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川芎嗪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血浆黏度(PS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100B、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加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单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更加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例予"基础治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组23例予"基础治疗+丁苯酞软胶囊+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量、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DL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快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病程在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丁苯酞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第8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10.51±3.02),治疗后第8天为(7.82±2.43),治疗后第15天为(5.80±1.82);对照组治疗前为(10.78±2.98),治疗后第8天为(9.95±2.55),治疗后第15天为(7.35±1.95),两组比较,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P<0.01﹚。BI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20.65±6.57),治疗后第8天为(35.54±10.62),治疗后第15天为(53.88±13.50);对照组治疗前为(21.02±6.96),治疗后第8天为(30.65±8.06),治疗后第15天为(42.63±11.89),丁苯酞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100 m L/次,2次/d静脉滴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检测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细胞因子Fg、hs-CRP、IL-6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2组血浆中Fg、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可下调血浆中Fg、hs-CRP、IL-6水平,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龙泽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龙泽汤组、血塞通分散片组,分别在治疗1 d、7 d、15d观察疗效。结果龙泽汤组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血塞通分散片组的73%(P<0.01);龙泽汤组治疗后血流变、血脂、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集率等均有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除血小板计数外的其他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泽汤具有熄风通络、化瘀抗凝、降低血脂作用,可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不断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如何合理、有效的防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在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牡丹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机体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非溶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微循环药物、脑保护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mg3,次/d,20d为1个疗程。2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患者NIHSS及BI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明显,可较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索该药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黏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电泳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K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HDL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其高黏滞状态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联合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就诊的9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给予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恩必普治疗。研究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积(PCV)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和PCV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MCA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DL、TG、TC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联合恩必普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损伤程度,降低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体内血脂水平,防止血栓形成,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正常)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川蛭通络胶囊(0. 5 g,3次/d)联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治疗,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定疗效标准,统计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蛭通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且显著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脑梗死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25项,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12.0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25篇,总样本量2 292例。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OR合并值为3.35,95%CI(2.57,4.3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3.12,95%CI(-3.96,-2.2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1月期间的83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IL-6、CRP以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托伐他汀有效地降低了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分别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中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语言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评分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数值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的血脂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药结合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针灸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药组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变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结论:针药结合对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黏、聚状态优于单纯中药、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毒清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脑毒清颗粒及安脑丸。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以治疗组为佳。结论:脑毒清颗粒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从而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7.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