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经见过一幅世界精神卫生联盟的宣传画,其中有这样两个画面:左边是一位女士腿上缠着绷带,周围很多朋友嘘寒问暖,气氛融洽;右边是那位女士一脸愁容,气氛冷冷清清。画下的说明是,如今,她得了抑郁症,而昔日关心她的人却不见踪影。 画面反映了一个人人皆知而不受重视的现实:全社会充满了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冷漠或误解。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也不会帮助精神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清早,有位警察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了测速仪,发现其速度竟然超过了汽车!他惊呆了,有点不敢相信一个人能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骑车人还浑然不知,他越骑越快,一闪而过。警察把骑车的人拦住,车手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孩子,他叫斯卡斯代尔,  相似文献   

3.
清风 《校园心理》2006,4(12):24-25
有一位美国理疗医生,在他的候诊室里挂着一张漫画,这张漫画是该诊所开张时他的一位朋友赠送的礼物。画上有一个病人正俯卧在床,一名理疗医生在给他按摩脊椎,由于推拿过猛,竟把病人嘴里的假牙推出了口腔,那假牙还没有落地,正在空中飞舞。这样的开张礼物,对中国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习惯赠送“财运亨通”、“招财进宝”字画的中国人绝不会送这样的“咒”礼,这样的不祥之物。可美国人却不一样,赠画者幽默,理疗师也幽默,他自信不会把病人的假牙推出口腔,也相信这幅画不会吓走病人,所以他把这幅想象力丰富而又有警戒作用的漫画挂在那里以博得大…  相似文献   

4.
《校园心理》2006,4(8):29-29
社会心理学家阿龙森通过实验证明了什么样的人更受欢迎。他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四位选手.两位才能出众,而且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饮料。  相似文献   

5.
论心直口快     
有位读者写信给我说,他是个直心肠的人,有话肚子里存不住,非得说出来才感到痛快,憋在心里十分难受。可是,这样就得罪了一些人。他发现,有的同事明明有意见,当面不说,背后说,结果这样的人际关系却比他好,这位读者觉得自己吃亏了,他来信问我该怎么办好?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位女教师年轻貌美、和蔼可亲、气质高雅,班里的男生都喜爱她,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她的重视、她的关爱。这位女教师最喜欢班上一个名叫查理·罗斯的男生,在毕业典礼上让他致辞,还当众热烈地亲吻了他,向他表示祝贺,祝愿他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位小同学的强烈嫉妒,他并不以  相似文献   

7.
晨瑞 《校园心理》2007,5(4):17-17
<正>你见过将情感“穿在脚上”的人吗?也许你会说:“真是奇谈怪论,情感又不是鞋,怎么能穿在脚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人,只不过我们都不知道她(他)将情感穿在了脚上。我的一位朋友小李就是这样的人,而且我还知道他是如何将情感“穿”在脚上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王刚 王刚是一家投资公司的事业部总监助理,任职六年,—直兢兢业业,对本部门以及其他都门中的问题都积极地献言献策。他雷厉风行、高效率的作风让很多人佩服,公司大部分人都知道事业部有他这样一位能人。  相似文献   

9.
有关催眠     
王敏 《校园心理》2005,3(12):57-57
1.被催眠的人会做出违法的事来吗?有的同学在电影中见过这样的情节:一位邪恶的催眠师将人催眠,然后指使他去杀人放火。这种事情有没有可能发生呢?据研究,这样的情节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并不反对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但过分强调个人,而忽略了别人的存在,迟早是要吃苦的。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职业棒球的投手,球速快,打球得心应手,对手很难打到他的球。他的声望如日中天,所有球迷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有一天,他的手被几个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们单位给职工搞福利,每人分了10斤花生油,与他同办公室的同事当时没把花生油带回家,过了些日子,发现那桶花生油不见了,同事说油被人偷走了。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尽管他没拿那桶油,可老觉得那位同事看  相似文献   

12.
快乐秘诀     
一位弱冠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智者。 他问:“有什么秘诀让我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让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真是很难得。很多比你年长许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于是就让他们去吧。”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一次雪后和朋友一起出门,在大街上看到一位中学生因路滑摔倒在路上,本想靠边绕行,但看他抱腿疼痛的样子,我和朋友对视一眼,怜悯之情由心而生,连忙上前把他和自行车扶起,  相似文献   

14.
曾经,我听一位长者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术而闻名遐迩。他曾创造过许多奇迹,经整形把许多面容丑陋者变成了漂亮的人。然而,他却发现,有不少接受手术者,虽然为他们所做的整形手术非常成功,但是他们仍抱怨手术没有成效,自感面貌依旧。  相似文献   

15.
正谈对偏执型人格的治疗,似乎隐含着一种意味:如果一个人是偏执型人格,那他必然是有问题的,是需要被治疗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这出于他曾经独特的经历,以及通过这种模式会帮助他渡过人生早期的难关。只有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人格模  相似文献   

16.
有个听来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相似文献   

17.
救命的微笑     
在澳大利亚悉尼港,有一位叫唐.里奇的人,他的家位于临海悬崖的附近。从悬崖之上放眼眺望,美丽的悉尼歌剧院,雄伟的海港大桥尽收眼底。然而这样的观景佳处,却成了自杀者的"天堂"。50年前,30多岁的里奇为此事心急如焚,于是他辞去推销员的工作,自愿守护着"自杀崖",劝阻欲自杀的人。  相似文献   

18.
志菲 《心理与健康》2007,(10):56-57
在北京,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就是起伏跌宕的现代中国历史风云的一个折射,而他本人也曾经是一  相似文献   

19.
所惧·所往     
一位熟人,曾在单位有个一官半职,这么个职位,搁一般人身上,也只有为单位尽义务的份。可是到了他这儿,却成了"聚宝盆"。案发后,办案人员感慨:这人胆子也太大了,没有他不敢弄的钱。一位同学,虽位高权重,却惧内,下班回家迟到半小时,也要向妻子出具书面说明和保证。业余时间,被妻子关在家里练书法、看书。这样多年坚持下来,他不但官誉很好,而且还写出了几篇颇具学术水平的论文,书法作品也获得国家级奖项。  相似文献   

20.
电休克治疗又称电痉挛治疗,是用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精神科病人在进行治疗时,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和不合作情况,特别是在进行电体克治疗时不合作屡见不鲜。为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提高疗效,我们根据精神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心理诱导,取得效好效果。1临床资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我院初次做电休克治疗的病人,共10o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47岁,平均为33.5岁。职业:工人20人、现役军人4人、待业青年6人、在校中学生2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6人、大专7人、中专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