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取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证候要素并分析其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探讨VAP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175例VAP患者病历资料,以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VAP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VAP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火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或2个、3个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在VAP证候要素分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以用于提取证候要素,通过分析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发现VAP病机复杂,气虚、阴虚、气滞、血痰、痰浊是其主要病机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智力低下(MR)中医证候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对MR的基本证候分布、基本证候组合规律、证候组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不同病情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MR基本证候出现率依次为心血虚、脾气虚、肾精虚、肝血虚、痰浊证、血瘀证,超过50%病例存在心血虚、脾气虚、肾精虚、肝血虚证;MR证候以三证组合为主,二证组合亦占较大比例,二证组合主要为肝肾两虚,三证则心肝肾虚常见;病情越重,证候组合越复杂,虚实夹杂多见;不同病情患儿证候分布及组合亦有一定规律。结论 心、肝、脾、肾虚证是MR的基本证候,肝肾虚证是MR证候的基本组合,虚实夹杂是病重患儿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要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特点.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3例冠心病心绞痛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其证候要素,确立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分析其组合规律.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存在气滞、气虚、痰湿、血瘀、痰热、郁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随着证候要素组合增多,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心绞痛标虚标实证候特点的主要体现,其中以气虚和血瘀最多见.结论: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为量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崩漏古代文献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通过对崩漏古代文献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内火、血虚、阴虚、血瘀、气郁、阳虚。其靶位为:脾、冲任、肝、心、肾。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36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6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结论:虚、热、瘀是崩漏的基本病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核心完善辨证方法体系"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证候要素及其应证组合规律的研究,将功血证候规范的研究回归到根本。  相似文献   

5.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证候要素的组成和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9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93%,寒凝占91%,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血虚、气滞、肾虚、阳虚、湿阻.证候要素共有31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4.6%,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5.4%.证候要素的组合形式最多的是脾肾两虚兼寒凝血瘀证.结论 气虚、寒凝是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病机;脾肾肝是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寒凝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法研究251例稳定型心绞痛的25个常见症状的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 方法:收集2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 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把25个常见症状聚成4类,专家辨证第1类为心气亏虚证,第2类为脾气虚弱证,第3类为气阴两虚证,第4类为痰瘀互阻证,其中心气亏虚证和痰瘀互阻证关系最为密切。应用对应分析法发现气虚和血瘀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痰浊和热蕴以及气虚和阴虚。 结论:气虚血瘀是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证候要素组合为气虚+血瘀、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心气虚+痰浊+血瘀。同时还提示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是进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证候模型作为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一直受到关注.证候模型应该是与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整体动物模型如生化模型、病理模型、转基因模型和细胞模型等不尽相同的一类生物表征模型,如舌象、唇象、爪象、耳轮、尾尖、眼球、毛皮以及动物行为等表现.这种模型应该符合中医四诊信息所表达的证候表现特征,而不是用想象的某些生物指标来替代.证候模型研究设计应该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所谓"因"指造模因素,如寒凝血瘀之寒;所谓"脉"泛指舌脉等临床表现,在这里指模型的体表特征;所谓"证"则是对体表特征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所谓"治"指方剂干预效果的反证."脉"应是证候模型评价的较直接、较直观、较重要的指标体系.只有在模型的生物表征符合人体证候的临床表现基础上,才能确认这种模型的证候性质.而"治"的重点是方,以方测证是证候模型验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证候模型在当今中医药理论研究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替代人体证候,在证候模型上得出的结论还不能直接解释人体证候有关的问题,证候研究的原则仍应以人体为主.  相似文献   

9.
"血脉相关"理论指的是血和脉共同构成一个维持和调节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系统,涵盖了血和脉之间的多重关系.在诸多血脉病变中,尤以血瘀最能体现血与脉相互作用的病理变化,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存在血液形质改变和脉络流通失常两个最主要因素."活血脉、化瘀滞"的活血化瘀类方药对血瘀证确有疗效,说明血液瘀滞和脉络瘀阻是血瘀证的核心病机."血脉相关"理论还可以阐释不同疾病血瘀证的"同证异象",而复杂系统下血瘀证的整体性特征、演化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需要在"病证结合"原则的指导下,考虑疾病的特异性.因此,厘清"血脉相关"理论体系,以典型疾病为切入点,从血液和脉络双重视角出发,考虑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血瘀证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合并高血压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是否产生影响,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25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不合并高血压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类型、心功能等级、病性类证候要素、病位类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布规律,完成统计分析并探讨其规律。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心功能比较无差异;2组患者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病性类证候要素均为气虚、血瘀、阴虚,但合并高血压组患者中气虚的出现频率低于不合并高血压组(P0.01);2组患者的主要病位类证候要素均为心,同时涉及到脾、肺、肾、肝,且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应证组合均以多个证候要素组合最为多见,但合并高血压组两证组合多于不合并高血压组(P0.05);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兼血瘀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最常见的证候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其病性证候要素中气虚比例减少,其应证组合中,多以两证组合为主,且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兼血瘀是最常见的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证症状多样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小青龙汤证症状的多样性。方法:收集临床45例病案的症状并列表进行统计,统计病例的性别、年龄、主症、或然症、舌象、脉象等项目。结果:小青龙汤证症状中症状出现率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咳嗽、痰多、喘息;或然症有发热、干咳、口渴、噎阻、小便不利、少腹满、水肿7个。结论:小青龙汤证症状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或然症上,在主症上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的常见病因伴随症状及治疗。方法对2002年4月~2006年2月219例咽异感患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常规检查、胃食管24hpH值测定、食管钡透照影,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直立试验、心电图R-R间期变动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R-R,CVR-R)检查、男子更年期综合征10个问卷调查等,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结果219例患者痊愈169例,有效29例,有效率90.41%;无效21例,无效率9.59%。其中①精神因素83例,治愈67例(67/83,80.72%),有效7例(7/83,8.43%),总有效率89.16%;②更年期综合征42例,治愈31例(31/42,73.81%),有效10例(10/42,23.81%),总有效率97.62%;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1例,治愈9例(9/11,81.82%),有效2例(2/11,18.18%),总有效率100.00%;④胃食管反流19例,治愈15例(15/19,78.95%),有效2例(2/19,10.53%),总有效率89.47%;⑤咽喉反流64例,治愈47例(47/64,73.44%),有效8例(8/64,12.50%),总有效率85.94%。219例中伴月经紊乱94例,睡眠障碍73例,多梦29例,乏力32例,心慌71例,胸闷11例,伴胃灼痛、反酸、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63例。咽异感部位恒定,位于颈中线胸骨上窝或胸骨后73例;部位游走不定91例。结论咽部异物感的伴随症状及部位与咽异感的病因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仔细询问咽部异物感的伴随症状及部位对初步诊断咽部异物感的病因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症状是病机的外在表征,证候则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其所蕴含病机的统一体。中医辨证诊断的本质是通过症状集合这一疾病的外在表现,推测和判断内隐的病机。"症状群落"概念,是指在同一病证中出现,具有共同病理机制,常相伴而生的几个症状共同组成的症状集合。症状群落具有生态特征,是内在病理机制的外部表征,几个症状群落共同构成具体证候的临床表现。疾病在一个阶段出现的若干症可以分别组合成若干个具有共同中医病理机制的症状群落,一种病机往往与某几个症状群落相联系。症状群落有更强的诊断指向性,对提高中医辨证诊断水平有积极影响,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症状群落理论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辨证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