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菌,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在人体肠道内广泛存在,依其黏附和侵袭性产生毒性,并且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毒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证明,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病率高且难以治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失调与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已经被确定为肠道微生物群中的病原体,有助于结直肠发生癌变。本文综述了Fn诱导CR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包括毒力因子、慢性炎症、miRNA、免疫调节和肠道代谢物,并描述了Fn在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筛查与新兴免疫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过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引起多种肠道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许多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参与了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的文献,就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概括,为未来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具核梭杆菌(Fn)感染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差异。同时根据肿瘤分期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期组(39例),B期组(31例)及C期组(30例),对比3组间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组间,Fn感染率分别是41.03%、70.97%和93.33%,而Fn DNA含量分别是(55.12±5.79)×108/L、(62.16±6.78)×108/L、(66.23±6.17)×108/L,3组间Fn感染率和Fn DN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C期组Fn感染率及Fn DNA含量最高;且经相关性分析发现,肿瘤分期与Fn DNA含量存在相关性(r=0.756,P﹤0.05)。结论 Fn感染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临床应对Fn感染引起重视,Fn感染可作为辅助结肠癌患者进行病理分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7.
GLOBOCAN 2012显示,全球约有140万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和胃癌)新发病例,位于肺癌和乳腺癌之后;死亡约112万人,仅次于肺癌。全球74.36%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其中中国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4.60%。全球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且男性高于女性,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本文以最新数据就全球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和胃癌)的流行病学趋势作一综述,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病因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CB微核法在辐射效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CB微核法观察了3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细胞率的变化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放疗后患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累积剂量间呈线性正比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MNF=39.27+0.71x,YMNCF=34.05+0.58x,其R^2值分别为0.9720,0.9782(P〈0.01),有较好的拟合度。其中1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疗效较优的6例微核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用CB微核法观察了3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细胞率的变化及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放疗后患者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与累积剂量间呈线性正比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MNF=39.27+0.71x,YMNCF=34.05+0.58x,其R2值分别为0.9720,0.9782(P<0.01),有较好的拟合度。其中10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疗效较优的6例微核率明显高于疗效差的4例(P<0.01),提示机体或局部肿瘤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微核率的改变与疗效有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