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最有效、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是中医辨证的主要依据.但脉象概念抽象,不易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具体、形象,为脉诊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将我校近几年脉诊实验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脉诊是中医临床最具特色的诊法之一。脉诊技能的传承历来受到中医师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脉诊技能、提高脉诊教学效果十分重要。研究者们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脉诊技能实训教学,但仍存在脉诊训练系统指感特征模拟失真、学生对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认识不足、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中医脉诊技能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显而易见,实践性很强。脉诊是中医学的瑰宝,脉诊一直都是中医学对各种疾病最有效、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因此,中医诊断学教学必须进行脉诊实验教学,主要就是要重视诊脉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脉诊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在见习基地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脉诊实验课教学,使抽象玄奥的脉象通过学生相互练习诊脉和具体可触的模拟脉象装置,为学生理解脉诊理论、掌握脉象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不仅能亲自动手,而且还可以反复练习,加深对常见脉象指感特征的体会。此外,进行脉诊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与能力,对提高学生中医诊断能力,特别是脉诊水平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此在本校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脉诊实验课程,为学生理解脉诊理论,掌握诊脉技能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现将实验应用和体会加以认真总结分析,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医脉诊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已经不利于中医诊断学本身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炼中医的科学性,并使用现代技术指导的基于中医原理的脉诊仪,以科研反哺教学,让学生进行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中医脉诊兴趣,提高诊脉准确率和医学生脉诊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诊断学教学实效,培养更多中医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初学者"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诊脉困惑,提高学生辨脉识脉的能力,从教学实际及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探索脉诊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思路。提出脉诊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多元化实训和多元化考核两个方面。多元化的实训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脉诊认知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规范操作,强化技能和临床诊脉思维有促进作用,是学生进入临床前模拟训练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有中医四诊之一,传统脉诊教学以师承法临证为主。通过对脉诊模型现状的分析,指出可视化脉诊模型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脉诊"位、数、形、势"属性建立数字化、可视化脉诊模型,实现脉诊教学的"眼中可见,心中易了,指下易明",为中医实践教学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8.
脉诊的源流、临床意义、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脉诊在中医临床中渐渐被忽略,中医脉诊基本功在渐渐减退。为此提出要加强中医脉诊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近年除文献及临床研究外,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研究中亦取得一定成果。本文从古代文献、脉学理论、临床应用、客观化、标准化及教学方法方面,对近年脉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脉诊作为“望闻问切”四诊中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诊法,是留学生中医教学的重点,然而因其深奥、抽象的描述方法以及脉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也成为留学生学习中医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趣味教学,注重脉诊中的中医文化传授;形象教学,以脉象图、意象图、脉象动画等形式辅助记忆;实训教学,强化脉诊实践,实现脉诊理论向临床应用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学生中医脉诊技能,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探索中医脉诊技能实训的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组提出基于“理论-实训-实验”的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采用慕课、自适应学习系统丰富线上教学资源,采取集中示教、分组训练、体验式教学、中医脉象分析系统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元线下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自适应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校承担了五年制港澳台学生<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任务,<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习中医学的必修课程,而舌诊、脉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也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留学生更好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这一基本技能,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强化舌脉基本功的学习,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受到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加强脉诊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调整现在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对脉象要素为核心的脉象辨识系统理论"为基础,克服传统脉诊教学的不足,制定一套科学的、遵循认知心理学规律的脉诊学习模式,提高中医脉诊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操作技能水平与辨证思维,以提高学生脉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在脉诊教学中,除了要为学生详细讲授脉诊理论内容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文章对我校脉诊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对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脉诊的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型猪特点建立脉诊教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晓英  牛欣  杨学智  李海燕  高蔚  陈冬至 《中医杂志》2008,49(11):1016-1018
目的 根据小型猪用于医学实验研究的生物学特点和脉象形成机理建立脉诊教学模型. 方法 通过指下感觉验证模型并采集脉图直观展现模型来建立三位一体的脉诊教学模型. 结果 通过对小型猪后肢股动脉切脉、前肢腋动脉采集脉图的方法 ,建立了平脉、涩脉和滑脉稳定的脉诊模型.结论 小型猪三位一体教学模型的建立,既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又创建了生物学的脉诊模型.  相似文献   

16.
脉诊实验三步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脉诊教学,创建了脉诊实验三步教学法。其第一步是传授方法,辨识平脉;第二步是利用模型,辨识病脉;第三步是测定脉象,反复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脉诊实验三步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中医脉诊"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师承教学转变为有据可依的形象直观的规模教学,使学生能尽快全面、正确掌握诊脉方法、诊脉技巧和常见脉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常规诊察方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在保持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较以往教材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笔者在脉诊的教学中体会,尚有以下几处内容值得商榷,以确保学生对脉诊理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关于脉诊的论述贯穿于辨病辨证及疾病转归与预后的各个环节,与理、法、方、药密切相关,对指导脉诊的教学与实践起着重要作用。但鉴于脉诊理论的不确定性、极易受临床经验和主观感悟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脉诊的传承与发展深受其累。在《伤寒论》中脉诊特点的指导下,近些年脉诊客观化的研究与应用,使得学生体验到基于真实脉象的指感训练,不仅改善了脉诊教学的实效性,更是提高了诊脉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脉象模拟仪研制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园  陆小左 《天津中医药》2006,23(2):138-139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120例受试者溢脉、聚脉、韧脉、紊脉4种基本脉象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的一致性及其自身重复性.结果: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