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宣明论方》,其中君药肉苁蓉、巴戟天、熟地黄、山茱萸,温壮肾阳、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臣药附子、肉桂、麦冬、石斛、五味子,保养真元、滋阴敛液;佐药远志、石菖蒲、茯苓,豁痰开窍;使药薄荷、生姜、大枣和其营卫。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呆病的范畴。A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病理环节,且因其发病隐匿,进程不可逆,危害大、致死致残率高。基于中医理论的中药复方在治疗AD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研究表明,地黄饮子临床治疗AD具有明确疗效,其药理作用机制包括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善能量代谢、抗氧化、调节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beta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加工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代谢、抗神经元凋亡、调节神经递质、保护突触结构与功能及抗炎作用等多个方面。本文总结近年来地黄饮子治疗AD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加减地黄饮子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后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及加减地黄饮子对其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加减地黄饮子组共5组,采用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诱导Alzheimer's病动物模型后,药物干预4周,第5周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加减地黄饮子组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海马注射Aβ1-40后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明显增高,加减地黄饮子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的含量,从而发挥其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ETCM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进行查询,筛选出地黄饮子的活性成分,再利用TCMSP预测出潜在作用靶标。从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与VD相关的靶点,整合后得到交集靶点,继而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出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再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地黄饮子中有81个活性成分,药物靶点262个,疾病靶点1 140个,VD治疗关键靶点117个,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成分具有抗VD的作用,其可能是通过CASP3、TNF、IL6、VEGFA等靶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地黄饮子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起到干预治疗VD的作用,为地黄饮子治疗V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还少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预测还少丹有效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运用Drugbank、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AD相关靶点;通过Venny在线工具绘制Veen图,获得AD与还少丹共有靶点;采用Metascape和Omicshare Tool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还少丹主要作用途径和信号通路;通过STRING制作“还少丹有效活性成分-AD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谱,Cytoscape绘制关键靶点调控网络。采用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AD小鼠模型,行为学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共筛选得到还少丹活性成分2...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交泰丸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动物实验验证,探讨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TCMSP)检索交泰丸中黄连和肉桂2味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经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的筛选和相关文献的检索,得到药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并进行靶点的预测。通过GeneCards和OMIM两个数据库检索与AD相关的靶点。对交泰丸和AD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2.0软件构建交泰丸-成分-靶点网络,PPI网络和靶点-功能网络,并对这些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同时采用APP_(swe)/PS1 _(dE9)双转基因小鼠构建AD动物模型,以中药复方交泰丸灌胃处理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用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以初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检索黄连和肉桂2味中药,筛选得到黄连有效化学成分14个,肉桂有效化学成分7个,共得到21个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共得到295个交泰丸靶点。对AD相关靶点进行检索,共得到912个与AD相关的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交泰丸可能对学习记忆、神经功能、细胞死亡、酶活性、炎症、免疫功能、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细胞生长和代谢有影响。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交泰丸治疗AD涉及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凋亡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交泰丸4.2 g/kg组的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能力得到改善,可降低APP_(swe)/PS1_(dE9)双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交泰丸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今后交泰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葛根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葛根汤的化学物质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偏头痛的疾病靶点。将二者靶点取交集得到葛根汤治疗偏头痛的潜在靶点。构建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BV-2小胶质细胞进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脂多糖(LPS)组],葛根汤高(800μg·m L-1)、低剂量组(400μg·m L-1)。结果:筛选得到葛根汤治疗偏头痛的潜在有效成分共122个,潜在靶点144个,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可能是关键成分,STAT3、JUN、IL6等可能是关键靶点。氧化应激反应、DNA信号转录传导、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是葛根汤治疗偏头痛的可能生物学途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是葛根汤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信号通路。Western Bl...  相似文献   

7.
地黄饮子临床与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军  白丽敏 《北京中医》2004,23(2):111-113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熟地、巴戟天、山萸肉、肉苁蓉、附子、肉桂、麦冬、石斛、五味子、白茯苓、石菖蒲、远志等组成,主治痦痱证。目前本方主要应用于治疗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对其近五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熟地、巴戟天、山萸肉、肉苁蓉、附子、肉桂、麦冬、石斛、五味子、白茯苓、石菖蒲、远志等组成,主治痱证.目前本方主要应用于治疗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对其近五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黄饮子为古代经典方剂。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地黄饮子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中风及后遗症等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并且对神经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讨阿里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及公开报道的文献数据获得阿里红化学成分;利用PharmMapper药效团匹配平台和TargetNet数据库综合筛选出成分预测靶点;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DrugBank数据库等获取AD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出阿里红可能的作用靶点,并对其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网络可视化软件分别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成分-靶点网络,且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阿里红主要作用通路及相关靶点蛋白,并用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其结果。结果 共收集到阿里红24个候选成分和242个预测靶点,并得到与AD共同靶点96个,包括阿里红氨酸、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齿孔酸等关键化合物和白蛋白(ALB)、乙酰胆碱酯酶(AChE)、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R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等潜在的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获得392个条目,主要跟β-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和胆碱酯酶活性有关,KEGG富集分析获得77个条目,主要涉及雌激素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AD等生物学过程及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阿里红7个关键成分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BACE1,AChE,Caspase-3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自发结合能力。体外细胞验证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阿里红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上升(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可下调APP、BACE1、AChE、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该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阿里红对AD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的特点,为后续阿里红防治AD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补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补肾方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阿尔茨海默病作用靶点,使用Venny 2.1将补肾方作用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作用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补肾方4味中药材中筛选获得45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397个。将补肾方主要活性成分调控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靶点取交集共获得48个关键靶点。共得到1 077生物过程(P<0.01),128条信号通路(P<0.01)。结论:补肾方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核心靶点有AKT1、IL-6、CASP3、TNF、TP53。这些靶点共同参与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硬化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血清素能突触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发挥下调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影响神经递质、调节细胞代谢及线粒体功能等作用,并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路上游进行干预,可能是补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网络药理学预测结合实验验证探讨补骨脂素(PSO)治疗骨关节炎(OA)的抗炎机制。方法:检索SymMap2.0等药物数据库获取PSO的靶点,检索GeneCards等疾病数据库得到OA的疾病基因。将PSO靶点与OA交集的关键靶点提交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通路分析,使用Metascape工具进行生物富集分析。下载含补骨脂素化合物的草药和骨科疾病,补骨脂素的传统中医证候、现代医学症状和综合征以及骨关节炎疾病相关的传统中医证候、现代医学症状和综合征,将其取交集,绘制补骨脂素治疗骨关节炎化合物-草药-症状体征图。构建疾病软骨-滑膜细胞共培养体系,将其随机分为补骨脂素低浓度组(1 μmol/L)、补骨脂素中浓度组(8 μmol/L)、补骨脂素高浓度组(50 μmol/L)以及空白对照组(0 μmol/L),采用定量PCR的方法,观测不同浓度下模型细胞mRNA表达水平,验证预测结果。结果:得到PSO靶点27个,疾病基因位点741个,PSO治疗OA的靶点16个。PPI网络共涉及15个节点,46条边。生物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主要作用于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PSO能够改善关节炎性微环境中关节滑液-软骨交互作用、调节骨代谢,在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等富集程度较高。SymMap数据库有含PSO的药物21条,PSO相关的骨伤科疾病14条。PSO和OA的传统中医证候、现代医学症状和综合征取交集,得到6条传统中医证候和1条综合征,绘制出71个节点,78条边的化合物-草药-症状体征图。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骨脂素低浓度组核因子κB和IL-17扩增倍数升高(均P<0.01);补骨脂素中浓度组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和IL-17均下降(均P<0.01);补骨脂素高浓度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检索文献和实验,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整合和实验验证,PSO在抑制OA炎症反应,改善软骨与滑膜细胞交互作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致痴呆大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探讨地黄饮子对AD大鼠中枢神经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0.5 mg·kg~(-1))组,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3,1.5,0.75 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大鼠均在左侧脑室注射老化的Aβ1-42建立AD大鼠模型。经灌胃给予地黄饮子3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检测地黄饮子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D大鼠脑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磷酸肌酸(PCr),并计算能荷(EC)水平,光吸收法检测线粒体中丙酮酸脱氢酶(PDH)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KGDH)活性、线粒体肿胀度、膜电位等。结果:地黄饮子可以显著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升高大鼠脑组织ATP,ADP,PCr及EC水平(P0.05,P0.01),升高三羧酸循环关键酶PDH和KGDH活性(P0.05,P0.01),降低线粒体肿胀程度(P0.05,P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P0.01)。结论:地黄饮子药能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善能量代谢,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人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人参活性成分,并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isgent数据库查找人参成分的靶标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的靶蛋白,运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并进行网络度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Reactome FI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人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预测出人参治疗阿尔茨海默具有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知柏地黄丸治疗性早熟的关键靶点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参数筛选活性化合物,并预测活性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性早熟相关靶点,两者相互映射得到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3.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知柏地黄丸中与性早熟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63个[槲皮素、山柰素、β-谷甾醇、脱水淫羊藿素、(S)-氢化小檗碱等],潜在靶点70个[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PTGS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孕酮受体(PGR)、雄激素受体(AR)等],主要涉及信号通路7条,包括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信号通路等。结论:知柏地黄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综合调控性早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系统网络水平上研究当归芍药散(DS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SMP)中筛选DSS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靶器官定位网络、GO分析和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DSS活性成分51种,显示其活性化合物的预测靶点377个,197个靶点与AD相关,DSS活性化合物的药效作用靶点高度富集到与AD相关的信号通路,与减少Aβ的聚集和抑制tau过度磷酸化以及抗炎和抗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其靶向基因的mRNA表达主要富集在肝、心脏、和脑。结论:DSS活性化合物以协同的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以抗炎、抗凋亡、增强代谢和增强免疫系统等途径对AD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01 g·kg~(-1)),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38.80,19.40,9.70 g·kg~(-1)),每组20只,连续给药28 d;术后第7,14,28天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第28天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地黄饮子的保护作用,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阳性细胞数(第28天)以分析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观察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7,14,28天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的m NSS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模型组(P0.05,P0.01);术后第28天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脑梗死体积占脑组织体积的百分比均低于模型组(P0.01); HE染色显示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坏死和软化灶不明显,并可见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术后第28天,上述3组SVZ的Brd 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地黄饮子高剂量组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术后28 d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SVZ的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尼莫地平组Hes1 mRNA水平高于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地黄饮子能改善MCAO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调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NSCs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断藤益母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疗效显著,但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断藤益母汤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寻找断藤益母汤的有效成分、治疗靶标和信号通路具有一定价值。方法: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药物成分。在Drugbank数据库和TTD数据库挖掘药物和疾病靶标,使用可视化网络药理学Cytoscap工具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探讨断藤益母汤中成分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断藤益母汤的11个有效成分可能靶向42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等。参与了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通路,风湿关节炎通路、核转录因子-κB (NF-κB)通路、破骨细胞分化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等多条通路。结论:断藤益母汤可能主要通过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对炎性细胞因子进行调控,从而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