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志复 《海峡药学》2010,22(12):131-132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西洛他唑片100mg1日2次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单用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有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固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给予a-硫辛酸与依帕司他片,对照组25例单用依帕司他片,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P<0.05)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显效率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显效率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及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依帕司他、甲钴胺及前列地尔三药联合治疗能够提高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徐爱花  徐海燕  章丹 《海峡药学》2013,25(2):180-18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显著性(P<0.01)。NCV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片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用钴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好,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3次/d;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症状疗效、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积分高(P<0.01),尺神经、胫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NCV 、SNCV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帕司他可以改善DPN的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明军  成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61-1462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口服依帕司他片),对照组44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证明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觉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杨冰 《中国药业》2013,(21):72-74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患者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仅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进而评价依帕司他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随访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 依帕司他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0.00%;甲钴胺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但依帕司他有效率更高,传导速度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戈霓云  张友婷 《海峡药学》2007,19(11):69-7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服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日3次,同时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每支10mL,山西谱德药业),配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对照组32例,服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l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后四肢神经感觉和运动的传导速度变化及空腹血糖、血脂、血尿常规和肝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均明显好转,除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是81.8%。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依帕司他与银杏达莫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依帕司他片与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45例单用α-硫辛酸,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α-硫辛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简辉  危利群 《药品评价》2013,(19):39-40
为了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予以依帕司他片50mg,3次/d口服,1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选择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为测定神经,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2.65%。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马春丽 《黑龙江医药》2011,24(4):615-617
目的:观察丹红联合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肌注甲钴胺0.5mg,每日1次,口服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对照组38例单用甲钴胺肌注0.5mg,每日1次,口服依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入院患者86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依帕司他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肢体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的变化。结果依帕司他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和SCV的变化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刘丽娜 《安徽医药》2020,24(12):2478-248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依帕司他组,生物电刺激组(TEN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 30例。三组均进行 4周治疗,依帕司他组以 50毫克 /次, 3次/天剂量口服依帕司他,生物电刺激组以 8分钟 /次, 2次/天频率进行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组采取两者结合治疗,用法用量与上述相同,随访 1周。观察并比较各组疗效,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水平、震动感觉阈值和神经电生理情况。结果依帕司他组有效率 73.3%,TENS组有效率 70.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 96.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7,P=0.019)。治疗前三组血清 SOD、丙二醛、 8?OHdG水平、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和 VP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 SOD水平、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丙二醛、8?OHdG水平及 VPT数值明显降低(均 P<0.05),且以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16 7)。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改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神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予以降血糖、降血压与降脂治疗,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与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以及S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测评值均较高,疾病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硫辛酸、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治疗可提升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促进运动神经功能康复,减少疾病复发,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聂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05-106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搜集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试验文献,运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TCSS(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及双侧MCV和SCV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及双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CV和SCV)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高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理想,且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评价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对照组单用抗氧化剂治疗,疗程3周,治疗前后进行震动感觉阈值检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6%,治疗组为92.9%,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的震动感觉阈值数值下降,有较好改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抗氧化剂治疗优于单用抗氧化剂治疗,可明显改善震动感觉阈值数值,减轻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