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浙派中医”骨伤医家姚新苗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及思路。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1月—2018年8月姚新苗名中医治疗膝痹病的医案,经过筛选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以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为基础,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膝痹病患者的有效处方192则,药物193味。姚新苗治疗膝痹病善于使用经方,最常用的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频数分析得出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牛膝、桂枝、土茯苓、甘草、生地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归肝、脾、肾经为主。结论:姚教授治疗膝痹病注重使用经方,主张标本兼治,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姚新苗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姚新苗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运用Excel 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1.1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71 张处方,使用药物199 种。频次≥ 100 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型、瘀血停滞型、肝郁气滞型、湿热痹阻型、寒湿凝滞型;使用频次前10 位的药 物为怀牛膝、大枣、柴胡、生姜、黄芩、炒白芍、姜半夏、茯苓、续断、甘草。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各证型支持 度靠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熟地黄-山药、当归-川芎-炒白芍、姜半夏-柴胡-黄芩、黄芩-柴胡、桂枝-防风-炒 白芍;对整体用药前30 位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 类有效聚类组合,分别为六味地黄丸加减、柴胡 类方加减、当归芍药汤加减。结论:姚新苗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调整体观念,用药注重补肾、疏肝、健 脾、活血。  相似文献   

3.
正骨质疏松属于骨痿、骨痹范畴,以肾精亏虚为本,瘀血等痹阻经络为标。骨质疏松性疼痛,是治疗的难点,尤其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随着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患者逐渐增多,西医抗骨质疏松治疗虽然可以增加或维持骨密度,但如何真正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防止"脆性骨折",改善生活质量,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姚新苗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相似文献   

4.
杨淑慧  丁吉善  陈丽平 《新中医》2019,51(11):35-39
目的:探讨治疗痹证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治疗痹证、科研人员研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2015版收载治疗痹证的中成药,将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运用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42种,涉及药物150味,用药总频次468次;提取证素10个,前3位分别是湿、风、寒;药物按功效归为18类,祛风湿药最多,其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频次≥5的高频药物共30味,前10位分别是牛膝、当归、防风、甘草、独活、木瓜、苍术、川乌、川芎、桂枝;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联药对23组,三联药对55组,其中核心药对4组,分别是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白术+羌活+防风、茯苓+秦艽+防风;聚类分析得到有意义的聚类组7组,体现了补虚+祛风湿、解表+益气活血、解表+祛风湿、清热祛湿+通络、祛风湿+补虚+活血的配伍特点。结论:《中国药典》收载治疗痹证的中成药以治疗风寒湿痹为主,针对风湿热痹的中成药较少;临床治疗多以祛风湿、补虚、活血为基本治则,兼以解表、清热、利水进行配伍组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治疗眩晕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现代临床治疗眩晕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整理治疗眩晕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眩晕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437首治疗眩晕方剂的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0个,新处方20个.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眩晕方剂组成,发现组方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国医名师姚新苗教授,从事中医骨伤、康复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四十余载,提出了骨质疏松症“因虚致瘀,亏瘀致痿”的致病理论,并创制补肾活血方——益骨汤分级诊疗骨质疏松症,形成了益骨汤联合传统中医功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案;提出“骨筋经”理论、以“针药功”三法并用分期分度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柱相关疾病的新策略;强调导引练功治未病,注重“古今相融、中西交融”,倡导骨筋经动态平衡观,形成“以筋为主”“荣经为先”的学术思想;践行“针药功结合”的中医综合治疗技术,形成“理筋为先,针药并重,结合正骨调曲,练功贯彻始终”的治疗主干线。文章就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作了介绍,并附相关医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医案的核心用药情况,认识叶天士辨治痹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痹证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通过分层切片算法的应用,进行《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病案数据的目标关键词频率统计的计算。利用Cytoscape可视化,提取医案的中药及药物性味归经规律。结果:卷七痹所载55例医案,共有处方79条,共使用中药122种。叶天士常用茯苓、桂枝、白术、当归等药物辨治痹证。叶天士治痹喜用温药、寒药、平药维多,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次之。用药归经方面,叶天士治痹注重调肝、肺,其次为调脾、肾、胃、心。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的4种痹证进行总结发现:4种痹证在补气、养血、健脾、祛湿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且各有特色及不同侧重。结论:叶氏在辨治痹证时,学宗《内经》,尊经不泥,重视脾胃,培补中焦,认为痹证多病久入络,善用虫药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姚新苗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姚新苗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病例处方,用SPSS17.0、SPSS Clementine11.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姚新苗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证型为肾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关联规则挖掘出证型与药物之间的强关联规则13条,频数分析得出最常使用的药物为盐补骨脂、骨碎补、枳壳、丹参、山药。结论:姚新苗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丰富,注重补肾及活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237例医案中,治法以通络与养营为最常用,药物以当归、秦艽、桑枝、牛膝应用最多,药物间关联分析以当归与牛膝、秦艽与桑枝、秦艽与牛膝的支持度最高,续断对当归的置信度最高。结论:阐释了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和用药基本规律,为痹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孟河医派开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医e百文献数据库,对治疗痹证的方剂进行整理,运用R语言统计软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治疗痹证的方剂434首,参与组方的中药为233种,出现的药物总频次4372次。治疗痹证的中药中核心药物有15味,分别为防风、当归、牛膝、附子、甘草、川芎、羌活、独活、茯苓、麻黄、细辛、白术、桂心、萆薢。治疗痹证的药物以祛风湿药和解表药为最多,在药性方面以五味中的辛、苦、咸为主,四气中以温、寒、平最多,而在归经中,又以归肝、脾、肺、肾经为主。对药物频次排名前3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药性及归经为5类;因子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潜在的药物组合5个、药对20个。结论:治疗痹证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防风、当归等解表及活血化瘀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药物的性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多归肝脾肾经。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总结古代中医治疗痹证的规律,获得治疗痹证的基础方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黄飞翔主任医师诊治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黄飞翔主任医师治疗心悸的门诊病例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层次聚类分析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录病例106例,包含215首处方,涉及86味中药,共2 440味次。频次≥34次的药物排前10位依次为炙甘草、陈皮、生地黄、枳壳、龙骨、牡蛎、川芎、丹参、党参、茯苓。中药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入肝、心、脾经。高频药物中功效分类排前5位依次为安神、化痰祛湿、补气、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2组高频药物组合,排前3位依次为龙骨-牡蛎、炙甘草-生地黄、丹参-党参。基于复杂熵层次聚类分析挖掘出新处方4首。结论:黄飞翔主任医师治疗心悸擅用安养心神、清热化痰、疏肝解郁、益气养心、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王帅  厉欢松  屠晶晶  张晋 《新中医》2023,55(16):105-110
目的:基于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沈力教授治疗胃癌的医案进行研究,探索胃癌的病机与治则治法,总结沈力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沈力教授2018 年9 月1 日—2021 年8 月31 日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门诊诊治的全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得资料输入Microsoft Excel 中建立方药数据库,录入所有符合标准的处方药物、功效等,应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及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药物的药味、药性、功效等进行频数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获得1 213 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15 种,总用药频次18 793 次,用药频率>50%的中药有10 味,依次为枸杞子、南方红豆杉、炙甘草、炒山楂、绞股蓝、炒稻芽、佛手、炒麦芽、徐长卿、猫人参。用药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归脾、胃、肝、肺经。药物功效以补虚、清热解毒、消食为主。经聚类分析,获得9 个聚类方。经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核心方组成为南方红豆杉、炙甘草、枸杞子、炒山楂、绞股蓝、炒稻芽、炒麦芽、徐长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猫人参、佛手、藤梨根。结论:沈力教授治疗胃癌用药,以补虚、清热解毒、消食、缓解症状为重要组成,四者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现有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现有文献数据库中所有中药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搜集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复方,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板块中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纳入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并且得出核心组方。结果:共纳入122篇文献,包含122首中药复方,132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防风、陈皮、茯苓、白芍、柴胡。所有中药中平性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温性、微寒及微温。药味以甘味为主,辛味、苦味、酸味、淡味次之。药物归经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肝经、胃经。结论:肝郁脾虚证IBS-D的治疗应当在疏肝健脾之品中酌加驱散风邪之药,重视寒热的兼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用药经验,分析银屑病湿热证用药规律,将中医理论与中药药理相结合,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方法:以“银屑病”为关键词,以“湿热证”为主题词,在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1998年-2012年万方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料内检索,重复文献除外。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了用于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和基本方。结果: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中草药共87味,基本方17首。土茯苓、白鲜皮、黄芩等23味中药治疗银屑病湿热证使用频率较高,属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药。药物归经主要归肝经,在治疗银屑病湿热证应重点从肝经论治。结论: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的主要方剂为: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黄连解毒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分析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数据库,将检索结果导入NoteExpress文献管理系统,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规范中药名称、格式,建立文献、方剂及中药信息表,利用Excel、SPSS 23.0对所得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频数统计、聚类分析等。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29篇,共涉及方剂123首,中药144味,累计频数1 395次,单味药统计分析可知,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中补气药尤甚。夏枯草、黄芪、浙贝母、白术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多为性温者,多属味苦、甘、辛,多归肝、脾、肾经。对38味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常用药对及4个药物聚类组合,归纳总治则为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补益脾肾。结论: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多分期分证论治,以疏肝解郁为本,根据疾病进展分期分型兼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温阳利水、补益脾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探析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3年至2018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中相关中医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医治疗PCOS的整体证型及临床用药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2篇,方剂284首;②涉及证型共37种,其中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证、痰湿证、肾虚痰瘀证,共占43.31%;③涉及病位要素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脾;涉及病性要素以血瘀、痰、湿为主;④涉及药物193味,按功效共分为16类,补虚药占41.44%,活血化瘀药占16.20%,化痰祛湿药占14.90%;⑤中医治疗PCOS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为主,辛、苦次之。结论:PCOS病因病机复杂,以肾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治疗以补肾活血、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7.
喻昌在《医门法律》一书中探讨了痹证的证候处治,收录了“附痹证诸方”21首,崇经典,创新意,认为治痹以“开通阳气,补养阴血”为贵。该文就《医门法律》中的痹证处方用药,从扶正固本,多重气血;通络止痛,以通为要;详察寒热,不可执一等方面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半夏不同炮制品辨证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数据库中近10年半夏治疗失眠的文献,Excel软件构建半夏不同炮制品治疗失眠的方剂数据库,SPSS 26.0频次分析失眠的中医证型、配伍药物及其功效与性能,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Modeler 18.0插件关联规则分析半夏不同炮制品核心配伍药物及组方。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25篇,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为半夏治疗失眠常用炮制品,尤以法半夏最常用。3种炮制品均多用于痰热扰心、痰湿内阻、肝气郁结型失眠,配伍味甘苦辛寒,归肺、脾、心、肝经的补虚、清热、安神之品,常组成温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使用,剂量6~30 g,法半夏-茯苓-酸枣仁、姜半夏-大枣-党参、清半夏-黄芩-柴胡为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总结了半夏治疗失眠常用炮制品的配伍组方应用规律,为中医药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半夏治疗失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