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磁-振疗法和噻托溴铵联合应用在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取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3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T组)和噻托溴铵加热-磁-振疗法组(T+HMV组),研究周期为4周。在治疗前1天、治疗第2周末和第4周末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并通过Borg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前、后比较,T组吸气容量(IC)明显增高(P<0.05),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无明显增高;而T+HMV组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VC和IC均增高(P<0.05);2组间比较,T+HMV组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VC均高于T组(P<0.05);T组、T+HMV组PaO2均明显增高(P<0.05),而PaCO2均无明显变化(P&rt;0.05);2组间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T组、T+HMV组6MWD均明显提高,而Borg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6MWD和Bo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SGRQ下降均超过4分,T+HMV组SGRQ明显低于T组(P<0.05)。 结论噻托溴铵在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热-磁-振疗法和噻托溴铵联合应用优于单一应用噻托溴铵。  相似文献   

2.
热-磁疗法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热-磁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4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磁疗法。2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哮喘症状控制评分和肺功能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8(IL-18)。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IL-5、IL-13、IL-18水平均显著下降,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但治疗组对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尤其是IL-13水平,治疗组已接近健康组水平(P〉0.05)。结论热-磁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哮喘患者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达到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思 《临床医学》2013,33(2):23-25
目的了解无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健康体检的36 231人次进行调查,筛检出1042例COPD患者,遂进行问诊、体检,调查问卷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无症状COPD患者432例,总患病率为1.19%;有症状COPD患者610例,总患病率为1.68%。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测显示,无症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功能受损不太严重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因而造成COPD的漏诊和对疾病危害的低估,而早期COPD的诊断需要检测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COPD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我国,COPD的发病率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本文通过对123例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以了解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变,为临床治疗方案及病情发展、预后的估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r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8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口罗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显效好转率显著提高(P&;lt;0.05)。血清IL-8,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lt;0.05),FVC%,FEV1%明显升高(P&;lt;0.05)。IL-8,IL-1β,TNF-α含量与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0.81,-0.95,-0.74,P&;lt;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COPD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我国, COPD的发病率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1].本文通过对123例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以了解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变,为临床治疗方案及病情发展、预后的估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地收集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肺康复组进行12周的肺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用药,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水平,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共纳入老年COPD患者51例,分为2组,肺康复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肺康复组患者的6MWT增加、CAT降低(P0.05),肺功能的FEV1%、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肺康复组的血清CRP、TNF-ɑ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而肺康复组的IL-6、Fbg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T、CAT及血炎症因子均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肺康复治疗可以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能力和耐力,延缓肺功能损害的进展;也可以降低部分血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利于延缓COPD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延缓疾病发展;保持最适当的肺功能;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康复指导,而对干预组制定一套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跟踪随访。1年后,应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和肺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比较,反应肺功能的FVC(L)、FEV1(L)、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反映生活质量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焦虑4个因子的对比中,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合理营养、劝导戒烟、心理支持、活动指导”为干预重点,并制订执行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能有效延缓COPD的病情发展,减低COPD转归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哮喘都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的气道炎症存在异同性.一些炎症细胞和肺的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均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COPD主要的炎症效应细胞是中性粒细胞,而哮喘的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细胞(EOS)炎症为特征.二者参与气道炎症的细胞因子也有很大区别,在COPD主要是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而哮喘主要是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COPD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差异决定二者气道炎症的本质,并可能与气流受限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甲酸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FEV1/FVC%、6MW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9±0.42)L比(2.31±0.30)L,(1.97±0.32)L比(1.51±0.22)L,(83.24±12.11)%比(75.14±10.54)%,(364.8±34.5)m比(308.7±31.0)m,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28.4±12.5)ng·L-1比(154.8±14.8)ng·L-1,(21.5±6.8)μg·mL-1比(33.9±5.9)μg·mL-1,(511.7±83.0)ng·L-1比(785.4±76.8)ng·L-1,均P<0.01]。结论维甲酸对COPD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水平,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74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其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啰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显效好转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IL-8、TNF-α、G-CSF均显著降低(P<0.05),FVC%pred、FEV_(1.0)%pred明显升高(P<0.05)。IL-8含量与 FEV_(1.0)呈负相关(r=-0.87,P<0.05),TNF-α含量与FEV_(1.0)呈负相关(r=-0.72,P<0.05)。结论 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具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型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7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查,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结果分为:A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B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两组均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思力华)18μg/次,1次/d,连用6周;6周后再复查肺功能,同时再取诱导痰行细胞分析及测定LTB4的含量。结果 6周后,A、B两组FEV1较基线值分别升高(0.13±0.10)L,(0.04±0.05)L;FVC分别高(0.16±0.24)L,(0.03±0.05)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前后LTB4治疗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后LTB4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部物理疗法 (CP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气分析及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5 6例存在中度通气功能障碍的COPD患者 ,分为观察组 (行CPT)和对照组 (未行CPT)各2 8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气道通气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 ,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改善率达 5 3 5 7% (P <0 0 1)。结论 COPD患者行CPT后能明显改善气道通气功能 ,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次数 ,延缓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是世界上第4位主要死亡原因。COPD现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COPD占据死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死因首位。COPD是以呼气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COPD发病多年后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是病人求医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终导致病人日常活动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痛苦,给社会及个人经济带来严重损失。为普及㈣的防治知识及推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C-OLD),达到控制发作、预防复发、气道重建以及降低致残致死率及节约医疗资源开支的目的,我院于2003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COPD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及郊区农村COPD防治网络。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是世界上第4位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各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管壁厚度的变化,评估管壁厚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为1~4级COPD的患者各15例,共60例(COPD组)和15名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均在1周内分别接受64层MSCT扫描和PFT肺功能检查,在与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垂直层面图像上测量支气管壁厚度,计算壁厚直径比(TDR)、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WA%),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评估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支气管壁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且随着级别的提高逐渐增厚,各级别的TDR、WA%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DR和WA%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实测值占预测值百分比 、用力呼气中段流量 、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和一氧化碳弥散量 均呈负相关,与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RV/TLC)呈正相关(r=0.77,0.76), P值均<0.05。结论 各级COPD患者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的TDR和WA%与其肺功能指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以较准确、直观地评估其气道重构、气道直径与气流受限的关系,可作为评估气流受限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短波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超短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74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超短波治疗组(常规治疗+超短波治疗)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2例。两组病程、病情及常规治疗同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液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G-CSF)。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L-8犤(236.10±52.60)ng/L和(197.90±62.80)ng/L犦,G-CSF犤(120.75±21.32)ng/L和(109.92±22.96)ng/L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3,1.95;P均<0.05);TNF-α犤(38.01±7.10)pmol/L和(36.85±4.08)pmol/L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47;P>0.05)。超短波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IL-8犤(232.36±76.34)ng/L和(108.48±40.50)ng/L犦,TNF-α犤(39.96±6.01)pmol/L和(27.50±3.88)pmol/L犦,G-CSF犤(125.40±21.93)ng/L和(96.52±19.01)ng/L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2,1.97,1.89;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1.98,1.87,1.89;P<0.05)。结论:超短波通过降低气道炎症,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可用于急性期COP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胃肠外营养 (PN)组及对照组 ,给予为期 2周的PN支持。结果  (1)临床疗效 :PN组有效率 93 3% ,对照组 70 0 % ,χ2 =4 0 1,P <0 0 5。 (2 )人体测量及生化检查 :PN组IBW %、TSF、MAMC及血清白蛋白明显增加。 (P <0 0 5 ) ,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3)免疫功能检查 :PN组血TLC、CD3、CD4 、CD4 /CD8以及IgA显著性增加(P <0 0 5 ) ,对照组除血TLC显著性增加 (P <0 0 5 )外 ,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4 )肺功能和血气检查 :PN组的FVC、FEV1 /FVC及PaO2 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性改变(P >0 0 5 )。结论 PN支持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