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LC/ESI-MS/MS研究肉苁蓉与其代用品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方法 :采用LC/ESI MS/MS方法对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 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及相对含量测定。结果 :正品肉苁蓉中鉴别出 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而盐生肉苁蓉中只含 6种 ;管花肉苁蓉中只含 5种 ,而且 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含量也有差别。结论 :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区别各种肉苁蓉的特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柽柳种适应性、管花肉苁蓉接种率和松果菊苷含量的分析,为柽柳引种和管花肉苁蓉种质资源保护及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引种8种柽柳并接种管花肉苁蓉,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了苯乙醇总苷指纹图谱和松果菊苷含量。结果:不同柽柳种的适应性差异显著,甘肃柽柳、甘蒙柽柳与对照中国柽柳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总苷组成成分基本相同,生长4个月时的松果菊苷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甘肃柽柳和甘蒙柽柳适宜作为管花肉苁蓉种质资源保护和筛选的寄主在华北平原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3.
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分析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及半乳糖醇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以11月最高,分别为295.25 mg·g-1和48.25mg·g-1,两者均表现为11月10月12月;半乳糖醇含量12月最高为36.71 mg·g-1,12月11月10月。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基部中部顶部,半乳糖醇含量顶部中部基部。结论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时间和部位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半乳糖醇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正交设计法筛选。结果: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加热回流法,加20倍量的40%乙醇,提取1次,每次2 h,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味,浓缩液于60℃干燥,得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粗品。结论:本试验为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提取提供了参考数据,为管花肉苁蓉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冯洁  郭晔红  姜侃  朱文娟 《世界中医药》2022,(13):1879-1882+1889
目的:建立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寄主植物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松果菊苷为内标,计算肉苁蓉苷A、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一测多评法计算肉苁蓉中3种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6批不同寄主植物肉苁蓉中4种苯乙醇苷含量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肉苁蓉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寄生肉苁蓉比梭梭寄生肉苁蓉各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人工栽培管花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分析栽培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不同生长时间、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结果不同生长时间、不同部位、栽培品与野生品、花期各部位之间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种类基本一致,只是各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管花肉苁蓉的栽培时间应在3年以上;采挖时间应严格控制在开花以前;栽培管花肉苁蓉的质量仍不如野生品,应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栽培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次生代谢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管花肉苁蓉寄生生长和柽柳-管花肉苁蓉不同部位松果菊苷含量的研究,为明确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的次生代谢部位及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高效液相系统分析了指标性成分松果菊苷含量,比较分析了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量、松果菊苷积累量和寄生柽柳根粗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植株内的松果菊苷积累量显著增加,两者与寄生的柽柳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吸器韧皮部的松果菊苷质量分数为1553%,高于吸器木质部、管花肉苁蓉植株及其他部位的松果菊苷含量。结论:吸器韧皮部可能是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的次生代谢部位。  相似文献   

8.
南疆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南疆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内苁蓉松果菊苷的含量在0.35%~11.93%之间,其中吉木萨尔盐生内苁蓉含量最低,和田管花肉苁蓉含量最高。结论:南疆不同产地内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差异很大,同一产地栽培和野生管花肉苁蓉的松果菊苷含量也有差异,为评价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组织培养体系,并考察干旱胁迫对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体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绘制其生长曲线,并通过渗透压调节剂(NaCl、甘露醇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考察组织培养体系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变化。结果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与悬浮培养细胞均能生成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绘制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生长曲线,确定30d为最佳继代时间;NaCl和甘露醇所诱导的干旱胁迫不利于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及其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积累,而6%PEG6000能显著促进悬浮细胞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生成,诱导15d后,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生物量分别为(1.07±0.10)g/L和(0.12±0.01)g/L,分别可达细胞干质量的20.94%和2.27%,为对照组的1.29倍和1.19倍。结论 PEG6000介导的干旱胁迫对管花肉苁蓉悬浮细胞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同时测定荒漠肉苁蓉中5种苯乙醇苷类与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制备荒漠肉苁蓉总苷与70%醇提物,建立UPLC色谱条件,测定其中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同时运用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评价三者抗氧化活性。结果:荒漠肉苁蓉中含量最高成分为松果菊苷,其次为毛蕊花糖苷,醇提物中两者含量为1.9%,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总含量为2%;醇提物经纯化后,两者含量达到17%,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总量达到20.2%,含量提高约9~10倍;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含量为86.87%;体外清除·DPPH实验中,以IC50值为评价标准,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小为:总苷70%醇提物多糖。结论:文章首次同时检测荒漠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与多糖组份的含量,且苯乙醇苷类成分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多糖,为荒漠肉苁蓉质量评价、活性成分的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的可行性。方法:用挖沟接种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调查管花肉苁蓉接种率和生长状况;收获种子,用氟啶酮预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利用色谱法分析黄河三角洲所产的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管花肉苁蓉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完成生活史。黄河三角洲野生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接种率为81.9%,管花肉苁蓉生长状况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收获种子的萌发率在46~63%之间;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之和为22.1%,符合药典规定。结论: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获得成功,生产的管花肉苁蓉指标成分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和松果菊苷含量的研究,为华北平原人工栽培管花肉苁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管花肉苁蓉不同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高效液相系统分析了指标性成分松果菊苷含量。结果: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呈“S”型动态变化,9月份干物质积累增加最多,生长12个月单株干物质量可达138.58 g;不同接种时间的管花肉苁蓉,随着接种时间的推迟,年内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管花肉苁蓉松果菊苷含量以生长5个月时最高,达到30.59%,之后逐渐降低,生长12个月时松果菊苷含量为9.76%。结论:明确了华北平原一年生管花肉苁蓉干物质积累和松果菊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EP1498131-A1本品由从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Weight提取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海胆苷(echinaco-side)25%~70%、麦角甾苷(acteoside)5%~40%组成。用水或水-乙醇提取管花肉苁蓉的地下部分,提取物上(球状)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填充柱,提取物吸附在柱上,以水洗脱柱,去除少量的强的吸附化合物,再以甲醇、乙醇、水-甲醇或水-乙醇等洗脱得到苯乙醇苷类。本品可防治老年痴呆和血栓形成,增强记忆力。用管花肉苁蓉中海胆苷和麦角甾苷治疗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色谱法同时测定管花肉苁蓉中主要药效成分(松果菊苷、麦角甾苷)含量的方法。分析比较2个寄主,4个产地,4批次的管花肉苁蓉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为合理利用开发管花肉苁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乙酸溶液(14∶9∶77);检测波长:33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2种成分的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89%、100.7%,RSD%为0.91%与1.96%。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批次、寄主的管花肉苁蓉,其主要药效成分(松果菊苷、麦角甾苷)的含量明显不同。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其所测数据为管花肉苁蓉的药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考察了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纳米乳的经鼻吸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经典的大鼠在体鼻腔循环灌流模型,以吸收速度常数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浓度的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纳米乳与其水溶液的鼻腔吸收特性,并探究制剂pH与吸收促进剂氮酮对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纳米乳鼻腔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含药水溶液组相比,同浓度的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纳米乳的吸收速度常数明显升高(P0.05),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纳米乳更易被大鼠鼻腔吸收;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浓度对纳米乳经鼻吸收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当纳米乳pH为6.0,氮酮比例为2%时,吸收速度常数最大,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药典中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的确定及临床区别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本草考证、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对几种列当科植物进行对比,利用HPLC技术对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草苁蓉指标性成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草考证,发现管花肉苁蓉产地、药材性状与历代本草记载肉苁蓉药材有明显差异,判断古代管花肉苁蓉并未做"肉苁蓉"入药;发现肉苁蓉、盐生苁蓉,沙苁蓉可能为肉苁蓉药材的原植物来源,以肉苁蓉应用最多;发现历代本草记载"草苁蓉"来源为列当或草苁蓉,作为肉苁蓉药材的代替品;古人优质肉苁蓉药材的判断标准为长而粗大,鳞叶整齐,未开花;药用部位多为肉质茎下部。应用性状特征配合现代显微鉴别技术已可以将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草苁蓉较好区分,其中断面维管束排列情况是三者重要区别点。管花肉苁蓉比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高,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与肉苁蓉非常接近。结论:古时,管花肉苁蓉未做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肉苁蓉药材原植物来源多样,但对优质肉苁蓉已有明确认识;通过断面维管束排列情况可区别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草苁蓉;管花肉苁蓉比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高,草苁蓉指标性成分含量与肉苁蓉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对氢化可的松致肾阳虚模型大鼠性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虚模型组、肉苁蓉总寡糖组、肉苁蓉总多糖组、肉苁蓉苯乙醇总苷组。连续14 d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制备肾阳虚动物模型,给药组按肉苁蓉生药量2.3 g·kg-1对应给予肉苁蓉总寡糖103.82 mg·kg-1,肉苁蓉总多糖115.64 mg·kg-1,肉苁蓉苯乙醇总苷201.48 mg·kg-1水溶液,每日1次。14 d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勃起潜伏期,交配能力各指标(包括捕捉潜伏期、捕捉次数、射精潜伏期、射精次数、捕捉率、射精率等),脏器湿重及精浆果糖含量,血浆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乌苷(c GMP)值,血清激素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观察睾丸病理形态变化。结果: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对肾阳虚大鼠的勃起功能、交配能力、脏器湿重及精浆果糖含量,血浆c AMP/c GMP值,血清激素水平,睾丸病理形态变化均有作用。其中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提取物能够显著缩短大鼠的勃起潜伏期(P0.05)及捕捉潜伏期(P0.01),显著增加捕捉次数(P0.01),睾丸(P0.05),精囊腺(P0.01)湿重及精浆果糖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浆c AMP/c GMP值(P0.01)及血清T(P0.01),FHS(P0.01),GnRH(P0.05)水平,显著降低血清E2(P0.05),LH(P0.05)水平,显著改善睾丸病理形态。结论:肉苁蓉不同提取部位可通过调控氢化可的松致肾阳虚大鼠模型的激素水平不同程度提高其性能力,其中苯乙醇总苷可显著改善肾阳虚大鼠性能力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寄主植物柽柳对管花肉苁蓉遗传物质的影响,为管花肉苁蓉寄主植物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筛选出来的16个10-mer寡聚核苷酸引物对寄生于8种柽柳上的管花肉苁蓉遗传物质进行RAPD分析.结果:寄生于8种不同柽柳上的管花肉苁蓉遗传多态性为66.7%,说明管花肉苁蓉不同居群之间存在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刚毛柽柳和中国柽柳上寄生的管花肉苁蓉最为特别;生长区域比寄主植物对管花肉苁蓉遗传物质的影响较为明显,异地引种对保持管花肉苁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利;管花肉苁蓉种内居群间遗传物质差异远小于肉苁蓉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差异.结论;不同种寄主植物柽柳上寄生的管花肉苁蓉居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UPLC特征图谱及7个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沙苁蓉的异同。以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毛蕊花糖苷和管花苷B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以乙腈-0. 08%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 3 m 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40℃,检测波长330 nm,获得的数据采用Chem 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该研究建立了正品肉苁蓉(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的UPLC特征图谱,伪品沙苁蓉与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特征图谱相比较的相似度均小于0. 06,相似度低,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相似度高。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能区分正伪品。松果菊苷与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与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值在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区别较大,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所建立的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可结合7个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全面控制肉苁蓉的质量,为规范肉苁蓉药材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20,(10)
目的:比较不同趁鲜切制干燥方式对肉苁蓉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产地趁鲜切制干燥的可行性,为肉苁蓉饮片生产提供有效可行的加工方法。方法:通过采用UPLC-QQQ-MS技术,对肉苁蓉的传统及趁鲜切制后的饮片内的苯乙醇苷、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烘干、减压干燥和微波干燥后的含量较高,但微波干燥在产地很难实行;同时切片后采用水焯的处理方式可以充分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水焯后苯乙醇苷、环烯醚萜苷含量均增加,最佳的水焯时长为5 min,最佳干燥方式为趁鲜切片水焯5 min后40℃减压干燥,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结论:该研究首次以苯乙醇苷和环烯醚萜苷为双重指标,更加全面、快速、高效的评估肉苁蓉的产地加工方法,为肉苁蓉产地加工与饮片加工一体化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