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1~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7例CKD 1~4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IMT增厚、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增厚与年龄、收缩压、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清磷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颈动脉斑块与年龄、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血尿酸及血清磷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提示,颈动脉IMT增厚与CKD分级、血尿酸分级、纤维蛋白原分级、年龄分级、收缩压分级相关;颈动脉斑块与CKD分级、纤维蛋白原分级、年龄分级相关。结论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年龄是早中期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各期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301例住院的慢性肾脏病1-5期的患者作为CKD组,经体检证实的301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KD组与对照组及CKD不同分期患者发病年龄、血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脂、血小板、血色素等临床资料,并分析C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CKD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色素、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2期血压低于CKD 4、5期(P<0.05);CKD 3期血小板高于CKD 4、5期(P<0.05);血脂、血红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与血肌酐、年龄呈负相关,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成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即出现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CKD 3期以后血压增高明显,以收缩压增高为主;CKD 5期血小板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存在关联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基于肾小球滤过率情况,分为三组,即X组、Y组和C组,每组30例,对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尿酸等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保持负相关关系的指标有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血尿酸、尿Ig G、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P0.05。X组肾小球滤过率和上述指标的关联性不明显。与Y组肾小球滤过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的指标包括血清尿素氮、餐后2 h血糖、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P0.05。与Z组肾小球滤过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的指标为血尿酸,P0.05;与Z组肾小球滤过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的指标为空腹血糖,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呈下降趋势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血清肌酐(P0.001)、血尿酸(P0.01)。结论诸多临床指标都和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存在关联性,但与之独立相关的指标为血肌酐、血尿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小动脉顺应性指数(C2)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病变早中期组(39例)、晚期组(5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者72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受试者的PWV、C1、C2,并测定身高、体质量、24 h动态血压值、血肌酐、血尿酸、eGFR、尿蛋白定量、血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变早中期组和晚期组PWV均增快,且晚期组快于早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早中期组和晚期组的C1、C2都较对照组降低,且晚期组低于早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与eGFR呈负相关,与血尿酸、总胆固醇、血肌酐、各个动态血压值呈正相关;C1与eGFR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各个动态血压值呈负相关;C2与eGFR呈正相关,与血尿酸、血肌酐、各个动态血压值呈负相关.PWV的主要影响因素是eGFR、夜间舒张压(n-DBP),C1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n-DPB,C2的主要影响因素是eGFR、夜间收缩压(n-SBP)、n-DBP、24 h舒张压(24 h-DBP).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动脉硬化程度增高,多个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6例慢性肾脏病1~4期临床资料,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颈动脉斑块与年龄、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2、0.592,P=0.000。多因素逐步回归未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循环中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相关关系,探讨血尿酸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住院的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变化的关系,并分析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186例,女137例,年龄(56.9±13.1)岁,25.4%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e GFR90 m L/(min·1.73 m~2)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比例明显升高(P0.05)。方差分析显示尿酸水平高组其CKD(CKD3a-CKD5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组(P0.05)。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等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基线值每增高100μmol/L,e GFR值下降7.47 m L/(min·1.73 m~2),95%CI为(-9.23,-5.7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尿酸、合并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并合理地控制尿酸水平以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住院CKD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中心63例无CKD普通人群为对照组,对2组均收集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并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SCH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1例CKD组患者SCH患病率为22.5%,63例对照组SCH患病率为12.7%,CKD组患病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KD患者中,SCH组中收缩压、血糖更高,eGFR指标更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相关因素后,收缩压(OR值1.035,P0.05)及eGFR(OR值0.951,P0.01)仍是SCH的相关因素。收缩压每增加1mmHg,其风险增加3.4%,eGFR每下降1 ml/min/1.73m~2,其风险升高4.9%。结论 CKD患者SCH患病率较普通人群更高,收缩压、eGF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临床针对不同性别患者采用不同强度的降低尿酸方案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7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及住院CKD 1~4期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等相关资料,分析不同性别间血尿酸与eGFR相关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关关系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KD 1~4期患者235例,其中男120例,女115例,不同性别间年龄、BMI、平均动脉压、合并高血压病、血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RP、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LDL、HDL、TG、24h尿蛋白定量等可能影响eGFR的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 1~4期男、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eGFR相关性分析均呈线性相关(男性r=-0.345,P<0.01;女性r=-0.462,P<0.01)。性别间eGFR/U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比值较男性高。结论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酸和eGFR关系存在着性别差异,高尿酸对女性患者的eGFR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IgA肾病病理和临床特点以及影响IgA肾病病理分级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7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病理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IgA肾病病例数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2.4%;病理分级以Ⅲ和Ⅳ级为主;年龄、CKD分期、C4、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IgG与Lee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与Lee分级呈负相关(P均<0.05).其中高血压[exp(B)=11.308]、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exp(B)=9.23]是IgA肾病病理分级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保护性因素[exp(B)=0.183].结论 高龄、尿蛋白量大、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伴高血压、贫血、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患者,IgA肾病的病理分级重的可能性大;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贫血是IgA肾病病理分级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洁  杨勇  余君 《重庆医学》2022,51(10):1741-1746+1752
目的 分析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CKD患者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2例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划分为5个CKD分期组,即G1期组、G2期组、G3期组、G4期组和G5期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尿酸(SUA)的水平,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TSH、BUN、Scr和SUA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CKD分期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期最低(8.3%),G5期最高(39.1%);各组TT3、FT3、TT4和F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线性散点图结果显示,GFR与TT3、FT3呈正相关(P<0.05),与TSH呈负相关(P<0.05),与TT4、FT4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8月底选取自然人群2095例;通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超重或肥胖,将其中达到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的9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ankle-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动脉僵硬度组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变量间均存在差异。(2)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年龄(r=0.546,P=0.000)、腹围(r=0.148,P=0.000)、收缩压(r=0.520,P=0.000)、舒张压(r=0.275,P=0.000)、总胆固醇(r=0.126,P=0.000)、空腹血糖(r=0.218,P=0.000)、糖化血红蛋白(r=0.172,P=0.000)等。(3)在调整性别、BMI、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肾功能后,与baPWV呈独立相关的变量是高血压史(OR=3.996,P=0.000,95%CI:2.821~5.661)、甘油三酯(OR=1.428,P=0.000,95%CI:1.201~1.698)、年龄(老年与非老年)(OR=5.35,P=0.000,95%CI:3.728~7.676)。结论年龄、高血压史、三酰甘油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脉搏波速度(PWV)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在社区开展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适宜技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取其资料完整者4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分为慢性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应用日本科林公司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检测研究对象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采用SAS 6.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慢性病组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baPWV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和空腹血糖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子(P<0.01),尤其是45岁以上人群baPWV值显著升高。对照组中有28.05%的人baPWV值异常。结论 baPWV是慢性病的独立预测因子,baPWV与年龄、空腹血糖相关;baPWV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适合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状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阻塞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0例高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进行分组,对两者比值≥50%作为轻中度组55例,两者比值<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状况,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0~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北省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20个县市作为调查县市,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家庭成员个人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共调查28563人,其中423人报告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为14.8‰。疾病类型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9人(54.1%)、哮喘44人(10.4%)、慢性咽喉炎35人(8.3%),其他肺部疾病115人(27.2%)。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13.6‰和15.7‰。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收入水平较低、参加新农合的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结论湖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有所升高,需要加强预防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群最常见、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通过损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老年人、高血压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血压波动大、昼夜节律变化明显、脉压增大,这些均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已成为当今高血压病防治的热点。对于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测量可以反映动脉弹性的早期变化。PWV是评估动脉弹性和血管功能变化的简捷、有效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指标。PWV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所致的血管病变高度正相关,并且可作为成人冠心病病死率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湖南省3个地区9家医院的4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自我管理平均得分为(152.52±28.71)分,得分受经济负担、文化程度及病程的影响。结论 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一般,其影响因素有经济负担、文化程度及病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情况〔HR=2.60,95%CI(1.88,3.61)〕、baPWV/baPWV的标准差(baPWV-SD)〔HR=1.22,95%CI(1.12,1.33)〕、原发性高血压情况〔HR=2.05,95%CI(1.59,2.64)〕、SBP/SBP的标准差(SBP-SD)〔HR=1.26,95%CI(1.14,1.38)〕均为CVD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与G1组相比,各组发生CVD的HR分别为3.33〔95%CI(2.08,5.33)〕、2.81〔95%CI(1.57,5.03)〕、5.98〔95%CI(3.79,9.43)〕,且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无交互作用(P=0.789),在删除服用降压药物人群后重复上述分析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 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均是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宏元  陈杰翔 《四川医学》2011,32(5):663-66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院心内科、肾脏内科住院患者33例。按1:2配对原则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合并心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6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患者合并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结果①纳入肾脏病合并心血管事件33例,平均(49.86±10.21)岁;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室肥厚、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左室肥厚和糖尿病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事件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合并症,危险因素多,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