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9月~2006年9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共66例,年龄26~71(46)岁。左乳36例,右乳30例,其中45例位于外上象限。1.2超声检查使用GE Logiq500探头,频率7~14MHz。患者取仰卧位,行双乳及双侧腋窝全面检查,发现可疑肿块,记录其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60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6例,周边高回声晕34例,内部微钙化41例,后方回声衰减38例;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例,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59例,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38例、35例、25例。51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17cm/s,RI>0.7)。23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DC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施赛梅 《海南医学》2007,18(11):162-163
目的 探讨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9例,根据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乳腺肿块中,18例(占46%)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21例(占53%)肿块后方出现声衰减,36例(占92%)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血管阻力指数(RI)增高,3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乳腺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丰富的血流信号,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重要指标,能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声像图表现,根据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形态边缘特点,回声均匀性,纵横比值及CDFI血流信号分级.结果形态不规则的34例,边界欠清楚34例,内部回声不均匀68例,伴微小钙化38例,显示肿块较临床触诊为小68例;CDFI显示血流信号70例,其中0极2例,占2.7%(2/72),Ⅰ级4例,占5.5%(4/72),Ⅱ级 26例,占36.1%(26/72),Ⅲ级40例,占55.6%(40/72).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超声声像图上有特征性表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乳甲外科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肿块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内部血流以及腋窝淋巴结。以病理组织学结果做对照。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超声影像学表现间的关系。结果105例浸润性导管癌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与ER、PR表达呈正关联(P<0.05),OR分别为7.67和6.07,7.38和2.45;强回声晕、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血流分级Ⅱ~Ⅲ级与ER、PR表达均无关联(P>0.05);肿块微小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与CerbB-2阳性表达间呈正关联(P<0.05),OR分别为4.42和14.97;而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征、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与CerbB-2表达均无关联(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和CerbB-2)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据此可对癌肿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分布特点及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IDC的分布特点、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左侧发病22例,右侧发病8例,双侧发病3例。肿块位于外上象限23例,其余象限13例。结论:左侧乳腺、双乳外上象限发病较常见,为扫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恶性肿块61例,超声声像图上大多数有典型恶性特征,但也有肿块小、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伴有钙化及丰富的血流信号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其血流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脉冲多普勒频谱呈现高阻力指数.结论:利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特有表现,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夏萍  郑言言  穆仲平  韦丹琼  左志祥 《安徽医学》2013,34(12):1832-1835
目的 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并探讨超声征象与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和钼靶X线结果,比较两者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并将这些病理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53基因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超声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9例乳腺癌的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87% (71/79),钼靶X线诊断的准确率为73.42%(58/79),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2.41%(73/79).超声征象中肿块后方伴有回声衰减者和肿块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者(血流信号Ⅱ~Ⅲ级)P53基因阳性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者P53基因阳性者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钼靶X线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表现征象与P53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且对于预测肿瘤的良恶性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燕 《吉林医学》2011,32(22):4618-461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资料。结果:47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7例,内部微钙化33例,后方伴回声衰减20例;血流丰富(Ⅱ~Ⅲ级)31例,血流阻力指数0.67~0.99,27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但对较小的IDC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术后标本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析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与肿块大小及血流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变化趋势,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组织学分级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征象中的毛刺征、周边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及微小钙化灶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关系密切,肿块的超声征象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以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对于 HER-2 结果不明确病例,加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探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AR的表达与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R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χ2=8.200,P=0.004)、PR(χ2=9.900,P=0.003)、分子分型(χ2=11.690,P=0.009)相关,与肿瘤部位、年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临床分期、HER-2及Ki-67的表达不相关(P均>0.05);不同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χ2=24.970,P=0.001)、临床分期(χ2=9.035,P=0.029)、淋巴结转移(χ2=9.691,P=0.021)均相关。结论 AR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明显降低,在ER、PR阳性的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不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癌组织中Skp2、p27和CyclinE的表达及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0例宫颈癌中Skp2、p27和CyclinE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讨三者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Skp2和CyclinE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和64.3%,并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增高(P〈0.05),与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癌灶大小无关(P〉0.05)。两者的高表达5年生存期明显低于其低表达(P〈0.05)。P27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情况与以上两者相反。②Skp2、CyclinE和P27呈负相关(P〈0.01);Skp2和CyclinE呈正相关(P〈0.01)。结论Skp2和CyclinE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组织恶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Skp2、CyclinE高表达,伴P27低表达提示肿瘤的高侵袭性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Twis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wist和M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Twist、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4%,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率15%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5.88%、73.53%,明显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中阳性表达率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80和10.05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wist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wist和MMP-2呈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联合检测Twist和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特点,探讨基底细胞/肌上皮标记物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为5组:A组(ER /C-erbB-2-),B组(ER /C-erbB-2 ),C组(ER-/C-erbB-2 ),D组[ER-/C-erbB-2-且表达至少一种基底细胞和(或)肌上皮标记物],E组(ER-/C-erbB-2-且不表达基底细胞和肌上皮标记物)。对比观察D组与其它4组形态学差异,同时观察A、B、C3组基底细胞标记阳性与阴性病例间形态上的差异。结果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学表现:癌细胞弥漫分布,可被纤维分隔,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中央常见大片瘢痕状无细胞区。细胞异型性明显,胞核大且多呈空泡样,有大核仁。结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学表现异型性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样本探讨CathepsinD、nm23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预后判断指标的可信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CathepsinD、nm2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细胞CathepsinD的阳性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癌细胞nm23阳性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athepsinD,nm23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转移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分子分型的早期乳腺癌钼靶X线特征的分析,来探讨早期乳腺癌钼靶X线影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7例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性及分子分型结果。结果:107例早期乳腺癌钼靶X线检出率为86%,早期三阴型乳腺癌检出率最低。钼靶X线特征为结构扭曲者以早期Her-2过表达型多见;早期三阴型钼靶X线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肿块而不伴钙化。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不尽相同,乳腺癌的钼靶影像学特征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患者的预后,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射线辐射等优点,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局部分期明显优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随着乳腺癌个体化、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的推广,乳腺MRI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乳腺癌术前及术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测定已广泛用于临床。这些因子和基因的表达引起组织学上的改变,可以在影像学上间接或直接地反映出来。目前,乳腺癌的影像学评估方法以MRI最为常用。该文主要探讨MRI影像学特征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在治疗前根据MRI预测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术前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JunD在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191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①与其他分子亚型相比较,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亚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③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与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与肿物直径大小、年龄、淋巴结转移、ER、PR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显著高表达,有可能为TBNC亚型乳腺癌患者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一定方向;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有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