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新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使得许多肿瘤由原来的姑息性治疗进入到了根治性治疗的阶段,而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提高,使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更趋于完善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飞速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多种晚期肿瘤的首选疗法。但由于其激活抗肿瘤免疫系统的独特作用模式,多种非常规缓解模式相继出现,如延迟反应和假性进展等,给传统疗效评价标准带来挑战,进而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应对免疫治疗特殊反应的评价指南。本文主要对实体肿瘤多种免疫治疗相关疗效评价标准的探索进程、研究进展及各指南间异同进行系列阐述,并对其目前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琳  王馨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6):366-370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与化疗药物不同的作用机理。目前对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主要是针对化疗药物疗效的评价,从最早的WHO标准发展到RECIST和RECIST1.1 标准,尽管在细节和标准化方面不断完善,但均以测量肿瘤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其原理基于化疗药物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是,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其对肿瘤的作用模式不同于化疗药物,因此近几年出现了对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探索,本文对以CT值作为功能学指标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Choi标准及其后续的一系列mChoi、SACT、MASS的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4.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简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新的实体瘤评价标准如改良的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反应标准、Choi 标准和免疫相关反应标准相继出现。血清标志物和循环肿瘤细胞等也用于临床反应的评价。这些指标为肿瘤疗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肿瘤疗效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志祥  王科明 《中国肿瘤》2009,18(7):548-553
肿瘤疗效评价是决定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近10年来.国内外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正逐步由传统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向新的综合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转化。文章就传统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中医药等疗效评价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GIST分子靶向药物疗效评价的新标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 胃肠道间质瘤与分子靶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主要是由于c—kit癌基因或者PDGFRa突变导致KIT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细胞增殖分化失控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刘端祺  战淑君 《中国肿瘤》2008,17(11):942-944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标准治疗的一部分。目前已有20多种分子靶向药物获批上市,在研药物多达100余种。文章对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抑制肿瘤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相关血管生成通路以及活化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作用等靶向抗肿瘤方法研究的不断进展,抗肿瘤抗体药物已经成为肿瘤领域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临床批准的靶向抗肿瘤抗体药物主要包括分子靶向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以及靶向免疫检验点药物.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越发火热,上述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体药物,或能增加肿瘤抗原性,或能促进肿瘤T细胞浸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临床收益;单抗药物的联用是未来的一大发展重点,无论是与肿瘤免疫疗法联用、与分子靶向抗体药物联用、与放化疗和小分子抑制剂药物甚至手术的联用,都将进一步提高抗体类药物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虽可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进行综合治疗,但治愈率仍低.目前国内外已研究的抗肿瘤药众多,临床常用的亦不下60多种,但疗效不够高,毒副反应大,继续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仍是研究热点.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水平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发现了一些与该过程有关的蛋白分子,从而以它们为靶点,研制出一些化合物,称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其中主要包括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它们与传统的细胞毒抗肿瘤药不同,是特异地作用于与肿瘤发生、扩散、转移相关的蛋白小分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不是直接杀死瘤细胞.同时该类药临床用量远低于人体最大耐受量(MTD),故毒性较低,而标准化疗药大多以MTD作为药物效应的终点,毒性大.  相似文献   

10.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包括抑制人乳头瘤病毒、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环氧合酶-2、鸡肉瘤病毒基因、蛋白酶体抑制剂、DNA 甲基化等。随着新型分子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发现更有效的宫颈癌疗法,为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为基准,比较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变化和改良RECIST(mRE-CIST)在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后疗效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规定不易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AFP基线水平>20ng/mL,且经8周索拉非尼治疗后AFP下降率>20%为AFP响应组;反之为非响应组。所有患者同时接受RECIST和mRECIST评价,且基于成像结果分为进展型疾病或疾病控制型(包括全部、部分响应型和病情稳定型)。各分组间使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符合条件的42例患者被纳入AFP响应分组评价,其中38例同时收集完整RECIST和mRECIST评价数据。15例AFP响应组患者与27例AFP非响应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肿瘤进展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AFP响应组与RECIST疾病控制型生存率危险比(HR)分别为0.090(P=0.030)和0.164(P=0.011);AFP响应组和mRECIST疾病控制型HR分别为0.055(P=0.022)和0.033(P=0.021);而RECIST与mRE-CIST疾病控制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AFP变化和mRECIST评估肝细胞癌索拉非尼治疗后效果及预测预后是较RECIST评价标准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后基因组时代,随着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肿瘤的预防与诊疗模式已发生显著变化,分子病理检测在实体肿瘤的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愈发深入,并逐渐成为提高实体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以第二代测序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病理检测在肿瘤遗传易感基因鉴定、泛实体肿瘤早期筛查与恶性实体肿瘤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不同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在不同实体肿瘤防治阶段的实际应用场景及潜在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治疗历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其疗效及毒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研究发现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基因多态性有关。作者就国内外有关基因多态性与各种常见靶向药物的疗效及毒性间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细胞信号转导与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人们至今仍未真正全面了解癌症的致病机制。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业已证实,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系统、IkB kinase/NF-kB(IKK/NF- kB)通路、Wnt-β-catenin途径、TGF-β信号系统、活性氧族(ROS)等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形成了一个精密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的复杂网络。针对肿瘤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研发的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受体单抗Trastuzumab、活性酪氨酸酶抑制剂Imatini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Gifitinib,以及多靶点新药Sorafenib和Sunitinib等成功应用于临床,把肿瘤的靶向治疗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肿瘤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仍存在着多种局限和不足。今后应大力研发新型多靶点药物,临床上应强调分子靶标的综合性,针对多途径多靶点的鸡尾酒疗法是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采用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对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时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导致部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鉴于现有WHO或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标准很难对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确切的评价,因此在2009年第23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专门刊载了由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Wolchok教授等撰写的论文——《针对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指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深入探讨了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该论文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肿瘤免疫疗效评价的新标准"这一肿瘤学界的热点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靶向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疾病的研究热点。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靶向药物的分类、特性、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并对近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较模糊。按药物的作用靶标将抗肿瘤靶向药物分为分子靶向、血管靶向、细胞靶向和免疫靶向四类。新的分类具有靶标明确、机制清晰和归类简洁的特征,将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9.
疗效预测因子检测可能改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预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棘皮动物微管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KRAS、c-kit/PDGF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钟易  胡胜 《中国肿瘤》2014,23(11):934-938
最近,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已经促进了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药物治疗和癌症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旨在抑制维持肿瘤生长的至关重要的分子通路;而免疫治疗是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长期的肿瘤抑制。靶向治疗也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因此提出一种可能性,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