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铁砚  刘静  王文星 《河北中医》2010,32(6):813-815
目的观察清热利胆合剂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1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予清热利胆合剂50mL,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80例予胆石通胶囊6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内啡呔(β-EP)及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5.7%,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总显效率62.5%,总有效率96.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β-EP及MDA均增高,SOD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NF-α、β-EP及MDA均下降,血清SOD上升,与本组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胆合剂具有抗炎、镇痛、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包曙辉  林玲 《新中医》2018,50(10):83-85
目的:观察胆舒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予以消炎、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实验组给予胆舒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天。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内啡肽(β-EP)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实验组TNF-α、β-EP、MDA、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舒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利胆排石汤、甲硝唑、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自拟利胆排石汤+甲硝唑、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甲硝唑治疗,对比2组病人采取药物治疗后血浆TNF-α、β-EP、血清SOD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β-EP、血清SOD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获得的86.0%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患者获得的98.0%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拟利胆排石汤+甲硝唑、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疾病的效果明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禽戏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催产素(OT)及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D女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五禽戏组、推拿组及五禽戏+推拿组,对照组给予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其余3组分别给予五禽戏、推拿及五禽戏+推拿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经周期。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血清TNF-α、CD4+、OT、β-EP表达的变化探讨五禽戏联合推拿治疗PD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均降低(P<0.05),且随着疗程增加逐渐降低。停止治疗3个月后,4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3个疗程时上升(P<0.05);五禽戏+推拿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五禽戏组和推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血清TNF-α、O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CD4+、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4组治疗后CD4+、O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β-E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五禽戏+推拿组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五禽戏组及推拿组(P<0.05),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禽戏联合推拿治疗PD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血清TNF-α、CD4+、OT、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201-204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医症候为肝胆湿热型的慢性胆囊炎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胶囊联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内啡呔(β-EP)、白细胞(WBC)、血清丙二醛(MDA)和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胆囊B超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为(6.73±2.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02±2.33)分。观察组治疗后TNF-α、β-EP和WBC水平分别为(0.8±0.1ng/ml、150.1±10.4pg/ml、7.11±0.36×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1ng/ml、170.0±13.2pg/ml、8.14±0.47×109/L)。观察组治疗后MDA和SOD水平分别为(13.1±0.5nmol/ml、682.1±35.7ng/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4.9±0.8nmol/ml、608.9±32.5ng/ml);4观察组治疗后胆囊B超疗效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高于对照组59.18%。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1.22%。6治疗后观察组胆壁增厚、胆囊壁毛糙、胆囊体积变形和患者比例分别为(20.41%、22.45%、12.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46.94%、30.61%)。结论:清肝利胆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可有效降低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调节体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茴三硫胶囊治疗,每次25m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随证加减,每日1剂。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胸胁胀痛、心下痞满、纳差等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胆舒胶囊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院治疗的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炎利胆片联合胆舒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超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B超总有效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7.48±2.73)分少于对照组症状积分(10.92±3.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右肋疼痛(1.91±0.86)分、恶心呕吐(1.27±0.34)分、纳呆腹胀(1.30±0.76)分、胆区压痛(1.68±0.94)分、小便黄赤(1.30±0.54)分都低于对照组右肋疼痛(2.37±0.93)分、恶心呕吐(1.69±0.55)分、纳呆腹胀(1.90±0.94)分、胆区压痛(2.27±1.24)分、小便黄赤(1.78±0.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49.48±5.71)ng/L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53.12±7.52)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舒胶囊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78%,Hp转阴率为90. 32%,对照组有效率82. 22%,Hp转阴率为70. 00%,观察组有效率、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和胃黏膜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颈椎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9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β-EP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 将符合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值及症状体征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TNF-α均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滞苏润江胶囊能够较快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能抑制血清IL-1β、TNF-α的表达,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激素替代疗法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正清风痛宁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WOMAC骨关节炎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OMAC骨关节炎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疼痛积分、功能积分、僵硬积分均下降,观察组WOMAC骨关节炎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7%,优于对照组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疗效较好,有利于缓解疼痛、肿胀,消除炎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茴三硫胶囊治疗,每次25mg,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胸胁胀痛、心下痞满、纳差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彩超检测胆囊壁的厚度、毛燥及胆汁透声变化,判定影像学及综合疗效。结果试验组影像学、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对照组分别为76.67%、73.33%,试验组影像学、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究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成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3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方式,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44%,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其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实施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方式,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石蛋白(PSP)的影响。方法将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排尿障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排尿障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TNF-α、M-CSF、IL-1β、PS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及血清TNF-α、M-CSF、IL-1β、PS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56/62),对照组为75.8%(47/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用药期间恶心、头晕、瞌睡、肠胃不适、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用药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多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消食汤。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β-EP和Leptin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9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和BMI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Lepti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降低血清中β-EP及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朱建波  顾红红 《新中医》2017,49(4):97-100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及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癥胶囊。2组均用药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下腹痛、腰骶痛、经量多及带下量多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银质针导热治疗仪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甲钴胺、布洛芬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汤联合银质针导热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DLQ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及β-E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VAS评分、AIS评分、QLDI评分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2、β-E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银质针导热治疗仪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总体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上调β-EP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复方益母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使用复方益母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PGE2、PGF2α、β-EP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0/42)高于对照组(78.9%,30/38)(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A/B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GE2、PGF2α、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GE2、β-EP显著升高、PGF2α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母胶囊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能够调节子宫内分泌系统,改善子宫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柴附青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痛经疼痛发作时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附青金汤内服治疗,1 剂/d,2 次/d,两组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月经周期时间和月经量; 痛经程度按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评分评价; 比较临床疗效以及血清PAF和β-E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周期时间、月经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和痛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F水平下降更明显,β-EP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附青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疗效较好,且对血清PAF和β-EP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肝通窍汤辅助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对血管活性肠肽(VI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3例PTN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射频热凝术,术后对照组口服颅痛宁颗粒,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疏肝通窍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并进行48周随访。于术前、术后1,2,3,5,7 d各记录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生活质量(LSI-B)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VIP,β-EP,IL~(-1)β和TNF-α水平;记录48周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2,3,5,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在第5,7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PSQL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SI-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IP,IL~(-1)β和TNF-α水平均升高,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较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IP,IL~(-1)β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NF-α和β-E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16.13%,低于对照组的31.67%(P0.05)。结论:对于PTN射频热凝术后患者,采用疏肝通窍汤治疗,近期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远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其作用可能与减轻炎症损伤,调节β-EP和VIP等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