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及CSF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 143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30%且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帧数法≥27帧的86例作为CSFP组,随机选择冠状动脉狭窄≤30%且血流正常的8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使用半自动软件IVAN测定,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等效值(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等效值(CRVE)、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VR)。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SFP的危险因素及CSFP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FP组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升高;CRAE、AVR、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2.822、2.102、2.084、3.037、4.044、2.006,P <0.05)。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计数、AVR是CSFP的危险因素。排除混杂因素后,AVR仍是CSFP的危险因素[OR(95%CI)=0.001(0.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机械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947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例,179例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机械组),另外768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人工组),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机械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P<0.01),但其与人工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推荐介入术后常规使用机械止血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机械止血和人工压迫止血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方法947例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例,179例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机械组),另外768例进行人工压迫止血(人工组),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械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P〈0.01),但其与人工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推荐介入术后常规使用机械止血装置。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活动后胸闷、胸痛4个月余"于2015年4月29日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2014年12月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休息10 min后缓解,经当地医院以食管炎治疗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入院前1个月发病频繁。既往吸烟史20年(20支/d),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平时无服药史。2015年4月29日入院,体格检查示: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对其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同时对其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的要求也更规范和严格[1].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92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467例,现将其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39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5组,正常组(20例)、高血压组(26例)、血脂异常组(44例)、糖尿病组(22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2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72h行右侧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记录右侧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血流速度。结果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远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快,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组、合并组术前远段管径较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小,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72h内桡动脉远段穿刺点处管腔轻度狭窄。结论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因血管较细,更易出现远段穿刺部位轻度狭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CD)与徒手压迫止血法(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成VCD及MC两组各93例。VCD组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MC组采用人工徒手压迫,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VCD组止血时间、加压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较MC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于VCD置入后仍然有明显出血,均给予徒手加压15min左右成功止血。MC组4例也由于患者肥胖,股动脉位置较深,徒手压迫止血时间〉20min,仍然有明显出血,继续压迫止血10~20min后成功止血。两组止血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VCD组明显低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VCD安全有效的,且可以明显降低止血、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用于一些穿刺处并发症高危患者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制动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 ,St JudeMedical)在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0月之间在我院行CAG或PCI术的病人 316例。分为A组(15 0例 )和B组 (16 6例 )。A组使用Angio seal封闭股动脉穿刺点 ,穿刺侧肢体制动 4h。B组使用常规方法止血 ,穿刺侧肢体制动 2 4h。结果 A组在止血时间和移动时间上显著低于B组。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处理时间上A组也显著低于B组。结论 Angio seal是安全、有效的 ,应广泛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诊疗术的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传统压迫法与采用Angioseal缝合器止血法的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CAG及PCI患者214例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传统压迫止血组和血管缝合组,比较两组术后制动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用Angioseal缝合法成功率达100%,与压迫法止血比较下肢制动时间不论单纯CAG还是PCI均显著缩短(P<0.01),缝合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渗血、局部血肿、迟发出血(第3天以后,至1周)、心迷走反射等显著低于传统压迫止血组(P<0.01)。结论:Angioseal缝合器止血较传统压迫止血护理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直径≤3.0mm病变的介入治疗特点及中期预后。方法入选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收住阜外医院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共计1350例(1702处治疗病变),介入治疗血管为参照血管直径<3.0mm的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其中男性1073例(79.6%),女性277例(20.5%)。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与既往研究相比,临床特征与既往研究基本相符。造影结果,男性术后和随访狭窄程度略高,同时支架释放成功率略低。其余造影结果并未明显差异。平均随访(181.1±9.6)d后,男女两组患者之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1%比22.9%,χ2=0.02,P=0.87),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死亡因女性样本量太小原因得出差异外,包括急性心肌梗死(0.37%比0.36%,χ2=0.003,P=0.95),再狭窄(16.6%比15.6%,χ2=0.68,P=0.41),晚期支架内血栓(0.56%比0.36%,χ2=1.15,P=0.28),再次血管重建(11.8%比13.4%,χ2=2.55,P=0.11)等各亚项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直径相同和病变特点相似情况下,PCI术后女性和男性的中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差异,可能对PCI术后预后的性别差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罪犯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行PPCI术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单纯PPCI术,n=40)与研究组(血栓抽吸联合PPCI术,n=50),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罪犯血管血流变化及术后1周与术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术后,两组0-2级所占比例明显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0-2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良好所占比例为60.00%,略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术后1周不良时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远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可改善AMI患者PPCI术后罪犯血管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降低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72例)与<75岁冠心病患者(68例)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PCI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I安全性的主要预测因素。结果年龄≥75岁组三支病变,弥漫及钙化病变高于年龄<75岁组(P<0.05);病变部位2组无明显差异;置入支架数较年龄<75岁组少,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亚急性支架血栓、造影剂肾损害、长期随访主要出血并发症、脑卒中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75岁组发生心因性病死率增高(5.5%)。多因素分析LVEF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11,95%可信区间0.868~0.954,P=0.032)。结论高龄(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结缔组织病(CTD)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长期预后。方法收集106例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PCI治疗CT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并对CTD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92例(86.8%)具有≥1个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78例(73.6%)的患者冠状动脉为多支血管病变,以前降支受累为主(65.1%)。共植入5枚金属裸支架和202枚药物涂层支架。对CTD患者进行了平均时间长达3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24例(22.6%),其中心源性死亡13例(12.3%)、支架内血栓形成(ST)10例(9.4%)、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15例(14.2%)。结论合并CTD的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此类患者接受PCI术后不良事件以ST及TVR多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