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丁地去炎松(普米克)治疗前后哮喘患儿痰中IL 8水平的变化,评价此种疗法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对19例年龄在5~14岁之间哮喘患儿,分别于首次就诊和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两周时,两次进行取痰检测和病情评价。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经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两周后,痰中IL 8水平显著下降,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也有显著改善(P<0.01);且PEF改善率与其痰液IL 8水平下降呈正相关P<0.01)。结论:丁地去炎松对哮喘患儿症状及其气道炎症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对控制哮喘的炎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 5 (IL 5 )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 ,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按随机分层设计 ,6 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轻、中、重度发作组 ,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 ,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 5水平 ,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 (EOS)计数 ,测定用力呼气比值 (FEV1)。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 5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 ,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 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轻、中、重度各组间诱导痰中EOS逐渐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IL 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 ,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 (P <0 .0 5 )。痰液中IL 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82 ,P <0 .0 5 ) ,与F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6 4 7,P <0 .0 1)。结论 诱导痰中IL 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 ,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 5 (IL 5 )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 ,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  按随机分层设计 ,8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为轻、中、重度发作组 ,3 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 ,以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 5水平 ,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 (EOS)计数 ,测定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 %。 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 5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 ,FEV1 %则低于健康儿童组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轻、中、重度各组均明显升高 ,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且痰液中IL 5水平与嗜酸细胞 (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482 ,P <0 0 1) ,与FEV1 %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0 64 7,P <0 0 1)。 结论  检测诱导痰中IL 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 ,可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和白细胞介素 5 (IL 5 )水平 ,及其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对照组 ( 17例 )、吸入糖皮质激素 (GC)治疗前后间歇期哮喘 (SA组 11例 )、发作期哮喘 (EA组 2 0例 )痰液、BALF、血清ECP、IL 5水平 ,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 治疗前EA组痰液、血清ECP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0 1,P <0 .0 1)和SA组 ( P 均 <0 .0 5 ) ;EA组痰液、血清IL 5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0 1,P <0 .0 1)和SA组 (P均 <0 .0 5 ) ;SA组痰液ECP浓度 >血清ECP浓度 >BALFECP浓度 ,痰液IL 5明显高于血清IL 5。治疗后两组痰液、BALF、血清ECP、IL 5均明显下降 (P <0 .0 1~P <0 .0 5 ) ,通气功能改善 (P均 <0 .0 5 )。哮喘患儿痰液与血清ECP之间、痰液与血清IL 5之间均相关 ,BALF与血清ECP显著性相关 ,BALF与血清IL 5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痰液、血清、BALF中ECP和痰液、血清IL 5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其中以痰液中浓度最高。ECP、IL 5与通气功能相互补充 ,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抗炎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2 8例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吸入 1个月、吸入 1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吸入前血清IL 6、IL 8、TNF α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吸入 1个月、1年时 ,3种细胞因子水平渐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哮喘患儿外周血CD3+ 、CD4 + 、CD8+ 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CD4 + /CD8+ 、B细胞下降 ,但仍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失调及T细胞亚群、B细胞失衡。IL 6、IL 8、TNF α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6.
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6~14岁中度哮喘患儿随机分口服孟鲁司特5mg/d、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孟鲁司特5mg/d口服并吸入布地奈德100μg/d3组,持续治疗12周。于治疗开始和第12周进行临床评估和肺功能检查,同步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及痰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5和TNFα水平的检测。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和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开始患儿血ECP、IL5、TNFα水平和Eos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血Eos计数与EC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IL5水平与EC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治疗后血ECP、IL5、TNFα水平和Eos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痰液ECP、TNFα和IL5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孟鲁司特可抑制哮喘中Eos引起的呼吸道炎症,降低血和痰液ECP、IL5、TNFα水平。抑制效应可能是孟鲁司特抗哮喘呼吸道炎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 -5)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分层设计,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 轻、中、重度发作组,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以酶联 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计数,测定用力 呼气比值(FEV-1)。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5 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IL-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P<0.05) 。痰液中IL-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5),与F 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1)。结论:诱导痰中IL-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初始治疗前气道炎症类型与病情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以87例轻-中度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ICS)前进行痰液诱导及诱导痰细胞学分析,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痰液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ELISA法检测痰液IL-8、TGF-β1,儿童肺功能仪检测基础肺功能和小气道通气指标、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高反应性(AHR)。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根据诱导痰液EOS%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EA)64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组(NEA)23例,EA与NEA组ICS治疗前痰液细胞学构成比、诱导痰上清液ECP、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EV1%预测值(FEV1%pred)、PEF%pred、中-重度AHR%、小气道阻塞(%)、痰液TGF-β1水平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治疗4周后EA组基础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小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而NEA组改善不明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治痰液EOS%、FEV1%预测值、痰液TG...  相似文献   

9.
特布他林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哮喘儿童吸入特布他林 5 0 0 μg ,另有 30例患儿吸入沙丁胺醇 30 0 μg作为对照组。应用Jaeger公司IOS肺功能仪测定吸入前和吸入后 2 0分钟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 (PEF)和总气道阻力 (R5)。结果 两组患儿吸药后呼吸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FEV1和PEF有所增加 ,但与治疗前相比 ,P >0 0 5 ;R5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均能改善哮喘儿童的呼吸功能 ,其中以R5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性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稳定期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分析炎性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关系 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总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稳定组EOS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EOS比例与PEF呈显著负相关,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急性发作期IL-6水平与EOS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炎症是由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的炎症,IL-6、IL-8可能是参与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 痰液EOS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及疗效的指标之一 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中IL 10和峰流速 (PEF)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发作期哮喘患儿 18例 ,对照组 2 1例 ,均为健康儿童。哮喘患儿均于住院后立即采集急性期静脉血液标本 3mL ,同时测定PEF值详细记录。经GINA方案的系统治疗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采集恢复期静脉血液标本 3ml。血清IL 10测定采用抗体夹心ELIS ALA法 ,同时测定PEF值。结果 哮喘发作期IL 10 (7 6 0± 2 18)ng/L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15 2 5± 3 4 4 )ng/L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发作期PEF(73 38± 33 80 )L min ,明显低于正常对组 (15 7± 2 2 13)L min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哮喘组治疗前、后IL 10测定恢复期 (14 2 9± 2 98ng L)明显高于发作期 (7 6 0± 2 18ng L)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PEF测定恢复期 (14 0± 5 1 82 )L/min明显高于发作期 (73 38± 33 80 )L min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哮喘恢复期患儿 ,表明IL 10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IL 10含量及PEF值的研究对哮喘病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且为IL 10成为新一代抗炎药物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47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重度持续的患儿予丙酸氟替卡松及沙美特罗联合吸入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时PEF值、哮喘症状计分、治疗第1周及第4周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患儿对治疗的主观感受(或家长的评价)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周时PEF值、哮喘症状计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缩短(P<0.01),治疗1个月时症状及肺功能均进一步改善。治疗第4周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与第1周相比有显著缩短(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互补作用.对于中重度哮喘患儿,两者联合吸入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联合吸入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复方干粉制剂治疗我国4-14岁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30例患儿进行3个月治疗,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吸入剂(沙美特罗50μg/泡,替卡松100μg/泡),经准纳器吸入,2次/d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最大呼气流速(PEF)及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数、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患儿及家长对疗效的自我评价及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第1周后平均PEF值及PEF占预计值百分数均有显著改善,治疗3个月均恢复正常 治疗前平均日间症状评分为3.4分,夜间症状评分3.2分,治疗后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评分均为0分 治疗第1周至治疗结束,患儿及家长对疗效的自我评价为均显效 无1例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治疗哮喘起效快,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35-1037  相似文献   

14.
有报道,丁地去炎松在幼儿中可有效地控制严重气喘。作者在此报道采用丁地去炎松喷雾混悬液在66例婴儿和学前儿童(年龄为7~76个月,平均35个月),这些病例尽管接受维持治疗(吸入舒喘宁、异丙阿托品、色甘酸盐、氯地米松悬浮液、口服茶碱和强的松龙),但仍频繁发生严重气喘。试验中,病人采用经口喷雾吸入丁地去炎松悬浮液(每m1含丁地去炎松0.25或0.50mg)。最初剂量为每日0.5~2.5mg(平均0.3mg)。从服药开始随访1~17个月(平均9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诱导痰细胞和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9(IL9)、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哮喘的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25例、缓解期19例,同时选10例因骨骼畸形入院的患儿作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IL9、eotaxin。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急性发作期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哮喘患儿诱导痰IL8、IL9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且IL8、IL9质量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eotaxin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成人过敏性哮喘不同,中性粒细胞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在IL9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IL8,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儿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P物质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法留取研究组及对照组儿童支气管诱导痰液。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 34例 (3d内无静脉或口服激素史 ) ;哮喘缓解期组 30例 ;健康对照组 2 2例。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 ,差异显著 ,P均 <0 0 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显著增高 ,缓解期降低 ,接近正常水平 ;提示支气管诱导痰中P物质含量与儿童哮喘的发作及缓解关系密切 ,可做为一种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哮喘57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 (FP)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7例哮喘患儿按病情轻、中、重度 ,分别吸入FP 12 5、2 50、3 75μg治疗 ,疗程 12周。治疗期间记录哮喘日记 ,定期随访日、晚间症状评分、肺部哮鸣音及沙丁胺醇气雾剂的应用。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 1s用力呼气量 (FEV1)和最大呼气量 (PEF) ,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57例哮喘患儿临床评分减少 ,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0 1) ;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次数明显减少 ,其中 3 5例已终止应用 (P <0 .0 5) ;肺功能FEV1和PEF有明显改善 (P <0 .0 5) ;总有效率为 95% ,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程度儿童哮喘予不同剂量FP吸入治疗确有临床疗效 ,且耐受性高 ,依从性高 ,优于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儿的痰液检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已公认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 ,应实施长期的抗炎治疗 ,因此气道炎症的评价对于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及治疗必不可少。已发现 ,痰液成分可反映哮喘的气道粘膜炎症。近年来 ,随着检查痰液方法的改进及诱导痰液方法的建立 ,痰液检查在评价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价值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将来有可能成为常用的无创性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方法。目前痰液检查在哮喘患儿的研究应用极少 ,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下面结合文献 ,谈谈哮喘患儿痰液检查的有关问题。1 痰液检查在哮喘病应用的可行性目前公认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 ,病理表现为气道炎性细胞浸…  相似文献   

19.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88例 4~ 14岁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吸入激素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 (商品名 :顺尔宁 ) (4~ 6岁 4mg ,1次 /d ;6~ 14岁 5mg ,1次 /d) ,疗程 6周 ,治疗期间监测最大呼气流量 (PEF)、第 1秒末用力呼气量 (FEV1) ,记录患儿日间哮喘症状评分 ,夜间憋醒次数 ,咳嗽分数 ,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喷数 ,无症状天数及药物副作用。疗程结束时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χ2 =2 5 .14 P <0 .0 1)。日夜间PEF均值治疗 1周后即显著上升 ;治疗后 6周日夜间PEF改善率为 12 .1%和 11.2 % ,对照组为 4 .7%和 5 .9%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 β2 爱体激动剂用量减少 5 7.2 % ,无症状天数增加 3d/周。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中重度哮喘起效迅速 ,临床控制率高 ,肺功能改善明显 ,无严重不良反应 ,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 13(IL 13)相关的以气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研究表明 ,IL 13所诱导的基因中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表达最多 ,因此推测SccAg在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评价IL 13、SccAg及免疫球蛋白E(IgE)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中的检测价值。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 5 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2 6例哮喘患儿、33例正常儿童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2 38.88± 4 0 .0 7ng/L)、SccAg (2 .81± 0 .38ng/ml)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 (85 .15± 17.98ng/L,2 .2 9± 0 .31ng/ml)及正常对照组 (77.2 7±18.16ng/L,2 .2 9± 0 .34ng/ml) (均P <0 .0 1) ,但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血清IgE (6 2 2 .4 8± 2 95 .0 1KU/L)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 (373.81± 15 7.92KU/L) ,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0 2 .99± 38.81KU/L) (均P <0 .0 1) ;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平与哮喘患儿发作期 (2 6 3.12± 4 9.99ng/L ,3.0 1± 0 .37ng/ml,717.0 4± 314 .0 1KU/L)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IL 13、SccAg及IgE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