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5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例进行技术分析,并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简便、安全、易行、费用低、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易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4年1月一1999年7月,共收治小儿肠原性紫绍14例,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为4个月~13岁。中毒食物种类:市售熟肉(包括猪头肉、猪大肠、熏鸡肉、烧羊排等)9例,饮料3例,脆莱1例,进食中毒乳母乳汁中毒1例i接触毒物后0.sh内就诊者6例,O.5~3h内就诊者7冽,最长1例为0.5年。1.2临床表现本组14例患儿均有发结。其中口后、甲床等局部轻度发组者6例,全身皮肤发组者8例;伴头晕、头痛者5例,腹痛者6例,呕吐者3例,轻度讲状指1例,11例患儿心动过速。浅昏迷、心音低钝、血压不升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式小横切口的手术方法、适应症、术后疗效及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传统开腹手术与腹式小横切口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进腹时间、关腹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出血量、术后排气及术后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式小横切口具有切口小、愈合好、美观,术中出血少、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临床价值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探索微创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新方法。方法:采用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上2厘米、髂前上棘内侧3厘米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斜切口,长约1.5厘米,应用甲状腺拉钩及血管钳或小直角钳游离精索内静脉并高位结扎。结果:用小切口可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且能达到预期的手术疗效。结论:小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较传统切口创伤小,术后的疼痛较轻,恢复快,手术疤痕小且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0例(265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观察及并发症、手术关键步骤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对硬核白内障更安全。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简单易学,无需特殊设备,手术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切口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0月阑尾炎患者15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传统手术组用传统手术治疗;小切口手术组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就两组患者切口长度、伤口拆线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手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小切口手术组患者切口长度、伤口拆线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阑尾炎的疗效确切,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可缩短下地和拆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后路小切口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路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本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采用后路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极大改善,疼痛不明显,直腿抬高均达到90°,大小便自解,病程较长者下肢麻木症状仍部分存在。结论:后路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不破坏腰椎骨性稳定结构、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小切口对胆道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995~1999年间应用小切口胆道手术156例治疗情况,疗效作了综合分析;结果:采用该方法手术病人无损伤性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下床活动早、住院日缩短,术后近、远期随访疗效良好;结论:小切口胆道手术具有直观、创伤小、附加术式广泛、安全、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日、费用低等优点,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方法:对35例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5例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顺利完成,随访1~12个月无1例并发症。结论: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安全,手术时间短,为微创手术,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伤口美观(瘢痕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联合小切口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他们均给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办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对这些患者进行三维重建或者是CT扫描,找出要给予小切口治疗的最佳部位,并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将其治疗后的出现的症状体征以及并发症等与治疗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预后情况。结果:通过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患者在接受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后,膝关节恢复良好,并发症率为6.0%,预后效果良好。结论: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预后效果显著,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直视微创妇科附件手术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直视微创妇科附件手术。结果:126例全部成功,术中无延长切口,无损伤,出血少,术后平均住院4天。结论: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外型美观,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脑出血手术治疗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年所行38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疗效满意,治愈16例,好转18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手术在直视下操作,血肿彻底清除,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旁侧型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当中均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在充分做神经根松解的同时作椎间盘髓核的摘除。结果:术后12—30个月时随访疗效,优25例,良9例,差1例。结论:切口小,手术对脊柱正常结构破坏少,脊柱稳定,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的护理特点,为其推广应用作准备。方法:通过总结23例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术前、术后的护理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痘的观察作分析。结果:化学性胆囊切除全部均治愈出院,除2例术后出现腹痛外,其余均未发现有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充分细致的护理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结论: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有别于小切口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小承气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结果:6例病例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停药后没有反复,追访1年来复发。结论:小承气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和介绍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实用性。方法:手术切口采用后正中约2~4cm(平均2.8cm),显示单侧椎板,术前电透或术中确定需手术椎间隙,用弧形骨凿开窗切除椎板下1/3~1/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摘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扩大减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法手术治疗,随访1-2年,优良率98%。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法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法相比,出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及椎管干扰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小切口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选择后正中切171,长约3cm,显露相应椎间隙及上、下部分椎板,切除黄韧带及少许椎板,扩大神经根管,摘除突出髓核。结果: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随访优良率达95%。结论:小切口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方便,对脊柱生理结构影响小,价格低,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工作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薛霖 《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2):41-42
目的:观察经肱骨远端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经肱骨远端外侧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后C型臂X线机下证实复位情况良好,术后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3例,术后随访(12个月~36个月),术后病例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此种治疗方法,手术损伤小,成功率高,患儿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较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分析26例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基无出血,术后平均住院4.5天;随访4~17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小切口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可作为没有腹腔镜的医院开展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从伦  谈必龙 《重庆医学》2002,31(3):227-227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的发生情况,提高小儿术后小肠套叠早期诊治水平。方法:院1994年1月-2001年6月小儿腹部术后小肠套叠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再次手术后证实为术后小肠套叠,其中空回型4例,回回型3例。均行肠套叠手术法复位术,无肠坏死,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早期出现阵发性腹痛,或手术后一过性肠功能好转,1周左右再次出现梗阻症状,应考虑到肠套叠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