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区2000~2009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预测未来急性肝炎发病趋势.方法 对某区2000~2009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住人群发病率呈平稳下降,至2009年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水平(12/10万),而外来流动人群发病率趋势有升、降起伏变化,且发病率处在一个较高水平(62/10万);发病呈20~40岁年龄段单峰性升高曲线;十年间,甲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而乙型肝炎发病呈稳中有升趋势.结论 今后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重点在:(1)外来流动人口;(2)探讨青壮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社区综合防治方案;(3)用出生队列研究的方法对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人群免疫效果进行中、长期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2004年~2005年围产儿的死亡情况,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 Fox2 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353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3‰,不同年份的围产儿死亡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25.58,P<0.01);男性围产儿死亡率7.92‰,女性围产儿死亡率为5.0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9.64,P<0.01)。结论:长沙市某区的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男女围产儿死亡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佛山市某区2015至2019年的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出生缺陷在不同街道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措施以控制当地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对佛山市某区2015至2019年10个镇街的围产儿检测信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数据包括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类型占比等.结果 2015至2019...  相似文献   

4.
选取上海市某区下辖21家医院在2007年至2009年间发生的医疗纠纷投诉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并重点对2009年案例在各医疗机构及其科室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统计分析,明确了不同医疗机构及科室的医疗纠纷发生特点和规律,希望对医疗纠纷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某区6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该区参加免费体检的65岁及以上体检者20502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BMI人群的MAFLD患病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六城市3种不同举办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深入访谈、自填式机构问卷、查阅政府资料及网站相结合的三角测量法,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主题框架法对定性资料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09年,医院办、私人办和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平均门诊量增长率分别为16.76%、42.36%、422.75%;2009年至2010年分别是11.99%、52.05%、58.55%;2008年至2010年社区中心门诊量可能不受门诊次均费用(P>0.05)、举办模式(P>0.05)影响;2010年社区中心门诊量可能与社区中心大中专学历人数(P<0.01)、医生总数(P<0.05)有关;首诊入社区报销比例提高的政策使社区中心的平均门诊量得到增长数年据不同前从2008年至2010年间得到的增长.结论政府办模式对社区中心门诊量增长有促进作用,医疗保险政策有助于提高社区中心门诊量,社区中心的首诊地位已经逐步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三甲医院2008—2017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在长沙市某医院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该院10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某医院10年间的平均剖宫产率为50.0%,而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多胎妊娠、孕次≥4次、异常胎方位、胎儿出生体重较重为剖宫产危险因素,经产妇为剖宫产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市某医院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影响剖宫产的因素较多,需制定安全降低剖宫产率的策略和措施,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彭国华  闫美娟  肖引  陈芳  陈江 《现代医学》2012,40(3):292-294
目的:调查2008至2010年我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至2010年抗肿瘤药的使用品种、消耗数量、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对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进行分析.结果:2008至2010年3年间,我院抗肿瘤药的用药频率、用药金额均逐年增加,日均费用较低.结论:我院3年间抗肿瘤药物的用药趋势基本平稳,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减少和杜绝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长沙市2004~2009年献血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临床用血量快速增长,至2008年增速减缓.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有利于血液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0.
赵学燕 《华夏医学》2012,25(5):708-709
目的:分析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早产儿出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中早产的病例,共504例,对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4例住院分娩中胎膜早破218例,占43.25%;胎位异常42例,占8.33%;多胎妊娠37例,占7.34%;前置胎盘21例,占4.17%;妊娠期高血压19例,占3.77%.结论: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预防胎膜早破,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综合管理对降低2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便于社区全科医师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全科医师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8月在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既往病史中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人群(n=1 627)的体检资料。依据《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中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2)-1〕和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GFR<60 ml•min-1•(1.732)-1〕。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SUA)、尿蛋白定量(U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27例患者中,糖尿病肾脏疾病10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占6.39%。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年龄、腰围大于单纯糖尿病组,收缩压(SBP)、BMI及高血压史发生率、高脂血症史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舒张压(DBP)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患者LDL-C、HDL-C低于单纯糖尿病组,SUA、UP阳性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年龄〔OR=1.171,95%CI(1.133,1.211)〕、高血压史〔OR=1.892,95%CI(1.070,3.344)〕、高脂血症史〔OR=1.719,95%CI(1.077,2.742)〕、SUA〔OR=8.962,95%CI(5.490,14.629)〕、UP〔OR=8.087,95%CI(4.145,15.779)〕、中心型肥胖〔OR=2.457,95%CI(1.616,3.736)〕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SUA、UP、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要加强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同时建议将UP检测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监测指标体系中,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2.
苏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148-149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67,95%CI:1.56~3.73)、孕前BMI≥28kg/m2(OR=1.79,95%CI:1.18~2.48)、流产次数≥2次(OR:2.08,95%CI:1.16~2.43)、高血压家族史(OR=1.45,95%CI:1.64~3.72)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107,95%CI:1.398-3.861)、孕前BMI≥28kg/m2(OR=1.769,95%CI:1.318~2.392)和高血压家族史(OR=1.626,95%CI:1.215~2.284)为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 (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BMI(OR=1.194,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95%CI:1.025-25.496,P=0.047)和双胎妊娠(OR=5.129,95%CI:2.377-11.067,P<0.01)是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与新鲜移植周期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OR=0.422,95%CI:0.219-0.814,P=0.010)是晚期流产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既往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高BMI和双胎妊娠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FET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缺陷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在广州市天河区16家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期出生缺陷患儿作为病例组,以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8.47‰,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放射线接触史(OR=2.205,95%CI:1.178~3.481,P=0.011)、孕期吸烟(OR=1.899,95%CI:1.270~2.839,P=0.002)、母亲先天性疾病史( OR=2.124,95%CI:1.243~3.629,P=0.006)、孕出生缺陷儿史(OR=3.893,95%CI:2.319~6.535,P<0.001)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孕期经常摄入优质蛋白(OR=0.874,95%CI:0.768~0.994,P=0.040)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体重指数(BMI)对不孕女性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20 年6 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施行IUI 治疗的3 707 例患者的周期资料,按照BMI 分为3 组,A 组(正常 体质量组18.5 kg/m2≤BMI<23.0 kg/m2)、B 组(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C 组(肥胖组BMI≥25.0 kg/m2),比较各组间 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方案中,3 组间自然周期方案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 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 与活产率无关,B 组(OR=1.161,95% CI:0.861~1.565,P=0.328)以及C 组(OR=1.003, 95% CI=0.761~1.322,P=0.948)与A 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注促排药物(OR=1.425,95% CI:1.026~1.980,P=0.035) 以及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OR=1.366,95% CI:1.038~1.796,P=0.026)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肥胖(OR=2.784,95% CI:1.471~5.267,P=0.002)以及继发性不孕(OR=3.048,95% CI=1.454~6.389,P=0.003)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以及继 发性不孕为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促排药物可提高不孕患者IUI 活产率。  相似文献   

17.
戴恩成  张峰  马士学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22-1223
目的探讨滕州市城区人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5~6月,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1:1配对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脂肪摄入、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其OR值分别为3.60、1.65、4.06、1.60、2.08和3.71。结论高血脂、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脂肪摄入多、体重指数大、腰臀比大者易患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女性肺癌患者208例和对照组208例。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居住史、饮食习惯及结构、吸烟和饮酒史等。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按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和教育程度调整。结果室内烹调油烟(OR=4.405,95%CI=2.243~8.644)、家庭(OR=2.009,95%CI=1.262~3.200)和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2.630,95%CI=1.270~5.446)、使用农药(OR=2.394,95%CI=1.212~4.726)是女性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经常食用新鲜水果(OR=0.175,95%CI=0.078~0.395)、饮茶(OR=0.565,95%CI=0.335~0.952)、经常进行锻炼(OR=0.455,95%CI=0.266~0.780)以及初潮年龄〉16岁(OR=0.536,95%CI=0.299~0.959)则是肺癌的可能保护因素。结论改善住宅通风、安装抽油烟机,增加新鲜水果摄入和饮茶有助于预防肺癌。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近年来AP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胰腺假性囊肿(PPC)是AP的常见并发症,AP并发PPC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目前临床上尚无敏感指标有效地预测PPC的发生。目的 探讨AP并发PPC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控,积极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6-2018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AP患者57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48 h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并发症(腹腔积液、胸腔积液)、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AP患者根据是否并发PPC,分为病例组78例(13.7%)和对照组493例(86.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并发PPC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严重程度分级、病因、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胰腺炎发作史、糖尿病病史、清蛋白(ALB)、脂肪酶(LIP)、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MCTSI评分、BISAP评分、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4.662,95%CI(1.520,14.304)〕、饮酒史〔OR=3.686,95%CI(1.701,7.987)〕、既往胰腺炎病史〔OR=1.448,95%CI(1.068,1.676)〕、糖尿病病史〔OR=3.741,95%CI(1.927,7.260)〕、D-二聚体〔OR=1.483,95%CI(1.283,1.714)〕是AP并发PP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BMI高、饮酒史、既往胰腺炎病史、糖尿病病史、D-二聚体高是AP并发PP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的AP患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上海社区常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建立痴呆早期社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属于“上海老年脑健康队列研究”中的徐家汇街道老年人认知功能调查研究。2016年7月—2017年6月,选取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的塘子泾社区、徐汇新村社区、泰东社区、零陵社区、南丹社区老年人1 033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状况、受教育时间、职业性质)、生活方式和习惯(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运动情况、饮食习惯、业余爱好、右利手情况、睡眠异常情况、饮食异常情况)、BMI、主诉症状(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主诉情绪低落、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主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创伤史。调查上海社区常住老年人MCI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33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3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 033例社区居民中MCI老年人430例,MCI患病率为41.63%。MCI老年人与正常老年人受教育时间、职业性质、饮茶史、运动情况、业余爱好情况、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率、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率、高脂血症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OR=2.324,95%CI(1.538,3.511)〕、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OR=1.667,95%CI(1.258,2.209)〕是社区老年人发生MCI的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时间〔OR=0.953,95%CI(0.913,0.996)〕、职业性质〔OR=0.695,95%CI(0.501,0.964)〕、业余爱好〔OR=0.723,95%CI(0.533,0.981)〕、高脂血症史〔OR=0.706,95%CI(0.536,0.929)〕是社区老年人发生MC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上海社区老年人MCI患病率较高,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主诉或知情人诉记忆下降、主诉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保护因素包括受教育时间长、职业性质为脑力劳动、有业余爱好,可据此结果在社区内建立初步的痴呆早期干预模式。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有高脂血症史可能是MCI的保护因素,但其和MCI之间的关联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