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传统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X射线检查以及检测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测定.因RF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当符合影像学诊断标准时骨质已破坏,故不利于RA早期诊断.近年来发现外周血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v,A-CCP)和维生素D浓度在RA早期即已发生变化[1].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外周血A-CCP和维生素D变化与RA疾病活动度、骨侵蚀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和62例非风湿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非RA组)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分析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的抗CCP抗体、RF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RA组患者,且RA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P<0.05);抗CCP抗体的特异度及阳性检测值显著高于RF(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检测值显著高于抗CCP抗体及RF(P<0.05)。结论抗CCP抗体及RF是RA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RA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与其他结蹄组织疾病的区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三种分型IgG、IgA及ISM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血清标本,包括32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加例未确诊的早期关节炎,30例健康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G、RF-IgA、RF-IgM,并随诊9个月。结果 RA组抗CCP抗体、RF-IgG、W-IgA、RF-IgM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F-IgG、RF-IgA、RF-IgM的相应指标。结论 抗CCP抗体存在于RA疾病的早期,对早期RA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抗CCP抗体检测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陈平  樊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2584-2585
目的比较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e peptide,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来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具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61例,健康体检者70例,CCP抗体采用ELISA法,AK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RF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单指标检测,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为72.13%,优于AKA及RF(P〈0.01);三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可提高至95.08%,并且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结论三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早期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而导致关节畸形和丧失劳动力。但早期诊断治疗可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破坏.改善预后。目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来判断,仅有的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检测,因不是RA特异性指标.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俊忠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81-681,64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而导致关节畸形和丧失劳动力。但早期诊断治疗可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破坏.改善预后。目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来判断,仅有的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检测,因不是RA特异性指标.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6例早期RA患者、132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以ELISA方法体外定量检测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速率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IgM,以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RF-IgA及RF-IgG,比较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与单独测定RF相比,联合检测RF和Anti-CCP抗体可提高敏感性(从80.2%升到85.4%),但特异性相当,均为70.3%.Anti-CCP抗体在单独测定中的特异性最高达98.1%,但敏感性最低为43.8%.RF及Anti-CCP抗体均阳性对RF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9.4%.结论:Anti-CCP抗体可作为RA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尤其是RF阴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8.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芸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4):327-328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51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35名其它风湿疾病患者的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评价二者诊断RA的价值。结果二种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抗CCP抗体为54.9%、94%,RF为58.8%、82.6%。两种检测方法之间无相关性,两者联合诊断RA的特异性提高。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良好的诊断特异性,与RF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 )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RA组180例、健康对照组59例的抗CCP抗体、RF血清水平,分析其在RA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RA组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组,两种比较间有显著差异(P<0.05),抗CCP抗体用于诊断RA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RF ,抗CCP抗体用于诊断RA的AUC为0.877(CI:81.7%~93.8%),敏感度为77.2%,特异度为91.6%。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抗角蛋白(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CCP)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40例非RA患者和4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并作比较。结果RA患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RF阳性率分别为82.5%、67.5%、90%,敏感性分别为82.5%、67.5%、90%,特异性分别为97.2%、95%、80%;非RA患者抗CCP抗体、AKA、RF的阳性率为分别2.5%、5%、32.5%;正常对照组1例抗CCP抗体弱阳性,2例AKA低滴度阳性。结论抗CCP抗体及AKA均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诊断指标,但抗CCP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AKA,联合检测抗CCP抗体、AKA、RF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8例(RA62例,非RA46例,及正常人30例)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测RF,并比较抗CCP抗体与RF对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51.8%,明显高于非RA组(3.21%)和正常对照组(0.0%),经t检验P〈0.05。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1%、46.2%,在62例确诊为RA患者的血清中抗CCP抗体与RF重叠阳性率为55.1%,两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视为新的RA血清学诊断指标,它与RA联合检测更能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抗CPA、RA33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我国常见的风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RA致残性较强,故早期诊断是防止关节畸形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的类风湿因子(RF—IgM型)特异性较差,所以郑州联合检测了254例RA患者的抗CPA、RA33抗体及RF,以探讨对RA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IgM-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7例非RA风湿性疾病患者,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用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 抗CCP抗体和IgM-RF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52.0%和56.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7.2%和84.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抗CCP抗体是RA诊断的高特异性指标,和RF联合检测有助于对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及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60例RA,30例非RA的其他风湿病患者,其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干燥综合征(PSS),强直性脊柱炎(AS),关节炎(OA)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中的抗CCP抗体。结果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为76.67%,特异性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5.83%,阴性预测值为80.56%;30例早期RA患者中25例抗CCP抗体阳性(83.33%)。抗CCP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AKA)(r=0.56,P〈0.05)及类风湿因子(RF)(r=0.36,P〈0.05)均有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能用于RA,特别是早期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早期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发展及早应用改善病程药物(DMARD)有助于控制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符合此标准的患者常已出现骨关节破坏,丧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而IgM类风湿因子(IgM-RF)又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近来发现的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Sa抗体、抗纤聚蛋白抗体(AFA)都对RA有较高的特异性,并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抗体的共同抗原决定簇为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可人工合成,以此为抗原测得患者血清中的抗抗体,.RACCP取得满意结果(敏感性68%,特异性98%)。我院2005年用ELISA方法开展抗CCP抗体检测,以探讨对RA的诊断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角质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 ,AKA )及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和抗II型胶原蛋白(ACII)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准确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名RA患者,30名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以上4种自身抗体,统计其阳性率,并比较这四项诊断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RF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低;以ACCP和ACII的特异性最好。试验的诊断准确性为ACCP>ACII>AKA=RF。结论当有RF、ACII或ACCP、AKA 3种或3种以上抗体阳性时,特异性可达100%。4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 RA 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 RA 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2例RA患者、68例非RA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G6PI、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浓度,。用四格表分析评价G6PI、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 G6PI浓度:RA患者为(3.49±2.11mg/L),非RA患者为(0.136±0.067mg/L),健康对照组为(0.113±0.043mg/L)。RA患者血清中G6PI浓度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患者中G6PI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和RF(P〈0.05),而特异性低于抗CCP抗体高于RF(P〈0.05)。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G6PI浓度与类风湿因子(R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与CCP抗体无相关性(r=0.203 P〉0.05)。结论 G6PI抗原是独立于抗CCP抗体之外的又一RA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在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90例RA患者、80例非RA其他免疫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RF、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在RA患者中,RF的阳性检出率最高(70.0%),抗CCP抗体略低(67.8%),抗RA33抗体最低(36.7%)。三种抗体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分别为RF 70.0%、82.7%;抗CCP抗体67.8%、97.6%;抗RA33抗体36.7%、90.9%。RF和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抗RA33抗体(P〈0.01),但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特异性均显著高于RF(P〈0.01),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F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抗CCP抗体对RA诊断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是诊断RA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致残性免疫性疾病。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RA分类标准认定通过临床表现、X线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进行诊断。但实践中,早期RA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性常不典型,且RF的特异性较差。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对RA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抗角蛋白抗体(AKA)也能辅助诊断RA。本文拟探讨抗CCP抗体、AKA及RF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RA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及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并对3种抗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5例RA患者RF、抗-CCP、AKA阳性率分别为74.6%、68.1%、45.9%;138例非RA组患者RF、抗-CCP、AKA阳性率分别为14.5%、3.6%、1.4%;RF、抗-CCP、AKA对RA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5.5%、96.4%、98.6%;三者联合时敏感度89.2%,特异度99.3%.抗-CCP和AKA抗体在RF阴性的RA患者中分别有42.6%和14.9%的阳性率.结论 联合检测RF、抗-CCP及AKA抗体可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