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宫颈癌、子宫肌瘤与微量元素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曙民  荆洁线 《营养学报》1997,19(4):401-404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40例宫颈癌,3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血清中Cu、Zn、Fe、Mn、Ca和Sr的含量。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织和血清中Cu、Fe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高于非病变组织和健康人(P<0.001),而Zn、Ca、Mn和Sr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变组织,Zn、Ca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血清(P<0.02~P<0.001)。子宫肌瘤组织中Fe含量和血清中Cu/Zn比值高于非病变组织和健康人血清(P<0.001),而组织中Zn和血清中Zn、Fe、Ca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变组织和健康人血清(P<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中Cu含量、Cu/Zn比值和癌组织中Cu/Zn明显高于肌瘤患者血清及肌瘤组织(P<0.01~P<0.001)。经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中Cu含量较高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度较高,患者血清中Zn和组织Sr含量较高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度较低,Cu可能是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Zn、Sr可能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此外,血清中Cu/Zn比值测定对宫颈癌诊断阳性率为72%,可作为宫颈癌诊断、鉴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结果表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者(10.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O%)(P<0.01);随着年龄增高,呈增长趋势(正相关),但男女比例则十分接近(1:1.2);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同样可引起靶器官损害: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74.18%)增高与靶器官功能衰竭有非常显著性关系(P<0.001);并发症亦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1),且具首位的为脑棱塞,但随高血压程度加重,心血管病变增加,与脑血管病变并涛,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家庭式产房2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家庭式产房在分娩中的优越性。方法:将住入家庭式产房产妇285例与同期非家庭式产房产 妇443例在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结局、产后阴道流血量4个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家庭组阴道产率 93.68%,剖宫产率6.32%;非家庭组阴道产率74.04%,剖宫产率25.96%(P<0.001);家庭组总产程时间7.06±2.76 h,非家庭组总产程时间8.20±2.15 h(P<0.001);家庭组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窒息率为0.07%,非家庭组新生儿结局: 新生儿窒息率占 3.16%(P<0. 05);非家庭组产后阴道流血量比家庭组多 100 ml。结论:家庭式产房比非家庭式产房在 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结局、产后阴道流血量4个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锰和锡矿尘对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58名锰作业工人和100名锡矿暴露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32名非接触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表明:(1)锰接触组和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01)。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01)比值明显下降(P<0.001).(2)锡矿尘暴露组细胞百分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依次降低,且暴露组间差别显著(P<0.05);工龄≥10年和≥20年组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01).提示长期接触高浓度锰或暴露于锡矿尘环境中可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产生抑制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作为锰作业工人和锡矿尘暴露人群健康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吸烟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188例脑卒中病人及188例正常对照的吸烟情况后发现,吸烟与脑卒中有关,其OR=2.13,P<0.001,随着吸烟年限的延长、吸烟量的增加,患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加(OR分别为1.02、P<0.001和1.21、P<0.OO1);开始吸烟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OR=1.02,P<0.05。被动吸烟也与脑卒中密切相关(OR=6.56,P<0.001)。经高血压病史调整后,吸烟、被动吸烟仍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血脂分析发现:病例组中吸烟者TC及HDL-C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对照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济南地区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济南地区儿童急性驰缓麻痹发病情况进行了医院调查,共发现12岁以下AFP病例80例,其中脊灰17例(占21.25%)格林巴利氏综合征40例(占50.00%),其它AFP病例23例(占28.75%)。发病多集中于5-10月份,各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脊灰病例发病之平均年龄显著低于非脊灰AFP病例(P<0.01);分析其疫情报告情况,脊灰,GBS及其它AFP病例的情报率分别为100.0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65例SLE患者(活动期29例,非活动期36例)血清Zn、Fe、Cu、Mg及Cu/Zn,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为:SLE患者血清Zn、Fe下降,Cu/Zn上升,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都较明显(P<0.001);血清Cu、Mg上升在活动期明显(P<0.01),说明这些变化与病情的活动性相关,其中Cu/Zn上升的差异尤为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碘缺乏病区及非病区对学龄儿童进行了尿碘、甲状腺肿大率及发硒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两地儿童尿碘水平接近,说明经补碘后病区儿童碘营养状态得到一定改善;病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明显高于病区(P<0.001),而发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P<0.001),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硒元素可能对碘缺乏病的发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5例AGC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营养支持组,化疗组,和静脉营养支持加化疗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PA,TFN和NK,LAK细胞活性。FCM测定胃癌细胞和正常胃粘膜细胞DNA含量,倍体类型及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发现治疗5天后,静脉营养支持组PA,TFN,NK,LAK活性和肿瘤细胞S%及S+G2+M%明显增高(P<0.005~0.05)。化疗组血清PA明显下降(P<0.001),静脉营养支持加化疗组肿瘤细胞S%和S+G2+M%显著下降(P分别<0.05和0.025),两组其它指标未见明显改变。揭示静脉营养支持能促进AGC患者蛋白质合成,改善其免疫功能,同时也刺激了胃癌细胞增殖,静脉营养支持加化疗既能维持AGC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又抑制了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对苏州市沧浪区和吴江市城乡中小学校的公厕卫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公厕硬件合格率为40.0%、卫生合格率为29.6%、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59.0%,市区学校均显著高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均显著高于村级学校(P<0.001);公厕男女蹲位数、男小便槽长度合格率市区、乡镇学校均显著低于村级学校(P<0.001),男蹲位数合格率显著高于女蹲位数合格率(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黔西南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青少年培养健康的人格提供科学的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黔西南地区492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272人作为研究组,非留守儿童2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自编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SCL-90各因子平均分在两组之间及组内按性别、是否独子之间和留守时间的差异。结果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各症状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留守男童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的症状因子得分低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症状因子得分高于留守儿童中的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儿童;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童差;留守儿童中的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留守时间越长,心理问题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某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对828名大学生(其中男363例,女465例;年龄17~25岁)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828人中经筛选属于第一类人格类型的有210名,占25.36%;第二类人格类型有251名,占30.31%;第三类人格类型有367名,占44.32%。一、二类学生即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占55.68%(461/828)。学生家庭结构、居住地区、父母文化程度、独生子女与否、不同的年级等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明显(P<0.05)。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是健康型人格的保护因素,OR=0.746(95%CI:0.533~0.845);家庭结构不完整(缺陷),OR=3.676(95%CI:1.352~9.992),是促进非健康型人格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供心理咨询,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独生与非独生已婚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中国五省市(北京市、福建省、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940例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独生子女育龄妇女(独生组)229例、非独生育龄妇女(非独生组)711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两组育龄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二孩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等特征性变量,通过构建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非独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独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92%vs 48.91%,χ2=8.57,P=0.003),并且两组育龄妇女在理想子女数的分布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7.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20~29岁的育龄妇女为参照,年龄在35~39岁的独生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明显下降(OR独生=0.162,95%CI:0.056~0.463),而对于年龄在40~45岁的育龄妇女而言,独生组的二孩生育意愿也显著低于非独生组(OR独生=0.115,95%CI:0.025~0.540;OR非独生=0.266,95%CI:0.146~0.484)。以农村地区为参照,非独生组中,居住地为城市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OR非独生=0.411,95%CI:0.238~0.711)低于居住地为郊区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OR非独生=0.498,95%CI:0.263~0.943),但相对于独生组而言,居住在城市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意愿下降更为明显(OR独生=0.130,95%CI:0.027~0.630)。以已婚未育妇女为参照,独生组已婚已育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非独生组(OR独生=6.179,95%CI:2.236~17.076;OR非独生=1.820,95%CI:1.099~3.015)。以二孩家庭经济负担重为参照,基本能承受二孩抚养负担的独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显著增高(OR独生=2.962,95%CI:1.408~6.229),而对于非独生育龄妇女而言,基本能承受(OR非独生=3.806,95%CI:2.629~5.511)和完全能承受二孩抚养负担(OR非独生=4.263,95%CI:2.138~8.498)的二孩生育意愿也显著高于家庭负担重的妇女。此外,相比于农民,非独生组中职业为工人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更低(OR非独生=0.389,95%CI:0.189~0.801),但在独生组未观察到该效应。除此之外,其余因素对独生/非独生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非独生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显著高于独生育龄妇女,且年龄、居住地、婚育情况、家庭经济负担是影响独生/非独生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EPQ人格问卷、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应对量表,对中医专业1996级新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心理状况比较。结果;EPQ及应对量表测试的各项因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无明显差异;16PF人格问卷的E(恃强世)特征非独生子女明显高于独生子女,F(兴奋性)、I(敏感性)、M(幻想性)、N(世故性)均值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SCL-90测试焦虑项均值独生子女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强迫、抑郁项均值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及全国常模。结论:应广泛注意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2004 - 2013年间的13篇入组研究文献(均采用16PF量表)共14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独生大学生在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平均效果量分别为d = 0.10(P<0.001), d = 0.11(P<0.05), d = 0.09(P<0.05), d = 0.12(P<0.001);失效安全系数Nfs0.05分别为48、17、36、10。(2)在多层线性模型中,恃强性、独立性受被试年级的影响(β1 = -0.097,-0.097;均P<0.05);兴奋性受发表刊物质量的影响(β1 = 0.095;P<0.05);怀疑性受被试来源地(β1 = 0.075,P<0.05)和量表版本(β1 = 0.097,P<0.05)的影响。结论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4种人格因素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恃强性、独立性与被试年级相关,兴奋性与发表刊物质量相关,怀疑性与被试来源地和量表版本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调查学龄前3~7岁集体儿童心理卫生现况,对阳性病例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以广州市荔湾区8所幼儿园中的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障碍症状筛查表和3~7岁儿童气质问卷表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 该研究中儿童群体的气质类型以易养型(25.71%)和中间偏易养型(45.54%)为主,无性别差异;气质维度活动水平和反应强度男童较女童高(t分别为2.13、1.82,均P<0.05);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总时点患病率为3.83%,以情绪障碍、发育障碍和行为问题为主.结论 学龄前儿童存在不同气质类型,部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师范学院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1996年级新生1021人进行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经大学4年追踪干预研究,于毕业前再次复查并加以对比。结果:人格特征经EPQ测试显示毕业生精神质(P)、外向性(E)和神经质(N)分值均上,掩饰性(L)分值下降,在人格特征分类中,有51.47%的大学生发生了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内向,稳定型减少,外向,不稳定增加,科生变化率为61.54%,理科生为33.12%,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心理健康水平经UPI测试,毕业时心理健康经例由新生入学时的64.44上升为83.64%,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仍是人格完善和可塑的时期,各种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为制定提高新兵应付技巧和维护新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驻疆某野战部队25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查。结果 (1)驻疆某部新兵应付方式各因子分与中国士兵常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城市、独生子女新兵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新兵(P<0.01)。(3)有工作经历新兵的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新兵(P<0.01)。(4)年龄≥21岁新兵的解决问题应付方式得分显著高于20岁以下新兵(P<0.0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新兵的退避应付方式得分显著低于高中、中专以下新兵(P<0.05)。结论驻疆某部新兵采用的应付方式总体是积极的;农村、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历、文化程度较高、年长是新兵具备良好应付方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4所高校本科毕业生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柏  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22-323
目的 了解大学毕业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山西省不同类型高校948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结果 个性类型在男女生及不同学校间分布不同,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以P型(38.7%)和N型(31.7%)为主,64.1%属于不稳定性格类型;无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以外向型较多(45.7%),性格稳定者占57.9%。文科类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理科类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培养开朗的性格与稳定的情绪,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