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提高胚胎着床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曾倩教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论治的诊疗思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不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总结王小云教授运用养虚祛瘀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所致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的经验。薄型子宫内膜导致胚胎反复着床失败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王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本虚挟瘀,子宫内膜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胚胎反复着床失败。临床治疗重在养虚祛瘀,促进子宫内膜的增长,稳固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植入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导致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目前生殖领域有待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多从补肾疏肝,调经活血等方面入手。孙自学教授基于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脾两脏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为标。在治疗时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根据月经周期,调经疗膜,分期用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孙自学教授调治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思路,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正胚泡着床障碍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F)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又是阻碍胚泡着床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有严格的时间及空间限制,相当于人类自然月经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过程中如何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局部血液灌流量,从而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逐渐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是目前尚无规范化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诊断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西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局限性,中药从整体出发,多从补肾活络着手,因其具有全身调节的优势,标本兼治且副作用少而倍受青睐。肖承惊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兼心血不足。肖教授补肾同时注重活络,其自拟的经验方二补助育汤在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患者的内膜厚度、改善症状以及提高雌激素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伴胰岛素抵抗减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致早期妊娠丢失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整理、分析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早期妊娠丢失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减低致早期胚胎丢失的发生;现代医学尚未形成统一治疗原则,多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早期妊娠的丢失,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治疗重视补肾活血、健脾化痰,疗效卓著。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内膜容受性降低、早期妊娠丢失病理机制密切相关,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势,较西医治疗,中医药具有多靶整合,整体网络的调节优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佳宁  白杰  苏健 《天津中医药》2022,39(3):362-365
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是影响胚胎种植的关键因素,成为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的主要原因.导师苏健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中发现IVF-ET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患者其病机多以气血亏虚、冲任胞宫失养为本,以肝郁气滞、瘀阻胞脉为标.临床上从肝脾肾论治,提出健脾养血、益脾补肾、疏肝活血之法,与辅助生殖周期基本相符,强调从调经...  相似文献   

8.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但不孕症患者多因卵巢功能低下、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卵子质量下降、输卵管积水、子宫异常(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手术致内膜损伤)等原因,导致目前国际上IVFET的临床妊娠率、试管婴儿的出生率较低。补肾中药在改善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促进早期胚胎发育、降低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补肾中药已介入IVF-ET治疗前后的各个阶段中,为IVF-ET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尤昭玲教授用中医"安胎前移法"辅助治疗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不孕症患者,有效地提高了IVF-ET技术的成功率。从现代医学基础——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医病因病机——脾肾两虚、中医治则——健脾补肾3个方面,分析了"安胎前移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3,34(3):266-268
目的:探讨温经汤直肠滴入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曾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拟自然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温经汤(吴茱萸、半夏、桂枝、阿胶等)直肠滴入,每日1次,于月经干净2d后开始治疗,连续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1mg bid,月经第7天开始服用,连续12d为1个疗程,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形态、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的改变情况及治疗后妊娠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卵泡成熟日A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PI、RI方面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率达到62.5%。结论:温经汤直肠滴入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胚胎着床,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