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俊松 《江西医药》2009,44(6):616-617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方法对15例髓质海绵肾(MSK)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髓质海绵肾在CT平扫图像上表现为较轻时两肾正常或髓质钙质沉着,典型者呈花束状排列;中度病变时肾锥体部见多发斑点状钙化或结石,散在分布或簇集成团,呈放射状或多数粟粒状;重症病例上可见髓质集合管囊状扩张,呈扇状。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分界清楚,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造影剂聚集,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对于早期诊断髓质海绵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杰  张香芝 《河北医药》2012,34(17):2719-2719
髓质海绵肾是一种先天性、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良性髓质囊性病变,其特征是肾髓质集合管和椎体部的乳头管呈梭形或小囊状扩张,并伴发感染和结石形成,临床上不常见[1].我院2004年4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5例髓质海绵肾合并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取出大部分结石,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磊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52-1153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分析2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造影剂覆盖,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文献初步探讨髓质海绵肾临床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分析了3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结果 X线平片见肾乳头、髓质区成簇排列的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IVP显示收集管呈线状、刷子状、囊状扩张。B超见肾髓质内有散在密丛状排列的强回声光点,后方伴有声影,肾集合管呈囊样扩张。CT有沿肾髓质分布的海绵肾结石,肾增强CT扫描后见结石被对比剂覆盖,同时有增强的条纹状高密度影从乳头伸向髓质。结论平片、IVP、B超、CT均可用于诊断髓质海绵肾,X线平片、IVP仍是首选检查方法 ,IVP对集合管的扩张显示较为特异、直观,B超特别是CT对海绵肾结石显示率高,对集合管的扩张也能做出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5.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为先天性髓质囊性病变的一个类型,此病较为少见,其特点是髓质集合管呈囊性扩张,从大体外观上看近似海绵,因而得名[1].  相似文献   

6.
8例髓质海绵肾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oonge kideny,MSK)又称肾髓质囊肿,是以肾锥体部的集合管和乳头管广泛囊状扩张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08~2009-11收治的海绵肾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7~58岁,平均47岁。其中4例腰痛、有间歇性血尿,2例尿  相似文献   

7.
海绵肾是一种先天性肾髓质囊性病变。其特征是肾髓质的一个或数个锥体之集合管呈现多发性非特异性小囊状扩张,使肾脏具有海绵样外观和感觉。所以也称为髓质锥体囊性病、肾小管扩张伴囊肿、特发性肾小管扩张或肾小管扩张症。本病首次报告远在1908年 Beitye尸检发现4例。1949年意大利 Cacchi 和 Ricci报告5例,正式命名为海绵肾,并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症状及 X 线和病理解剖特点。国外文献至1979年为止,已有600余例报告。国内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的CT表现。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肾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影,增强扫描后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可见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CT可敏感发现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有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和并发症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孟斌 《中国医药指南》2009,(3):85-85,40
<正>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为先天性髓质囊性病变的一个类型,此病较为少见,其特点是髓质集合管呈囊性扩张,从大体外观上看近似海绵,因而得名[1]。我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和CT检查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从2000—2010年在我院诊治的9例髓质海绵肾病例,9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静脉尿路造影检查,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有病例资料齐全,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对9例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x线尿路平片肾髓质区散发或簇状排列结石影像。6例静脉尿路造影病例,5例成功诊断,1例失败,造影显示肾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囊状扩张,结石在收集管内。CT平扫显示环肾小盏扇形分布结石影,髓质密度减低并可见多发囊状或柱状低密度影。增强表现为。肾多发囊状影,囊内充填造影剂,可见造影剂尿液分层征象;或表现为扩张之集合管内充填造影剂。结论x线和cT检查都能准确诊断髓质海绵肾,如果X线检查失败,cT检查能补充,cT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尿液分层征象比较独特。  相似文献   

11.
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肾结核CT影像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结核2 4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肾结核的CT表现有(1)肾髓质多发空洞或脓腔形成(8 3.3%),呈囊状低密度影围绕相对狭小肾盂呈"花瓣"状排列;(2)肾皮质变薄(75.0%);(3)肾盂及输尿管壁增厚(66.7%),管腔狭窄与扩张并存;(4)结核性空洞洞壁、肾实质钙化及肾自截(58.0%);(5)肾盏轻度扩张,肾盏杯口面侵蚀破坏,相应肾髓质多发小脓腔(1 6.7%).而肾体积及外形改变、肾积水或积脓、肾功能不全为继发常见改变.结论肾结核CT特征表现为断面上聚集成"花瓣"状多发低密度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海绵肾并经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的41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肾髓质回声强度分成两组。结果:肾髓质回声强度接近肾窦回声即海绵样增强型30例,肾髓质呈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即髓质强回声团型11例。结论:超声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海绵肾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髓质海绵肾的KUB、IVP及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2例髓质海绵(MSK)CT表现,并与其中9例的腹部平片和排泄性尿路造影表现相比较。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肾髓质密度弥漫性密度增高,能检测到锥体内小斑点状的结石,当扫描增强后,发现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的造影剂充盈,从无结石的肾锥体内发现条状或囊状造影剂聚集。结论:通过实验发现,CT与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进行比较,影响更加清楚,发现的髓质密度变大,发现锥体内细小结石,并能检测到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有助于髓质海绵肾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腹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表现。方法回顾2005年到2008年5月的14例髓质海绵肾病例,分析其KUB和IVP表现。结果14例病人28个肾,其中11例双肾受累,共累及25个肾。KUB检查21例次,16个肾表现为肾实质区见簇状排列的沙粒样致密影;IVP检查18例次,14个肾表现为肾锥体部囊样扩张,5个肾表现为锥体部放射状条纹样,花束样造影剂影;6个肾兼而有之。结论KUB、IVP结合有利于对髓质海绵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有关文献的复习.结果6例均有双肾多发性小结石,3例呈反复发作性肉眼可见的血尿,3例为镜下血尿,其中2例伴有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伴肾功能不全.腹部X线平片示双肾区有小班点状高密度影,静脉肾盂造影或CT扫描示肾锥体集合管扩张,充盈后造影剂呈小囊状,内可有小结石.结论髓质海绵肾以肾结石及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CT扫描较静脉肾盂造影更具敏感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肾结核CT影像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结核24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肾结核的CT表现有(1)肾髓质多发空洞或脓腔形成(83.3%),呈囊状低密度影围绕相对狭小肾盂呈“花瓣”状排列;(2)肾皮质变薄(75.0%);(3)肾盂及输尿管壁增厚(66.7%),管腔狭窄与扩张并存;(4)结核性空洞洞壁、肾实质钙化及肾自截(58.0%);(5)肾盏轻度扩张,肾盏杯口面侵蚀破坏,相应肾髓质多发小脓腔(16.7%)。而肾体积及外形改变、肾积水或积脓、肾功能不全为继发常见改变。结论 肾结核CT特征表现为:断面上聚集成“花瓣”状多发低密度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楚源 《河北医药》1996,18(4):246-247
海绵肾(附2例报告)05001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放射科韩楚源海绵肾系肾髓质先天性发育障碍,以收集小管的管状或囊状扩张为其特征,该症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报告我们经肾盂造影诊断的2例,并结合复习文献资料作简要讨论。1病例报告例1,女性,56岁。因腰痛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对髓质海绵肾的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全腹部CT平扫,必要时加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各异,病程10余天至1年。主要症状有腰胀、腰痛,1例有纳差、恶心、无尿、水肿(临床考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无临床症状,体检B超发现有双侧海绵肾。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为肾脏皮髓质交界处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结石或钙质沉着)。结论:螺旋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可以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结石及积水,图像直观,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3岁。因为运动后小便带血来院就诊。超声检查显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皮髓质界限清晰,中央集合系统分离,双侧均为8mm。双侧输尿管上段内经增宽,左右侧分别为5mm和3mm,中下段未见增宽;彩色Doppler显示双侧肾内血流丰富,多普勒频谱参数正常。超声诊断:①双肾积水;②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2个月后超声复查结果示:右肾大  相似文献   

20.
婴儿型多囊肾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型多囊肾(Infantil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IPKD)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与高频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常规超声检查可疑的IPKD患者进一步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双肾及肝胆情况。结果 8例IPKD患者常规超声显示双肾回声增强,皮髓质界线不清,高频超声均显示出了其内多发、散在小囊肿。6例合并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肝内胆管扩张。结论婴儿型多囊肾有其典型的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在婴儿型多囊肾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