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看神经衰弱的跨文化分歧李诚,宇红一、中国传统医学对神经衰弱的影响西方学者曾对神经衰弱在中国广为流行感到迷惑不解,要解释这一现象可从中西医学概念的差异着手。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认识论(epistemology)的不同,西方医学以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凯博文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及人类学教授,据说他是美国白人学者中的中国精神病学权威,因为他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做过研究工作,而且他还会说中国话。这本书是围绕神经衰弱、抑郁症和躯体化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写的,虽然主要取材于在中国湖南省的研究,但有许多讨论和假说都很有启发性,不但对中国对精神科医生,刘西方和其他非西方国家的精神医生来说,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以SADS/RDC对符合我国1985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的神经衰弱117例进行检查和再诊断,结果不能在RDC中归类者达88.9%,与某些文献报告有所不同,表明若按SADS/RDC的标准衡量,在我国确有不少神经衰弱患者难以在西方的诊断标准中归类,因此,这一诊断名称在我国当前还不应摒弃。  相似文献   

4.
CFS/神经衰弱的诊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FS/神经衰弱的诊断比较研究张亚林,李凌江,杨德森,郑延平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神经衰弱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本文作者作为这一国际协作研究课题的中国代表参加了这一研究,现将中国地区的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以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经人...  相似文献   

5.
谈中国人躯体化现象及躯体样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躯体化现象”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西方学者往往将此误指为中国(及其他亚裔)病人不善表达情绪的结果。本文除阐释“躯体化现象”的不同意义外,并集中探讨影响着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因素。我们更建议了一个名为“躯体兼情绪障碍”的诊断项目,使“神经衰弱”归属于其下,从而代替现有“躯体化”类诊断。为了提高医疗效益与素质,我们也建议对治疗方法进行了严格研究,以及推行一个平等的医疗政策。  相似文献   

6.
120例神经衰弱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例神经衰弱脑电图分析黄健神经衰弱是神经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在各门诊中均可见到.本文对门诊诊断为神经衰弱120例进行常规脑电图描记,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经过门诊副主任医师详细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7.
洛杉矶地区美国华人的神经衰弱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美国华人神经衰弱的流行病学、症状群、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与其它精神疾病诊断的重叠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美国洛杉矶某华人社区符合ICD-10诊断标准神经衰弱的患病率、临床特征以及与其它精神障碍的疾病分类学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神经衰弱的总患病率为6.4%,其中“单纯”神经衰弱的患病率为3.61%;与正常组比较,神经衰弱患者的SCL-90-R总分和因子分显著增高,经历了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7例神经衰弱患者、16例抑郁症患者以及1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促甲状腺激素(TRH)兴奋试验。结果显示:基础血清促甲状腺素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4.3986;P<0.01),抑郁症组TSH对TRH呈迟钝反应「最大反应值(△TSH)≤5mU/L]者明显多于神经衰弱组(P=0.0095)。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提示,神经衰弱是区别于抑郁症的一个独立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7例神经衰弱患者、16例抑郁症患者以及1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促甲状腺激素(TRH)兴奋试验。结果显示:基础血清促甲状腺素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4.3986;P〈0.01),抑郁症组TSH对TRH呈迟钝反应「最大反应值(ΔTSH)≤mU/L」者明显多于神经衰弱组(P=0.0095)。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提示,神经衰弱是区别于抑郁症的一个独立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神经衰弱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TRH的兴奋试验,分析测定二者的TSH浓度变化,对二者的神经内分泌活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神经内分泌活动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神经衰弱和抑郁症二者是症状相似本质相异的不同疾患。  相似文献   

11.
神经衰弱是一类常见的神经症。由于它具有繁多的躯体症状和脑力活动下降的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神经衰弱在大学生中很常见,本文对抽样调查发现的大学生神经衰弱患者,采用CCMD—2—R诊断标准[1]进行再诊断,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疾病,神经衰弱是否确实存在?是仍保留在国际疾病分类中.还是如A.Kleinman所提倡的换成“重性抑郁障碍”的名称?本文扼要介绍亚洲主要是中国精神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林宗义回顾四地情况林宗义为华裔精神病学家。他在“文化、医学和精神病学”一文中回顾了神经衰弱在亚洲  相似文献   

13.
1980年出版的 DSM-Ⅲ取消了神经衰弱这一病名,为此、国内学者在82年召开成都会议,讨论神经症在疾病分类中的地位,结果一致认为需保留神经衰弱的诊断名称。神经衰弱在50年代是常见病,我院曾在60年代对上海几所大学的学生作过神经衰弱  相似文献   

14.
对从事噪音,高频磁场及苯化合物作业的166名工人及对照组,采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85)制订的神经衰弱的临床工作用诊断标准进行检查,结果发现上述3种有害作用者的神经衰弱患病率分别为26.6%,35.4%及33.3%,经统计处理,上述三种有害作用者之间的神经衰弱综合征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较则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森田学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世纪初,日本作者森田正马发表了他对神经质心理疗法的研究,森田起初对神经衰弱运用 Beard 的观点进行治疗,对强迫观念和恐怖症用了催眠术和 Dubois 的说理疗法,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疗效。后来他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疗法。这个疗法在日本至今还在采用,并曾向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6.
门诊森田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神经衰弱门诊心理治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在心理咨询门诊中,以96例神经衰弱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门诊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科疗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周,对两组病人在入组前、治疗5周末、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后半年,进行了SCL-90的测试和临床疗效判定,然后使用统计软件对两组各治疗阶段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疗结束和追踪随访时的测试得分远低于对照组,疗效判定结果也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神经衰弱来说,门诊森田疗法是一种疗效显值得推广的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高校学生神经衰弱及重型精神病发病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高校学生神经衰弱及重型精神病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富景春,王志刚,白永贵,薛世平1985年我国首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区高等学校在校生及病休(退)学生中神经衰弱和重型精神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l’].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情况,作者...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神经衰弱患病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国内12地区神经症流行学调查相似的方法,对高校1693名大学生进行一次神经衰弱患病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神经衰弱患病率为5.1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从性别及年龄患病率顺位上分析,男性自18岁至24岁,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女性患病率无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神经衷弱”一词,首先由美国创用,迄今已逾一个世纪。1980年美国又宣布废除,理由是他们认为此病实质上是以躯体症状掩盖情感障碍的隐匿性抑郁症。本文作者近四年来对70例“神经衰弱”患者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取得显放。这些患者系:(1)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的神经衰弱诊断方法作山诊断;(2)他院确诊又久治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衰弱的病程、转归、结局。方法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和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确诊为神经衰弱病人68例,然后让其回归社会呈自然流动和生活状态。10年后用上述方法和诊断工具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实际随访43例。以神经衰弱临床相结局或仍保持神经衰弱症状者共32例(74.4%),其中5僦改诊为精神分裂症(11.6%),2例改诊为焦虑症(4.7%),2例改诊为抑郁症(4.7%),另外2例死亡(1例疑为抑郁症自杀,1例死于躯体疾病)。神经衰弱的痊愈率为84.4%,未愈率为15.6%。病程在3年以内者为75.0%,3~5年者为9.4%,超过5年者为15.6%。结论经过上述标准化诊断的神经衰弱,大部分仍以其临床相结局,有别于其他精神障碍,并提示神经衰弱大多数预后良好,病程多在3年内,它为一独立疾病实体,建议继续保留神经衰弱的诊断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