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支气管哮喘(BA)和变应性鼻炎(AR)常常被看作两种疾病而由呼吸内科和耳鼻咽喉科分别诊治。早在19世纪70年代,上、下呼吸道疾病相关性问题曾被一些学者提出,但未被高度重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并发表了变应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变应性鼻炎、36例变应性鼻炎并支气管哮喘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病人的肺功能FEV 1.0%F为(83.90±4.87)%,鼻炎并哮喘病人为(78.82±7.41)%,正常对照组为(90.25±4.69)%,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F=11.25,q=5.48~12.71,P〈0.01)。变应性鼻炎病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64.81%,鼻炎并哮喘病人为83.33%,正常对照者为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X^2=33.2,P〈0.01)。结论 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同时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6.
变应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常同时存在,而且后者作为前者的危险因素已经引起了重视。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鼻腔反复发生变态性炎症、鼻一支气管反射、鼻塞致经口呼吸从而增加各种过敏原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等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改善肺功能。所谓“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本文就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密切关系作一综述,期望能在临床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竺乖叶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1):706-707
变应性鼻炎(以下称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称哮喘)常发生于同一患者,两病的治疗有很多相似之处,糖皮质激素吸入对两者均有效.我们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辅以面罩储雾器经鼻腔吸入治疗,与分别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吸入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变应性鼻炎(AR)和支气管哮喘(BA)为主的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全球研究的热点,虽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早有学者提出,但直到近年来,“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才被广泛认可。大量的研究显示,AR和BA常共存于同一患者,AR已成为BA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文从流行病学、联系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对两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访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行鼻翼管神经电灼术后10a的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各20例,在1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患者均在缓解期上午使用日本FUDAC-60型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VC)、且力肺活量(FVC)。结果:2组临床表现均明显好转,手术组VC、FVC、最大呼气流速高峰(PEFR)、一秒率(EEV1.0)均较治疗前增高;对照组FVC、PEFR稍增高。结论:手术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明显,术后配合抗炎类等药物,防治结合,恢复情况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均为呼吸道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我们对97例同时患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尘螨皮试阳性患者,就其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应性鼻炎治疗与否,对变应性哮喘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97例中男53... 相似文献
13.
常年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6):1000-1001
2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作者运用吸舒经鼻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治疗经免疫治疗无效或不愿行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 2 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患儿 ,男 9例 ,女 1 7例 ;年龄 4~ 1 4岁 ,病程 1~ 1 3.5a。全部符合常年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 ,2 ] 。1 .2 药品和器械 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定量控制气雾剂 (布地奈德 ) 1 0 0喷 /瓶 ,2 0 0 μg /喷。北京市玉渊潭医疗设备厂生产的吸舒。1 .3 操作方法 将手控定量吸入装置 (MAI)的接口端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岛市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情况及二者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14岁哮喘病儿372例,其中单纯哮喘232例(Ⅰ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140例(Ⅱ组),选取非呼吸道疾病儿童372例作为对照组(Ⅲ组)。通过家长笔答问卷,调查病儿一般情况、伴发疾病、家族史、个人过敏史、治疗情况等。结果Ⅰ、Ⅱ组有家族及个人药物过敏史者明显多于Ⅲ组(χ2=47.11~149.73,P0.05),Ⅱ组有皮肤过敏史者明显多于Ⅰ组(χ2=8.50,P0.05)。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儿中有63例(45.0%)先发生变应性鼻炎,55例(39.3%)先发生支气管哮喘。72.1%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儿接受了鼻炎治疗,以单用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和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措施。结论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两者有一定关联性,积极联合防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之燕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1):12-13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目标指向了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这本是分属于不同科的两种疾病,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以至于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呼吁作为一种疾病对待?其意义何在呢?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科和呼吸内科的专家各抒己见,请他们分别从自己所属科室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此呼吁广大临床医生关注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反应,以利于对整个呼吸道炎症过程的认识、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两样本双向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讨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其中变应性鼻炎来自于英国UKB数据库,包括18 934例患者,64 595例对照;哮喘来自于芬兰数据库,包括20 629例患者,135 449例对照。利用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等方法进行MR分析。采用Cochrane′s Q检验识别MR结果中的异质性。进行MR-Egger截距检验和MR多向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测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检验评估因果关联的可靠性。结果 IVW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呈正相关,OR值为5.290(95%CI 2.200~12.716,P<0.001)。Egger-intercept的值为-0.006,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检验证实了这种关联的可靠性。IVW结果显示,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OR值为1.051(95%CI 1.031~1.073,P<0.001)。Egger-intercept的值为-0.006,说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检验结果显示这种关联的可靠性。结论 变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发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观察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分别是88%和9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并发变应性鼻炎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协同治疗,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治疗费用较低,可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发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观察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分别是88%和9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并发变应性鼻炎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协同治疗,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治疗费用较低,可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小儿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共同的解剖、生理、病理为基础,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并病,取得较好疗效,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黏膜免疫在哮喘、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寻找两种病发病时共同的联系物质,以揭示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82例(其中单纯哮喘44例,哮喘合并鼻炎38例),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采集受检者唾液、痰液、鼻腔分泌物各2ml,用ELISA法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变化。采肘静脉血各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淋巴细胞,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 E,T-IgE)。结果痰液中sIgA含量在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鼻炎组、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均较正常组降低(P<0.01);唾液sIgA含量在哮喘组、合并组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腔分泌物中sIgA各组比较,哮喘组与合并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及鼻炎组(P<0.01),而鼻炎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中CD4+细胞在哮喘组、合并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液中CD8+细胞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在哮喘组较正常组和鼻炎组增高(P<0.05)。血清T-IgE在合并组及鼻炎组均较正常组增高(P<0.01)。正常组血清ECP检出率极低;哮喘组血清ECP高于鼻炎组(P<0.05),而哮喘组与合并组、鼻炎组与合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组ECP与T-IgE正相关(r=0.467,P<0.05),合并组与鼻炎组ECP与T-IgE无相关性。结论哮喘和变应性鼻炎都与黏膜免疫有密切关系,黏膜免疫可能是其发病过程中相同的病理特征在不同部位的体现。而sIgA、CD4+、CD8+、ECP、T-IgE等免疫介质可能是黏膜免疫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