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测定老年和成年患者依托咪酯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9~80岁,体重指数20~30kg/m2,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19~64岁)和老年组(65~80岁),每组20例。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5min后,静脉注射0.3mg/kg的依托咪酯,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罗库溴铵行气管插管。雷米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2。结果0.3mg/kg依托咪酯诱导时,老年组和青壮年组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的Cp50分别为4.11μg/L和3.37μg/L,95%可信区间分别为3.90~4.34μg/L和3.02~3.75μg/L。结论老年和青壮年患者在复合0.3mg/kg的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分别为4.11g/L和3.37μg/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56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两组:男性组(M组,n=31)和女性组(F组,n=25)。静脉注射环泊酚,待BIS≤60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1分后,依次静注阿芬太尼30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1 min后插入气管导管。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定义为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或插管后2 min内MAP或HR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根据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设定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相邻剂量梯度为1∶1.1,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不同性别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M组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311 mg/kg(95%CI 0.278~0.338 mg/kg),ED95为0.380 mg/kg(95%CI 0.349~0.530 mg/kg);F组环泊酚复合阿芬太尼时抑制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2 mg/kg(95%CI 0.172~0.279 mg/kg),ED95为0.324 mg/kg(95%CI 0.284~0.665 mg/kg)。
结论 复合阿芬太尼时环泊酚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分别为0.311 mg/kg和0.242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胃镜检查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阿芬太尼(30 s内推注完毕),随后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靶控浓度为3μg/m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为0分时置入胃镜。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阿芬太尼剂量(初始剂量为4.5μg/kg),如出现胃镜置入阳性反应,则下一位患者增加剂量至高一级,否则降低剂量至低一级,剂量梯度为0.5μg/kg。胃镜置入阳性反应标准:胃镜置入时或1 min内患者出现呛咳、恶心和(或)发生体动反应。研究过程中出现7次折返则停止试验。计算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单次静脉推注阿芬太尼抑制胃镜检查患者置入反应的ED50为4.70μg/kg(95%CI 3.92~5.79μg/kg),E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35 mg/kg,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为0分时,给予阿芬太尼5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定义为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否则为阴性反应。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设定相邻剂量梯度为0.05 mg/kg,若出现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升高1个剂量梯度;反之降低一个剂量梯度,观察到第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交叉点时终止试验。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患者35例,其中阳性反应15例(43%)。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206 mg/kg(95%CI 0.13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依托咪酯的ED50和ED95。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5~78岁,体重45~76kg,ASAⅠ~Ⅲ级。预先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3μg/kg,然后注射依托咪酯0.20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依托咪酯的剂量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起始剂量为0.20 mg/kg,胃镜检查患者反应阳性标准: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出现躁动、皱眉、吞咽、呛咳等。相邻间隔剂量为0.05 mg/kg,当出现七个交叉点终止研究。应用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依托咪酯ED50和ED95及95%CI。结果依托咪酯ED50为0.17mg/kg,95%CI为0.14~0.21mg/kg,ED95为0.23mg/kg,95%CI为0.20~0.42mg/kg。结论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ED50、ED95分别为0.17mg/kg和0.23mg/kg。  相似文献   

6.
依托咪酯是临床常用短效静脉麻醉药,起效快、安全界限大、ED50/LD50.比值为26.4、清醒迅速、对呼吸无明显抑制、无术中知晓是其突出优点[1].瑞芬太尼是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2].本试验拟研究不同剂量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病人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合羟考酮时老年患者无痛宫腔镜检查依托咪酯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34例2017年8—11月行宫腔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年龄66~74岁,体重45~58 kg,ASAⅡ或Ⅲ级。静脉给予0.06 mg/kg羟考酮,2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患者意识消失后行宫腔镜检查。采用Dixon's up-and-down法计算依托咪酯的ED_(50)。设定依托咪酯0.2 mg/kg为初始剂量,如果检查中出现皱眉或体动反应,下一患者增加剂量,反之降低剂量,相邻剂量比为1∶1.2。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依托咪酯ED_(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复合羟考酮时老年患者无痛宫腔镜检查依托咪酯ED_(50)为0.21 mg/kg(95%CI 0.18~0.25 mg/kg)。结论复合羟考酮时老年患者无痛宫腔镜检查依托咪酯的ED_(50)为0.21 mg/kg。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抑制患者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咪达唑仑镇静下瑞芬太尼抑制患者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成年女性患者36例,ASAⅠ级,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1 mg/ks 10 min后,第1例快速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后以0.1μg·min-1·kg-1静脉输注,若未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则下一例瑞芬太尼降低0.1μg/kg,速率降低0.01μg·min-1·kg-1,直至第n例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将第n例和第n=1例剂量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剂量,以0.05μg/kg和0.005μg·min-1·kg-1为梯度进行调整.根据对直接喉镜显露声门及气管插管操作的反应及镇静评分评价是否发生气管插管反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分析ED50及其95%可信区问.结果 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计算瑞芬太尼抑制清醒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62 μg/ks,概率单位转换法计算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3(0.54~0.70)μg/kg.未发生气管插管反应的19例患者中,有18例对气管插管耐受良好,并可对言语指令作出正确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操作均无不良记忆.结论 咪达唑仑0.1 mg/kg镇静下,快速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62 μg/kg后以0.062 μg·min-1·kg-1静脉输注可为50%的患者提供较好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且无气管插管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选择23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2 min内最高的SBP和/或HR高出基础值15%为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5 ng/ml.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3.06 ng/ml,95%CI为2.56~3.47 ng/ml;相应的EC95为3.85 ng/ml,95%CI为3.45~6.64ng/ml.结论 复合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3.06 ng/ml和3.85 ng/ml.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患儿无痛皮肤磨削术中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行无痛皮肤磨削术患儿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5~10岁,BMI 12~20 kg/m2,ASA Ⅰ或Ⅱ级。所有患儿均给予丙泊酚2 mg/kg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阿芬太尼初始剂量10 μg/kg,下一例患儿剂量由上一例患儿体动反应决定,若术中体动反应阳性,下一例患儿阿芬太尼剂量增加1 μg/kg;若术中体动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儿阿芬太尼剂量减少1 μg/kg,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7个拐点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阿芬太尼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体动反应的ED50为9.58 μg/kg(95%CI 8.97~10.21 μg/kg),ED95为10.74 μg/kg(95%CI 10.12~14.01 μg/kg)。
结论 复合丙泊酚2 mg/kg时阿芬太尼用于患儿无痛皮肤磨削术的ED50为9.58 μg/kg(95%CI 8.97~10.21 μ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扩宫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稽留流产清宫术患者29例,年龄24~45岁,孕期8~14周,BMI 18~28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研究。阿芬太尼初始用量为10 μg/kg,静注时间不短于30 s,再给予丙泊酚1.5 mg/kg。判断患者意识与睫毛反射情况,待消失后进行稽留流产清宫术。手术期间,有体动则继续推注丙泊酚1 mg/kg。若扩宫痛阳性,下一例增加阿芬太尼用量;反之,则减少用量。增减梯度比为1∶1.2。扩宫痛阳性标准:扩宫时发生体动或出现痛苦表情。计算阿芬太尼抑制扩宫痛的ED50、ED95和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轻度低氧、中度低氧、重度低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疼痛的ED50为7.4 μg/kg(95%CI 4.0~9.3 μg/kg),ED95为11.5 μg/kg(95%CI 9.5~37.5 μg/kg)。29例患者术中无一例重度低氧、心动过缓、呛咳、呕吐,轻度低氧1例,中度低氧4例,给予托下颌后及时缓解。术后头晕2例,恶心3例。
结论 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时,阿芬太尼抑制稽留流产清宫术扩宫痛的ED50为7.4 μg/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输注10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1、0.3、0.5 μg/kg,泵注时间5~15 min)。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2.5 μg/mL及预设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时采用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的例数,并记录在PACU期间躁动、疼痛例数及术后2小时的镇静评分。结果 全麻诱导前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5 μg/mL下舒芬太尼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分别是:C组:0.246 ng/mL,D1组0.238 ng/mL,D2组0.215 ng/mL,D3组0.199 ng/mL。与C组相比,D3组气管插管前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D2、D3组拔管期间患者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出现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及拔管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小时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所需的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3 μg/kg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PACU期间的躁动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BMI 18.5~24.9kg/m~2,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静脉顺序注射羟考酮、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4μg/ml,BIS60时,静注罗库溴铵0.9mg/kg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羟考酮起始剂量0.2mg/kg。若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增加剂量;反之,则降低剂量,相邻剂量比值为1∶1.1。气管插管反应阳性的标准:插管后2min内MAPmax或HRmax较基础值≥20%。采用加权概率法计算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ED_(95)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27例患者完成正式研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4 mg/kg,(95%CI 0.175~0.249 mg/kg),ED_(95)为0.342mg/kg(95%CI 0.287~0.409mg/kg)。结论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4μg/ml时,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4mg/kg,ED_(95)为0.342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量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对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按照依托咪酯诱导剂量随机分为四组:A组0.2 mg/kg,B组0.3 mg/kg,C组0.4 mg/kg,D组0.5 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和5 min(T5)的MAP、HR和BIS变化。结果 A、D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比B、C组明显。T2~T5时D组BIS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或P<0.01),T4、T5时A组BIS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0.3~0.4 mg/kg复合舒芬太尼0.3μg/kg较适合老年患者麻醉诱导,镇静深度适中,循环较平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测定复合丙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患儿硬支气管镜检查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气管异物行硬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3岁,体重9~15 kg,ASA 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初始剂量为0.3 μg/kg,然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患儿意识消失后,咽喉部利多卡因局部喷雾后行硬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患儿对进镜反应情况。采用改良序贯法计算舒芬太尼的剂量,若在进镜时发生插管反应,则下一例患儿增加0.05 μg/kg,否则降低0.05 μg/kg,直至出现至少6个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交替的波形,结束试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患儿硬支气管镜检查时检查反应的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舒芬太尼抑制患儿行硬支气管镜检查时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CI为0.168(0.124~0.202) μg/kg,ED95及其95%CI为0.233(0.200~0.442) μg/kg。
结论 复合丙泊酚时舒芬太尼抑制患儿硬支气管镜检查时插管反应的ED50为0.168(0.124~0.202) μ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联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置入单腔气管导管手术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 Ⅰ或Ⅱ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1分且BIS≤60后,给予舒芬太尼0.25 μg/kg,根据上一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情况,采用抛偏倚硬币法决定下一例瑞马唑仑剂量。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阳性,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升高1个剂量梯度;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阴性,则下一例随机有11%的概率降低瑞马唑仑1个剂量梯度,有89%的概率维持上一例的剂量梯度。设定瑞马唑仑相邻剂量差值为0.01 mg/kg。计算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190 mg/kg(95%CI 0.131~0.194 mg/kg),ED95为0.202 mg/kg(95%CI 0.198~0.220 mg/kg)。
结论 联合舒芬太尼0.25 μg/kg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190 mg/kg(95%CI 0.131~0.194 mg/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3—9月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96例,男47例,女49例,年龄65~80岁,BMI 18~24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阿芬太尼10 μg/kg组(A组)、阿芬太尼15 μg/kg组(B组)、阿芬太尼20 μg/kg组(C组)和阿芬太尼25 μg/kg组(D组),每组24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5 min的HR、MAP,同时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检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超声测量心脏指数(CI)、心脏射血分数(EF)。记录麻醉诱导后至气管插管后5 min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A组和B组在气管插管后1、5 min HR明显增快,MAP、NE和Cor浓度明显升高,CI和EF明显降低(P<0.05);C组和D组气管插管后1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D组插管后5 min HR明显减慢,MAP、血浆NE和Cor浓度、CI和EF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C组和D组气管插管后1、5 min HR明显减慢,血浆NE和Cor浓度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后1 min CI和EF明显升高,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组插管后5 min CI和EF明显降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阿芬太尼20 μg/kg用于老年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可有效抑制插管引起的剧烈心血管反应,同时避免心血管系统的抑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