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考察甘遂醋制前后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功效的差异。方法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 d ig生、醋甘遂粉末及醇提加水提物,考察其对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 H值,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系统(RAAS),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尿量显著增加(P0.05、0.01);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 H值显著减少(P0.01);血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AD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其中生、醋甘遂粉末给药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醋甘遂均具显著的泻水逐饮功效,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良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察醋甘遂不同极性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泻水逐饮的功效。以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呋塞米为阳性药,分组连续7 d灌胃醋甘遂各极性部位,考察其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腹水量、尿钠钾氯离子水平、尿液pH、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可显著增加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P<0.05),减少腹水生成,降低尿中钠钾氯离子水平(P<0.05,P<0.01)、尿液pH(P<0.05)及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P<0.01)。其中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作用程度不及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果表明,醋甘遂乙酸乙酯部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有显著的利水作用,可缓解水液电解质紊乱和体液酸碱失衡,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为醋甘遂泻水逐饮的功效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甘遂醋炙前后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连续7 d灌胃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各给药组按0.34 mg·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考察给药后对大鼠肝、胃、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肝功能指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著升高,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升高;其中生甘遂粉末作用最为显著,醋甘遂该作用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大鼠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血清AST,ALT,ALP活力显著降低,GSH和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模型生、醋粉组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遂醋炙后对正常动物的毒性较生甘遂低;在模型动物上,生、醋甘遂均可显著缓解模型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 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的甘遂半夏汤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筛选甘遂与甘草反药配伍起效的配比条件。方法:将甘遂与甘草按照2因素7水平的均匀设计原则设置不同配伍比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遂半夏汤中甘草与甘遂配比1组(10.40 g∶1.17 g)、配比2组(6.94 g∶2.23 g)、配比3组(13.87 g∶0.05 g)、配比4组(3.47 g∶0.39 g)、配比5组(0.21 g∶1.56 g)、配比6组(20.80 g∶0.78 g)、配比7组(17.34 g∶1.94 g)以及呋塞米组(0.004 2 g.kg-1)。观察甘遂与甘草不同配比的甘遂半夏汤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尿量、腹水量、腹水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数据采用中药组方优化软件对生物效应指标进行甘遂与甘草配比的优化分析。结果:配比1组较模型组能增加腹水大鼠的尿量(P<0.05);配比6,7组降低腹水TNF-α,VEGF水平(P<0.05)。结论:经过中药组方优化软件分析,醋甘遂与炙甘草以1∶15配伍的甘遂半夏汤可能有较好的利水及抗细胞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泻肺逐饮法对恶性胸水大鼠模型胸水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10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中药组(C)、力尔凡组(D)、中药+力尔凡组(E)共5组,每组10只,B、C、D、E组腹腔注射艾氏腹水瘤细胞株(EAC),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予中药灌胃,D组予力尔凡腹腔注射,E组予中药灌胃及力尔凡腹腔注射,8d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EHSA)法检测大鼠胸水和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和胸水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组、力尔凡组、中药加力尔凡组血清和胸水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加力尔凡组血清和胸水中VEGF含量明显低于力尔凡组和中药组(P<0.05);中药组与力尔凡组含量相近(P>0.05).结论:泻肺逐饮法可显著降低恶性胸水大鼠胸水和血清中VEGF含量.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73-1074
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8例癌性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利尿支持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合用"逐水方"外敷神阙穴治疗,两组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健康状况评分及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逐水方"治疗组临床有效率4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23.7%,两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逐水方"外敷对于控制癌性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峻下逐水方隔药脐灸辅助治疗癌性腹水的效果。方法:将90 例恶性肿瘤伴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 组均予癌性腹水的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干预,对照组予安慰剂隔药脐灸,试验组予峻下逐水方隔药脐灸。治疗12 次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腹围、B 超下腹水深度、24 h 出入水量、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比较2 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与腹水改善疗效。结果:治疗1 个疗程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及腹水改善疗效的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组腹围值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后腹围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整个治疗周期中,腹水量呈增加趋势,试验组在治疗8 d 后出现排出量明显增多,腹水消退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腹痛情况积分、大小便情况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痛、精神状态及大、小便情况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各项安全性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峻下逐水方隔药脐灸治疗癌性腹水,可辅助延缓腹水的产生甚至消退腹水,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通过大、小便的畅排加快腹水的消退,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在短期治疗周期内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药消水方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中药外敷治疗腹水文献早有记载,但关于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迄今很少报道。在肿瘤临床中,癌性腹水在诸多的晚期肿瘤中均可出现,常提示肿瘤已有转移,病情己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癌性腹水多是血性腹水,具有顽固、量大、反复出现的特点。对腐性腹水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抽液及应用利尿剂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逐水散穴位贴敷合艾灸治疗癌性胸腹水的有效性与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癌性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50例。对照1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逐水散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胸腹水疗效、生活质量疗效、肿瘤进展情况、体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胸腹水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2组和对照1组的缓解率(CR+PR)分别为44. 90%、20. 00%和8. 16%,总有效率分别为(CR+PR+SD)为81. 63%、80. 00%、48. 98%,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对照2组均较对照1组更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与对照2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肿瘤进展情况、体质量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逐水散穴位贴敷合艾灸治疗对减少胸腹水、改善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阻止病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逐水膏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合逐水膏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5%(37/40),对照组为75. 0%(30/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肝功能、血氨、血清内毒素(LPS)、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腹水深度及脾脏厚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逐水膏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加速患者腹水消退,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醋炙减弱甘遂醋酸乙酯部位对小鼠胃肠道黏膜通透性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甘遂组、醋甘遂组,ig给药7 d后,取小鼠胃、肠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胃肠组织中E-钙黏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甘遂组胃固有腺体上皮排列紊乱,细胞质电子密度不均匀,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腺上皮表面有大量溶酶体出现;醋甘遂组胃固有形态上皮细胞形态规则,部分线粒体畸形;甘遂组肠黏膜表面微绒毛高度变矮,细胞间连接丰富,但近表面的紧密连接较短;醋甘遂组肠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形态一致,表面微绒毛数量减少、高度变矮,但较规则,线粒体结构良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VCAM-1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与甘遂组相比,醋甘遂组E-钙黏蛋白表达增强(P<0.05、0.01),VCAM-1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醋炙能明显降低甘遂对小鼠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刺激,减弱对胃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从而降低甘遂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给予醋甘遂不同成分群(B,C)前后大鼠的粪便代谢物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揭示醋甘遂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对大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筛选并鉴定与醋甘遂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采用t检验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考察给予醋甘遂成分群B,C后正常大鼠粪便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揭示醋甘遂成分群B,C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的代谢通路分析探求醋甘遂成分群B,C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醋甘遂成分群B和C组大鼠粪便样本代谢组发生了明显改变,且醋B组改变程度更大,发现并鉴定了16种醋甘遂毒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及5条相关代谢通路。醋甘遂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色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嘌呤代谢和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等代谢通路的紊乱有关。该研究为醋甘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理论依据。方法 比较京大戟与甘草合用前后对正常小鼠的利尿及泻下作用,采用称质量法测定正常小鼠排尿量;采用炭末法测定正常小鼠的排便情况。结果 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等效剂量范围内,京大戟粉末的利尿作用强于其水提液;甘草水提液未表现出促进或抑制利尿的作用;京大戟粉末与甘草水提液合用,给药后1 h内尿量明显减少;京大戟与甘草合煎液给药未引起尿量明显变化。京大戟粉末和甘草水提液混合液给药与等剂量的京大戟比较泻下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药典用量范围内,甘草水煎液可明显抑制京大戟的利尿作用。基于药性分析其机制表明,甘草的甘缓之性减缓了京大戟的泻水逐饮之药势,可能是京大戟与甘草配伍禁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最佳的提取方式。方法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给药后,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各组大鼠均sc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复制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观察茜草炭醇提物、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P0.01),体外血栓湿、干质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0.0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量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升高(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血栓素B2(TXB2)的量增加,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的量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茜草炭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物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缩短凝血时间、升高PAI-1与6-keto-PGF1α的量、降低TXB2的量(P0.05、0.01),两者均能升高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醇提物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量(P0.05),但对FIB量影响不大;而醇提加水提物显著升高t-PA的量(P0.01),其中醇提加水提物对全血黏度、血栓湿质量与干质量影响优于醇提物,而醇提物对凝血时间的作用效果强于醇提加水提物;醇提后水提物与水提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弱于醇提物与醇提加水提提取物,两者均具有改善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减轻血栓干质量、缩短凝血酶时间(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升高PAI-1与TXB2的量、降低t-PA量的趋势,显著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FIB与6-keto-PGF1α的量、减轻血栓湿质量(P0.05、0.01)的作用。结论茜草炭醇提加水提物化瘀止血作用强于茜草炭其他提取物,即醇提加水提法为茜草炭化瘀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牡丹皮、赤芍与白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三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并探讨牡丹皮、赤芍与白芍活血功效的机制。方法大鼠sc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浸泡制作急性血瘀模型,以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观察牡丹皮、赤芍与白芍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系统、血清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牡丹皮能够延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P0.05),显著抑制血小板黏附(P0.01),且上调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与Ser1177位磷酸化的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0.001),减少血清中TXB2(P0.05)及增加6-keto-PGF1α的量(P0.01);赤芍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PT、TT(P0.05、0.01),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减少血清中TXB2的量(P0.01)、增加6-keto-PGF1α的量(P0.01),上调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白芍则对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能够显著延长APTT、TT(P0.05),降低血小板黏附率(P0.05),增加血清中6-keto-PGF1α的量(P0.05),同时显著增加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牡丹皮、赤芍和白芍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凝血系统、抑制血小板黏附率、增加血小板e NOS、p-e NOS蛋白表达水平,但牡丹皮、赤芍较白芍活血化瘀作用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草水提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影响,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1、5、10 g/kg)组;模型组连续ip给予D-半乳糖溶液(300 mg/kg)5周,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甘草水提物各组在造模同时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为了探究其作用机制,对肝脏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以及血清AST和ALT水平显示,甘草水提物(1 g/kg)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导致的大鼠肝损伤情况,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衰老大鼠肝组织MDA(P0.05)的量和ACh E活性,提高SOD和GSH-Px活性,表明甘草水提物(1 g/kg)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调节胆碱能系统的作用。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共找到13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4个代谢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和甘草水提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纹党Codonopsis Radix米炒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及干预脾虚泄泻大鼠的药效差异。方法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氮杂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2种方法,考察纹党米炒前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纹党和米炒纹党水提液进行干预,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淀粉酶(amylase,AM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0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比较纹党米炒前后治疗脾虚泄泻大鼠在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 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纹党、米炒纹党的清除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041±0.110)、(0.029±0.140)g/mL;其清除ABTS自由基IC50分别为(0.038±0.050)、(0.029±0.100)g/mL。药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NF-α、IL-10、MTL、GAS、VIP及AMS水平明显下降(P<0.05),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小肠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病变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脾脏指数及血清TNF-α、IL-10、IL-6水平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除纹党低剂量组胸腺指数,纹党中、低剂量组与米炒纹党低剂量组MTL水平以及纹党低剂量组GAS水平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外,其余各给药组均可使大鼠胸腺指数、MTL、GAS、VIP及AMS水平明显上升(P<0.05),各给药组十二指肠、空肠病变不同程度地恢复。与相同剂量生品组比较,米炒纹党高、中剂量组脾脏指数及米炒纹党高、低剂量组胸腺指数明显上升(P<0.05),米炒纹党高、中、低剂量组TNF-α、IL-10、GAS及VIP水平,米炒纹党高剂量组MTL水平以及米炒纹党中剂量组AMS水平明显上升(P<0.05),米炒纹党高、中剂量组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纹党米炒后抗氧化活性增强;纹党生熟饮片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方面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且米炒品明显强于生品,可能与调节TNF-α、IL-6、IL-10水平密切相关,说明米炒纹党增强和胃健脾止泻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淀粉类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对生川乌中小分子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初步探讨淀粉对生物碱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来源的淀粉类成分与生川乌药材合煎,运用RRLC-Q-TOF-MS技术分析淀粉对合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运用HPLC-UV技术分析淀粉与生物碱单体合煎后,溶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与淀粉合煎后,生川乌中双酯型、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在生川乌与白蔹淀粉、半夏淀粉、市售淀粉、白蔹以及半夏药材5组配伍后其降低更为显著;而生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量在与除去淀粉的半夏和除去淀粉的白蔹配伍时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生物碱类成分直接与淀粉类成分合煎时,合煎液中生物碱量明显低于生物碱单独煎煮。结论 淀粉类成分能够在煎煮液中抑制生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对于游离生物碱,淀粉类成分能够与其发生一定形式的结合,影响生物碱在水溶液中的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