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吡格雷是目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经典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支架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受多因素影响,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最重要的内部因素。CYP2C19*2和CYP2C19*3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类型,CYP2C19基因变异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减弱,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因此,常规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指导临床上氯吡格雷个性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ON1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进一步阐述氯吡格雷精准用药的基因因素。方法选取2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且经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RPA)法判定为氯吡格雷抵抗(CR)。利用CYP2C19基因分析结果分为CYP2C19野生型组和CYP2C19突变型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PON1 Q192R和ABCB1 C3435T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从而判断PON1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结果发生CR现象的CYP2C19野生型(38例)和CYP2C19突变型(162例),PON1 Q192R和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1Q192R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CR现象没有明确关系。除CYP2C19单基因因素外,其他多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复杂的非遗传因素共同导致了CR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YP2C19*2(c.681G〉A,rs4244285)基因多态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其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患者术后均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基因型与PCI治疗后支架内血栓、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率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单因素分析检测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分析检测PCI治疗后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人群中的CYP2C19*2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478例患者纯合野生型(GG)238例(49.8%),杂合型(GA)加纯合突变型(AA)240例(50.2%)。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支架内血栓(P=0.025)及MACE(P=0.09),携带681GG基因型的患者预后较携带681A等位基因(AA/AG基因型)的好。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CYP2C19*2的基因型、糖尿病病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RR(95%CI)为2.796(1.245—6.281)、2.157(1.039—4.478)和3.564(1.364-9.312)]是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2的基因型、高血压病史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2的基因多态性与PCI治疗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有关,CYP2C19*2基因突变能够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果,增加PCI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是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常用药,目前多数观点认为氯吡格雷需经CYP2C19催化生成活性产物,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代谢水平、血小板反应性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与之矛盾的是,近几年有观点认为催化氯吡格雷代谢的关键酶并不是CYP2C19而是CYP3A4/5,CYP2C19可能只负责催化少部分的氯吡格雷。现就这两个不同的观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105例,检测其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根据结果分为正常代谢组(51例,快代谢型)和弱代谢组(54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分析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TEG)测得的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氯吡格雷抵抗(CR)率。结果:105例患者中,正常代谢组和弱代谢组的人群分别占48.57%和51.43%(在弱代谢组中,中间代谢型为43.81%,慢代谢型为7.62%)。与正常代谢组比较,弱代谢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78.14±17.86)%比(41.67±12.05)%]显著降低,CR发生率(11.76%比59.26%)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常代谢组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疗效显著优于弱代谢组,故对患者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指导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具有个体化差异。接受标准化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仍然发生了不良心血管事件。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较为公认的内在遗传因素。大量研究证实CYP2C19功能缺失基因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尤其是支架内血栓事件。替格瑞洛和替卡格雷是可能的替换药物。本文围绕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PCI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99例,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其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组),同时检测其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不同基因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99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R组35例,NCR组64例;两组之间的CYP2C19基因型的差异(CR组CYP2C19快代谢型6例,弱代谢型29例,NCR组快代谢型42例,弱代谢型22例)、总胆固醇(TC)水平(5.43±0.32mmol/L vs 5.24±0.5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43±0.35mmol/L vs 3.20±0.4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0±0.22mmol/L vs 1.11±0.20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老年患者中CYP2C19快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人群分布为48.48%和51.52%(其中中间代谢型为45.46%,慢代谢型为6.06%),快代谢型和弱代谢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8.43±18.22%、42.65±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弱代谢基因型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携带CYP2C19弱代谢基因型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指导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病人常规抗血小板的治疗,目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运用已成为支架术后抗血小板的常规诊疗方法。氯吡格雷需经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产物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由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逐渐增多,这一现象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病人服用氯吡格雷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否有相关性。现就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需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 2C19即CYP2C19)氧化为活性代谢物而发挥其抗血小板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YP2C19某些基因多态性(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2)与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谢产物减少,血小板抑制程度减轻,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增加有关。现就细胞色素P450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与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及对细胞色素P450等位基因携带者的处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YP2C19酶是CY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超家族中的一部分。许多临床使用的药物的代谢都由它完成,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也是其中之一。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体内氯吡格雷活性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不同的基因型使机体对氯吡格雷的代谢程度不同,在慢代谢型人群中存在氯吡格雷抵抗会导致治疗失败,使患者产生不良结局。使用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等新型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似乎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药物基因组学关联因素.方法 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募集201 1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0岁以上患者,并给予常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采用光密度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稳定剂量氯吡格雷后第5日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法检测氯吡格雷的代谢和作用通路上的候选相关基因变异型(包括PON1Q192R,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以及ABCB1 C3435T).结果 在2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在候选的氯吡格雷代谢和作用相关基因变异型中,仅有CYP2C 19*2基因型与氯吡格雷稳定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P=0.001),其中CYP2C19*2携带者口服稳定剂量氯吡格雷第5日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1%±21.25%)显著高于非携带者(39.38%±19.44%,P< 0.001).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临床环境相关因素后,CYP2C19*2仍与患者稳定剂量治疗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它能够解释22.2%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变异(P=0.001).结论 CYP2C19*2是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主要药物基因组学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十分重要,患者虽接受规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仍可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残留高反应性(HRPR)为PCI后支架内血栓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疗效及预后欠佳的主要影响因素[2]。因此个体化抗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对预后的影响,为以CYP2C19基因多态性进行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治疗并检测CYP2C19基因型的5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关系,分析MACCE的危险因素,绘制5年生存曲线。结果 (1)慢、中间及快代谢型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2)氯吡格雷抵抗与非抵抗组相比,PCI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3)在三组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中分别对氯吡格雷抵抗与非抵抗组进行5年生存率比较,PCI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高龄(>75岁)、性别(男性)、高体质指数(BMI≥24)、糖尿病、吸烟、支架数(≥3枚)、多支血管病变(≥2支)与氯吡格雷抵抗为MACCE的危险因素,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不是MACCE的危险因素,高BMI及氯吡格雷抵抗是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具有个体差异性。近来氯吡格雷抵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指那些接受了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仍然发生不良的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抵抗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P2Y12受体、CYP3A及CYP2C的基因多态性,药物吸收及活性代谢物清除的个体差异、血小板高反应性等。目前对其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就影响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抗血小板药,已作为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然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很大一部分患者存在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基因多态性是氯吡格雷抵抗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ABCB1、CYP2C19、CYP3 A4、CYP3A5、P2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现象(CR)发生与CYP2C19*3和CYP2C1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结果分为CR组(50例)和非CR组(10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以及CYP2C19*3、CYP2C19*2基因表型。结果 CR组MPA值显著高于非CR组(t=13.23,P<0.01),而血小板数量、药物使用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R组CYP2C19*2(χ2=23.58,P<0.01)、CYP2C19*3(χ2=19.02,P<0.01)出现突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R组;入组患者CYP2C19*2等位基因G为69.3%,A为30.7%,CYP2C19*3等位基因G为95.3%,A为4.7%。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后CR发生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氯吡格雷需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抵抗与包括遗传变异在内的多种因素有关,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是遗传变异的类型之一,临床医师可通过基因检测鉴别出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患者,进而指导冠心病患者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现就基因检测相关指南推荐及最新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环节。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第二代P2Y1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已广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研究发现,氯吡格雷疗效的个体差异性与功能丧失的酶P450系统中的CYP2C19基因有关。该文主要介绍CYP2C19基因型测定对PCI术后氯吡格雷应用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CYP2C19基因简便快捷的分型方法,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利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ARMSPCR技术建立了一种CYP2C19基因型简便快捷的分析方法;选择30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CYP2C19*1/*1野生型,CYP2C19*2/*2or*3突变型纯合子,CYP2C19*1/*2or*3突变型杂合子各10例,服药氯吡格雷连续3d,然后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RMSPCR对30例样本CYP2C19基因型的检测与基因测序完全一致;3组基因型服药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CYP2C19*1/*1野生型组服药后聚集率明显低于CYP2C19*1/*2or*3突变型杂合子和CYP2C19*2/*2or*3突变型纯合子(P〈0.05),CYP2C19*1/*2or*3突变型杂合子与CYP2C19*2/*2or*3突变型纯合子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基因ARMSPCR分型方法易于操作,检测周期短,准确度高,适合基层医院的使用;进一步证实了CYP2C19基因型与氯吡格雷疗效个体化差异的关系,显示了基因组分析对药物有效使用的必要性,彰显了个体化医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手段,PCI治疗后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从而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近期一些研究显示,CYP2C19基因变异患者体内的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本文就CYP2C19基因多态性指导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