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29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采用重组α-干扰素(α-IFN)每日600万单位,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3个月、6个月或1年,2年采集血清,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并动态观察其丙氦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表明:12例(41.4%)呈持续应答,HCVRNA持续阴转2年以上,ALT亦持续正常;9例(31.o%)呈暂时应答;8例(27.6%)为无应答反应。并提示血液中含有高滴度HCVRNA的CHC患者可能对干扰素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肝组织和血清HCV RNA含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肝组织和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血清HCVRNA含量。结果 肝组织中HCVRNA含量(10^8至10^12拷贝/克)与血清病毒含量(10^5至10^9.2拷贝/毫升)呈显著正相关(P〈0.01),每克感染肝组织HCVRNA含量高于每毫升血清的10^2至10^4拷贝。慢性活性肝炎  相似文献   

3.
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中HCV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HC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方法:采取干扰素不同治疗量和不同疗程治疗病人。血清用逆转录酶一聚台酶链反应扩增HCVRNA5-非编码区,再用Slot-blot杂交鉴定。结果:HCVRNA阴转,丙氨酸转氨酶(ALT)降至正常(完全反应)占40.0%;3x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增量6x10 ̄6U出现前述结果(部分反应I)占36.7%:增量6x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再增量9x10 ̄6U出现前述完全反应结果(部分反应Ⅱ)占15.0%;增量9×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无反应)占8.3%。38.6%HCV基因1型、44.4%Ⅱ型、42.9%Ⅲ型是完全反应。24例完全反应病人中15例治疗前HCVRNA拷贝数低于10/ml。结论:各基因型对于扰索的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肝损害轻、血清HCVRNA拷贝数低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沈阳地区61例HCV-RNA阳性血清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HCVⅡ型感染占70.5%(43/61),HCVⅢ型感染占27.9%(17/61),HCVⅡ/Ⅲ型混合感染占1.6%(1/61)。初步证明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对91例肝癌病人中HCV-RNA阳性的27例血清基因分型,Ⅱ型占74%(20/27),其余为Ⅲ型。可见HCVⅡ型感染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变区1(HVR1)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抗HVR1 的产生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含HVR1 序列的合成肽对45 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VR1 作了ELISA 检测,并对所有血清作HCVRNA 检测.结果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VR1 阳性率为70-6 % ,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12-5 % ) 相比差异显著性( P< 0-05) ,而且两者的平均抗体滴度相差亦非常显著(4-2 ±0-6 vs 2-8 ±0-7 ,P< 0-01) . 慢性丙型肝炎现症患者血清抗HVR1 的阳性率为72-7 % ,其中抗HVR1 阳性血清中HCVRNA 的阳性率也很高(75-0 % ) .结论 HCV 感染早期抗HVR1 的产生及其滴度的高低可能与疾病的转归有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抗HVR1 的存在可能反映了HVR1 变异引起的免疫逃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6例(男7例,女9例)血清HCV RNA阳性的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对HCVRNA检测及其配偶和子女的HCV感染状况的调查,表明现型肝炎患者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HCVRNA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以精液最高(57.1%,4/7),唾液次之(31.2%,5/16),阴道分泌物最低(22.22%,2/9),家庭成员中,2例(12.50%),配偶感染HCV,16个家庭的子女无一全  相似文献   

7.
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输血所致HBV和HCV感染现状及HBsAg抗HCV和ALT筛检供血的效果。方法 对138例输血者输血前,后1,3,6,9个月血清标本及其供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CV和ALT,并对部分血清标本用PCR及巢式RT-PCR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和结论 输血后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4%(2/138)和34.8%(48/138),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抗体分型的可能性及其意义,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IA)对14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型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比较其与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63.6%(89)的患者检测出HCV血清型特异性抗体,其中血清1型占87.6%(78/89),血清型占6.7%(6/89),血清1+2型占5.6%(5/89)。对其中71例血清HCV RNA阳性者的血清型结果与基因型结果  相似文献   

9.
包膜糖蛋白序列分析鉴定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定丙型肝炎病毒(HC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为确定HCV垂直传播提供更直接的依据。方法分别用免疫分析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婴儿和母亲的血清抗HCV和HCVRNA,对母婴HCVRNA阳性的血清作HCV包膜糖蛋白E2高可变区(E2HV)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11例HC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有6例生后脐血和静脉血抗HCV阳性,5例于1~5个月阴转,另1例持续阳性达13个月;5例于生后HCVRNA阳性,3例于1~6个月自然转阴,2例持续阳性分别达9个月和13个月;对2例持续HCVRNA阳性的婴儿和其母亲E2HVR序列分析发现,生后母婴间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3.33%,而2例母亲间同源性62.22%。结论丙型肝炎可以发生母婴传播,并可能为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与机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PCR技术检测HCVRNA,用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13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母亲和她们所生的15例婴儿,婴儿HCV感染率为86.7%,其中临床型1例(7.7%),亚临床型HC3例(23.1%),HCV隐性感染9例(69.2%)。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至3岁时分别为7.7%和15.4%。结论感染HCV母亲所生婴儿,HCV感染率高,但转归较好。观察引产胎儿肝脏和血液发现,孕妇抗-HCV和HCVRNA阳性所引产的胎儿血清和/或肝脏中抗-HCV和HCVRNA阳性,HCV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于子宫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