达.结果在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IL-12 mRNA杂交阳性率分别为0.13±0.03和0.77±0.15(t=11.1,P<0.05);血清IL-12的含量为(13.7±2.4)pg/L和(52.9±8.4)pg/L (t=6.2,P<0.05);血清IFN-γ的含量为(11.2±2.1)pg/L和(51.8±6.4)pg/L(t=7.9,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的病理过程与IL-12和IFN-γ的表达下调有关.Th细胞分化偏移,Th2功能亢进是导致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γ-促分泌酶抑制剂(GSI)DAPT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中隔黏膜病理学改变、血清IgE表达、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Th型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变化,来研究DAPT对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周龄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变应性鼻炎组、DAPT组、对照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每组各8只。分析比较不同组小鼠IgE表达水平及鼻腔黏膜病理改变;并检测各组小鼠鼻中隔黏膜Notch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外周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量。结果①DAPT处理小鼠后,鼻中隔黏膜的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炎症改变明显减轻;②DAPT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浓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R结果显示DAPT组小鼠鼻中隔黏膜Notch1、Notch3、Notch4的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Notch2的表达则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DAPT组小鼠外周血血清及鼻腔盥洗液中IL-4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IFN-γ的表达却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APT能改善小鼠鼻中隔黏膜的病理损伤并减少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E的表达;②能影响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Th0细胞向Th1方向分化,进一步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的流式细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内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平衡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MA刺激培养后的CD3^+/CD8^-细胞的IL-4和IFN-γ的水平,进一步探讨Th1/Th2失衡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合并变应性鼻炎(AR)及哮喘的OSAHS患儿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收治的91例OSAHS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并按其是否合并AR及哮喘进行分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中Th1细胞因子TNF-β和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IL-4和IL-5水平。收集105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同样分组并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合并AR,4例合并哮喘、6例合并AR及哮喘,未合并AR及哮喘65例。未合并AR及哮喘的OSAHS患儿中,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相关细胞因子(TNF-β、IL-4及IL-5)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未合并变应性疾病的OSAHS患儿中,血清IFN-γ水平下降导致Th1细胞介导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反应下降,引起Th1/Th2失衡而致病。  相似文献   

11.
12.
13.
喉咽后壁区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咽后壁区癌的手术方法、疗效和保留喉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7~2003年行手术治疗的喉咽后壁区癌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35~78岁;根据1971年UICC分期的规定: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12例。6例以局部黏膜拉拢缝合修复,2例行裂层皮瓣修复,1例行颈阔肌皮瓣修复,7例以残喉气管瓣修复,1例行胸大肌皮瓣修复,1例以胸大肌联合喉气管瓣修复,其余3例行全喉及全喉咽切除后以胃上提及结肠上徙修复。10例行单侧,11例行双侧选择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病理5例有淋巴结转移,占23.8%。19例术后行辅助性放疗。结果21例术后均Ⅰ期愈合,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1例保留了全部或部分喉功能。经6个月~7年随访,随访5年及以上者3例,健在1例,生存率1/3;随访3年以上者13例,健在5例,生存率38.5%;其余8例随访未及3年。结论喉咽后壁区癌的T1 ̄2级病变宜行保留全喉功能的手术,细心选择的T3 ̄4级病变可保留部分喉功能,手术方式和重建方法的选择对彻底切除喉咽后壁区癌并保留喉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