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患者置入IABP的时机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1632例冠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等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IABP资料,共128例,分预防性置入IABP组(A组)68例和被动紧急置入IABP组(B组)60例。A组为左主干病变(冠脉狭窄〉90%)且无右冠脉保护、心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35%)、顽固性心绞痛保守治疗无效、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其他心脏手术;B组为术中循环不稳定、心功能低下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降低等。分析A、B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A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8.8%和4.4%,B组为50.0%和14.9%;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57.63±33.66)h比(94.63±62.72)h,P=0.027;平均IABP使用时间:(54.75±37.68)h比(93.12±52.21)h,P=0.015;机械通气时间:(31.83±14.71)h比(89.34±35.17)h,P=0.001;平均住ICU时间:(76.35±47.27)h比(102.41±44.12)h,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缩短IABP辅助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并总结我院2013年01月-2020年06月175例CABG围术期行IABP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平均年龄(61.2±9.2)岁,其中男性131人(74.9%)。根据IABP置入时机分为预防性置入组(术前置入IABP)(n=66)和对照组(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n=10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置入组IABP支持时间(h,107.5±68.3 vs 130.4±72.6),机械通气时间(h,76.9±82.1 vs 129.6±160.5),ICU监护时间(h,145.9±99.9 vs 196.4±180.5)显著减少(P?0.05)。术后急性肾损伤(13.6% vs 28.4%)、低心排量综合征(0 vs 6.4%)、多器官功能衰竭(0 vs 7.3%)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围术期死亡率(10.6%)低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CABG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可降低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低心排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缩短IABP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安全性、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中心心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586例OPCAB患者中78例(13. 3%)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应用组、紧急置入组两组。预防应用组:42例(53. 8%),术前对冠心病高危患者预防性用IABP辅助;紧急置入组:36例(46. 2%),OPCAB术中或术后因循环不稳定紧急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使用IABP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旁路移植的桥血管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预防应用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紧急置入组(P0. 05)。术前预防应用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4. 8%)较紧急置入IABP患者(13. 9%)明显减低(P0. 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能缩短IABP使用及I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30 d病死率,预防性应用IABP对高危OPCAB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再次置入IABP是高危OPCABG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 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 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伟  辛军  陆军  杜巍  周建平  李伟阳 《心脏杂志》2011,23(1):107-109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9年8月4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IABP 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时机不同分为3组:术前组13例,术中组13例,术后组19例,对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平均心脏指数及手术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冠脉搭桥手术,总手术死亡率为31%,术前组在术后72 h心脏指数明显优于术中组和术后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ABP支持时间明显短于术中组和术后组,手术死亡率低于术后组(均P<0.05), 术前组患者术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较术中组和术后组缩短(P<0.05)。 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手段,对高危患者术前积极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对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监护室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6例高危冠心病行CABG且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时间将其分为:术前置入组(n=48)和术中、术后置入组(n=88),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花费、住院死亡率等围术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吸烟比例、术前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搭桥的桥血管数目及是否行体外循环患者比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45.3±22.1)h vs.(76.1±25.3)h]、机械通气时间[(48.8±16.2)h vs.(71.3±29.3)h]及ICU停留时间[(65.2±15.2)h vs.(98.2±19.6)h]均明显短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P0.05),且术前IABP置入组患者平均住院花费[(13.2±7.8)万元vs.(18.6±9.2)万元]明显低于术中、术后IABP置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入IAB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术后置入IABP患者(8.3%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拟行CABG,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是安全和有效的,其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缩短ICU停留时间,且具有相对较少的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ABP对42例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反应、血流动力学以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平均IABP辅助时间(87±16)h,辅助期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指数增加,术中及术前使用可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过程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同时使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34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积极地放置IABP。  相似文献   

9.
席耀明  高伟  李锋  顾国军  黄浩 《山东医药》2009,49(42):79-80
目的总结重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6例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及左心室明显扩大的冠心病患者(均为3支血管病变)。单纯冠心病患者采用并行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或室颤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先在并行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吻合血管桥远端,然后再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脏停跳液、置换心脏瓣膜。结果本组用左乳内动脉20支与前降支吻合,桡动脉2支及大隐静脉26支与其他血管吻合,6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2例死于心室颤动。随访2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8.3±2.3)mm。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的并行体外循环以及合理使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单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在高危患者中的早期临床情况。方法高危患者的定义是其由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VuroSCORE)得出的评分≥5分。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行197例高危CCABG和318例高危OPCAB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组和CCABG组EuroSCORE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1.2比6.3±1.4,P〉0.05)。OPCAB组年龄为(71.1±6.0)岁,高于CCABG组的(60.2±8.5)岁,P〈0.01。OPCAB组外周血管病患病率(47.8%)高于CCABG组(23.4%,P〈0.01)。OPCAB组手术死亡率[1.6%(5/318)]低于CCABG组[6.1%(12/197),P〈0.01];术后恢复室(ICU)总时间[(90±169)h]少于CCABG组[(126±187)h,P〈0.05];术后辅助通气总时间[(21±45)h]少于CCABG组[(54±169)h,P〈0.01];术后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比例(2.5%)、术后因心脏问题再次手术比例(1.9%)、术后脑卒中比例(0.3%)及术后心跳骤停比例(2.8%)均低于CCABG组(分别为10.2%、5.6%、2.5%、6.6%,P〈0.01或P〈0.05)。结论在危险评分类似的高危患者中,与CCABG相比,OPCAB能够减少术后ICU时间和术后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NCABG)对临床转归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术式,改善外科疗效提供依据.方法:自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93例患者在我院接受OPCABG手术治疗过程中未能顺利实施,而中转为ONCABG手术.其中80例为紧急中转,13例为选择性中转.回顾分析中转手术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循环辅助手段应用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判断中转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与选择性中转对比,OP-CABG紧急中转为ONCABG,延长了呼吸机治疗时间[18(13.5,33.5) vs.40.5(19,120.3)h,P<0.05]、呼吸机通气>48 h患者的比例明显升高(7.7% vs.46.3%,P<0.05),监护室时间增加[48 (21.5,49)vs.76(27,142.3)h,P<0.05],住院时间延长[18(14.5,21.5) vs.8(11,23.8)d,P<0.05],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高(7.7% vs.38.8%,P<0.05),增加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5.4% vs.87.5%,P<0.01)及体外人工肺支持系统(ECMO)使用率(零vs.26.3%,P<0.05),手术病死率增高显著(零vs.37.5%,P<0.01).结论:OPCABG术中紧急中转术式对临床转归有不良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高危左主干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高危左主干狭窄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手术的病例,手术均采用不停跳CABG手术,术前安装IABP的共有56例。同时统计在我院接受CABG手术围手术期紧迫情况下安装IABP的病例,共有16例。比较这两组病例术中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的比例,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术后1 d、术后2 d血浆肌钙蛋白I(c Tn I)。结果:术中紧迫组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比例高于术前应用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预防组少于紧迫组;预防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紧迫组。紧迫组术后2d c Tn I高于预防组。结论:在高危左主干病变CABG手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改善围术期的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胱抑素C检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用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按照KDOQICKD筛选出CKD1期(GFR〉90ml·min^-1·1.73m^-2)和CKD2期(60ml·min^-1·1.73m^-2≤GFR〈89ml^-1·1.73m^-2)患者16例,并于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量血清胱抑素c、肌酐和B:一微球蛋白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胱抑素c、肌酐、β2-微球蛋白与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0.630和0.608。冠心病患者术后第1天胱抑素C浓度为(O.882±0.226)mg/L,与术前(1.268±0.154)mg/L相比明显下降(P〈0.05),第2天后呈逐步升高趋势并于第7天达到高峰,胱抑素C浓度为(1.411±0.208)mg/L,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胱抑素C是检测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参考指标。应用胱抑素C观察发现患者不停跳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围手术期肾功能仍有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肌酐(S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相关运载蛋白(NGAL)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PCI的冠心病合并H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31例,围手术期40mg/d)和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2h测定血清Scr、hsCRP、NGAL水平。结果:两组Scr水平在术后24h升高,72h回落,无显著差异(P〉0.05);hsCRP、NGAL术后24h升高,强化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hsCRP(6.8±2.1)mg/L比(8.4±3.8)mg/L,NGAL(57.1±12.7)ng/ml比(66.2±17.9)ng/ml],P均〈0.05;术后72h回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强化治疗组hsCRP[(6.6±2.4)mg/L比(5.5±1.5)mg/L]、NGAL[(52.1±12.9)ng/ml比(45.6±9.7)ng/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内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相关运载蛋白升高的程度,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倍他乐克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13肾上腺素受体(β—A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4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有明确冠心病或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P=18),B组为倍他乐克组(P=16),从术前2小时一直到术后30天,口服或静注倍他乐克。采集术前一日、术后15天、术后30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淋巴细胞中β1-AR与β2-A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倍他乐克不同时间对淋巴细胞中β1-AR和β2-AR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组PBL中β1-ARmRNA在术后15天,术后30天较术前均明显增加(7.04±3.37vs2.66±2.36P〈0.01;8.94±4.75vs2.66±2.36P〈0.01);而A组的β2-ARmRNA及B组的β1-ARmRNA、β2-ARmRNA在手术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围术期倍他乐克的应用稳定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中β-AR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李飞  李晓莉  周静  王君哲  高峰 《心脏杂志》2015,27(5):565-568
目的 观察和分析无保护左主干(ULMCA)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高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2013年10月收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通过冠脉造影证实为ULMCA患者28例,根据ULMCA病变及临床情况分为IABP组以及非IABP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OPCABG术,术后监测两组患者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IABP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等。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非IABP组比较,IABP组患者术后SABP〔(92±4) mmHg vs.(83±4) mmHg,P<0.01〕、MABP〔(78±5) mmHg vs.(60±6) mmHg,P<0.01〕均显著高于非IABP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较非IABP组短。两组患者均按时随访,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术后3个月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IABP组LVEF显著高于非IABP组〔(48±4)% vs.(38±4)%,P<0.01〕。结论 对无保护左主干行OPCABG术的患者,术前置入IABP且把握好撤机时机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58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与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冠心病患者术前外周血TN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外周血TN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②术后发生再狭窄患者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相比,术前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NF-a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11,P〈0.01),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529,P〈0.01)。外周血hs-CRP水平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499,P〈0.01)。结论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其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飞  霍强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心脏杂志》2009,21(1):110-112
目的 探讨心脏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55例应用IABP心脏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本组总病死率42%,其中冠心病患者手术死亡率(36%)低于非冠心病者的手术死亡率(64%,P<0.05);术前应用IABP患者手术死亡率(0%)明显低于术中(40%)和术后(50%)应用IABP的患者(P<0.05);IABP辅助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IABP是救治重症高危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脏病基础情况以及IABP的正确操作和使用的指征和时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偶联因子6(CF6)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配对,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对照组)和冠脉造影加介入治疗组(试验组),分别取手术当13及术后次日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术前CF6水平为(203.13±61.99)pg/ml,术后为(243.57±36.97)pg/ml,儿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CF6浓度变化与手术持续时间(r=0.435,P〈0.05)、球囊扩张总时间(r=0.617,P〈0.01)、球囊扩张总次数(r=0.575,P〈0.01)、置入支架数目(r=0.674,P〈0.01)及术中心电图ST段改变(r=0.567,P〈0.01)等呈正相关。对照组手术前CF6水平为(192.90±52.68)pg/ml,术后为(201.06±63.33)pg/m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机械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边支受累或慢血流状态而导致心肌缺血损伤,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切应力改变等情况,这些情况均可使得CF6表达和释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是否能够减弱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或负荷试验阳性病人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他汀组52例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睡前服用。所有病人入选后按分组开始治疗,治疗7d后行PCI治疗,术前、术后8h、术后24h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两组PCI术前ET-1、NO、CK-MB、cTn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h与术前比较,ET-1、CK-MB、cTnⅠ明显升高,N0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ET-1、NO恢复至术前水平,CK-MB、cTnⅠ进一步升高;术后8h,对照组ET-1较他汀组升高明显,NO较他汀组降低明显(P〈0.05),术后8h及24h,对照组CK-MB、cTnⅠ均较他汀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01)。结论PCI围手术期存在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辛伐他汀预处理具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血管内皮及心肌的急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