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Foxp3+及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随小鼠年龄增长的变化, 探讨调节性T细胞与衰老的关系。方法2个月(青年)、6个月(中年)和15个月(老年)小鼠各5只,无菌取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悬液,首先用PECy5-CD4抗体和FITC-CD25抗体进行细胞表面染色,PBS洗涤后,经打孔液和固定液处理,最后用PE-Foxp3抗体进行核内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脾脏中CD4+ T细胞的数量在不同年龄小鼠间变化不大,CD4+ T细胞中CD4+ CD25+ T细胞的数量也无明显改变,但随小鼠年龄的增长CD4+ Foxp3+ T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15个月小鼠CD4+ Foxp3+ T数量高达(16.83±0.44)%,明显高于2个月和6个月小鼠(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逐渐减低,CD25+ Foxp3+ T细胞在15个月和6个月小鼠脾细胞中的数量明显低于2个月小鼠(P<0.05);而CD25- Foxp3+ 调节性T瞎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升高(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与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衰老过程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而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提示这两群调节性T细胞亚群在小鼠衰老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迪  孙娟  郑雪嫚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0):138-14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8+在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albuminuria,AU)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 年3 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95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分为非AU组(n=329)和AU组(n=266),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对照组(NC组,n=154),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讨CD4+/CD8+与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关系。结果 与NC组、非AU组比较,AU组的CD4+/CD8+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UACR与CD4+/CD8+呈显著负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CD4+/CD8+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AU的危险因素(OR=0.519,95% CI:0.359~0.750,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U患者外周血CD4+/CD8+降低可能在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某地区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1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HIV/AI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笔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都给予HAART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在入院时都进行CD4+T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25+的细胞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都明显上升(P<0.05),而血浆IL-10和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观察组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4+CD45RA+、CD4+CD28+、CD4+CD45RO+的细胞比例与IL-10、TGF-β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只有较低的免疫功能,具有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较高的IL-10和TGF-β1水平,HAART治疗能改善免疫功能,为此通过CD4+T淋巴细胞就能判断HIV/AI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CD4+CD25+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耐受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分析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7.56%±2.89%)高于外周血(1.84%±0.97%)和健康对照外周血(2.1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ACPA)阴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2.85%±0.87%)高于ACPA阳性组(1.40%±0.63%,P<0.01)。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RA患者外周血和健康对照外周血(P<0.01);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与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P>0. 05)。结论 RA患者关节液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变化更能反映RA炎症部位免疫耐受失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郑小娟  段亚男  温鸿雁  李小峰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2):91-95,145, 145
目的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组137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DAS28评分等;比较早期RA患者(病程≤2年)与非早期RA患者(病程>2年)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评估不同病程RA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初治(初发患者)、复治患者(使用DMARDs≥6个月)与健康人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评估治疗与未治疗对RA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按DSA28评分分层,比较不同疾病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Th17、Treg细胞绝对计数及Th17/Treg比值的不同。结果 RA患者Th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NK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Th1、 Th2、 Treg、 Th1/Th2、 Th17/Tre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RA患者总T、Th17细胞明显低于早期R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复治组与健康对照组CD4+T细胞亚群比较,Th1、Th2、Th1/Th2、Th17/Tr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不同疾病活动分层中,Treg细胞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3.2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病人外周血CD 4+ CD 25+ CD 127调节T 细胞( T
regulatory cells,Treg) 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32 例ITP 病人及20 例正常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
测外周血CD 4+CD 25+CD 127Treg 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 病人治疗前CD 4+ CD 25+ CD 127 Treg 细胞表
达水平明显降低( 2. 90±1. 00) ,与治疗恢复期( 7. 36±1. 46) 及正常对照组( 4. 52±0. 94)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P<0. 05) 。治疗恢复期病人CD 4+CD 25+CD 127-Treg 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5) 。结论:
ITP 病人外周血CD 4+CD 25+CD 127Treg 细胞表达水平下降,激素的有效治疗能提高病人机体内CD 4+CD 25+
CD 127Treg 细胞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哮喘和抑郁二者共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使用自制量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哮喘生存质量问卷(AQL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对受试者(分为哮喘组、哮喘伴抑郁组、正常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哮喘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情况、哮喘生活质量、心理卫生情况进行评估。对哮喘及哮喘伴抑郁组受试者测定肺功能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IgE水平。所有受试者的血样提取分选CD4+ T细胞,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检测SLC6A4、HTR7、HTR1A、HTR2A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哮喘组及哮喘伴抑郁组SLC6A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0);哮喘组HTR2A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21),哮喘组HTR2A基因表达有低于哮喘伴抑郁组的趋势( P=0.077);哮喘伴抑郁组较哮喘组有更低的哮喘生活质量评分( P=0.004)。结论 支气管哮喘及抑郁可能存在基因水平的联系,SLC6A4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可能是二者共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补肾活血方治疗,疗程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患者的CD4~+CD25~+Tr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25~+T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4~+CD25~+T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方能明显缓解活动性RA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调患者体内的CD4~+CD25~+Tr水平,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 T淋巴细胞在艾滋病行抗病毒疗法患者中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80例首次开始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观察患者CD4+ T淋巴细胞的变化,并根据CD4+ T淋巴细胞是否升高分为升高组与未升高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80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110例(61.1%)CD4+ T淋巴细胞升高>100个/mm3。抗病毒治疗后,两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均明显改善,但升高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与CD4+ T淋巴细胞升高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个/mm3是促进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因素;年龄≤50岁、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200个/mm3是CD4+ T淋巴细胞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量升高,但年龄、漏服及基线CD4+ T淋巴细胞可影响其升高程度,在临床实际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阴乳腺癌(TNBC)中miR-497、CD3+、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包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TNBC和60例非TNBC患者,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miR-497相应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并分析miR-497、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性及三者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NBC癌组织中miR-497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两组的miR-497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BC癌组织中miR-497表达量与年龄大小、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两组CD3+T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中CD4+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男性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中CD45 RA+和HLA-DR+的表达.方法 采用逐步人组方法入组101例老年男性,分青老年组(65岁及以上),中老年组(75岁及以上)和老老年组(85岁及以上)三组,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5 RA+和HLA-DR+的表达,随访两年.结果 各组间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周血CXCR5+CD4+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TFH)水平与HIV感染者血浆HI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A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μL)23例和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500/ μL)77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水平以及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血浆HIV病毒载量为(4.70±1.13) log /mL显著高于B组(2.74±0.74)log/mL(P<0.05)。A、B和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3.64±23.44)/μL、(334.10±31.52) / μL和(995.41±49.23) /μL,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18.63±5.67) /μL、(59.35±13.73) /μL和(194.85±25.78) /μL,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和健康对照组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83±4.05)%、(17.57±5.08)% 和(19.59±4.25)%,A、B组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TFH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TFH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且TFH计数可作为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HIV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艾滋病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方法 以2013年1月~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某病区首次住院的未抗病毒治疗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结合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机会性感染疾病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结果 451例住院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水平为(181.34±146.04)个/mm3,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患者感染率;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患者结核病的感染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患者感染率;患者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100个/mm3,100个/mm3≤CD4+T淋巴细胞< 200个/mm3,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个水平上感染率依次减少.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多发生在患者CD4+T淋巴细胞<50个/mm3水平上,结核病多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水平上,口腔真菌病的感染率随CD4+T淋巴细胞的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天津南开医院收治的42例SAP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42例SAP患者根据是否进入感染期分为感染组18例、非感染组24例,入院后于1、4、7、14、21 d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后1、4 d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非感染组较感染组ATP含量升高(P<0.05);入院后7 d感染组ATP含量较对照组、非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非感染组与对照组AT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 d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AT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入院后21 d感染组ATP含量较对照组、非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非感染组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可较准确反映SAP患者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SAP进入感染期与否有密切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CD28 mAb)对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死亡率、心肌病理改变及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6只BALB/c小鼠分为CD28 mAb组16只、病毒组40只、IgG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 )为10-6/mL的柯萨奇B3病毒0.15?mL,正常对照组接种0.15?mL?的Eagle氏液。CD28 mAb组、IgG组接种病毒后6、72?h分别接种CD28 mAb(0.1?mg/kg)和IgG(0.1mg/kg)。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取心脏,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VB3mRNA的表达。结果CD28单克隆抗体组小鼠死亡率、心肌病理积分、心肌CVB3mRNA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均<0.05)。结论CD28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心肌病毒滴度,减轻VMC小鼠心肌炎症,降低VMC小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cgalovims,CM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监测133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根据其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Cs~Fl(506+MMF+Pred)的用量,观察调整用药对CMV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 共有36例受者CD4'细胞明显下降,发生在术后45~72(61.5~9.31 d.均给予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处理.133例受者有12例出现CMV肺炎,发病在术后5耻118(76.2~11.61d.其中7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D4+T细胞下降受者CMV肺炎的发病率(27.8%,10/36)明显高于CD4+细胞稳定受者(2.1%,2/97)(p,0.01),在调整用药期『日J有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12例CMV肺炎病人8例(66.7%,8/12)治愈.4例(33.3%,4/12)死亡.24例未发病受者在调整用药后CD4'细胞迅速上升,在14 d恢复到术前水平;8例CMV肺炎治愈者上升较缓慢,在21 d恢复;而4例死亡病人持续保持在低水平.结论 肾移植术后CD4'细胞的变化与CMV肺炎发病有密切相关性,依据其变化在CMV肺炎发病之前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救治CMV肺炎提供一条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HIV/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严重程度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预测、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可行性. 方法 对345 例首诊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92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表现,153例无皮肤黏膜表现. 记录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分析皮肤病的种类、严重程度与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HIV 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55.65%(192/345),皮肤黏膜损害的原因复杂,以真菌、病毒感染为主,分别为43.77%(151/345)、11.59%(40/345),其中以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最高,达36.23%(125/345) ,其他包括马尔尼菲霉病、梅毒、单纯疱疹、颈部淋巴结核等都有较高的发生率. 无皮肤黏膜表现、出现1种和2种以上皮肤黏膜改变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47 ±119)个/μl、(84 ±59)个/μl、(36 ±23)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HIV/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多样,感染者免疫功能越差,越易并发皮肤黏膜疾病,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作为预测和评估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