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急诊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或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7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一侧椎动脉闭塞,另一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严重狭窄5例,未见血管闭塞19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实施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45例。结果45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17例(65,4%),血管不成功再通9例(34.6%)。30例疗效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5例,溶栓后近期复发1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5例,病死率11%。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急诊动脉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现行卒中指南的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远期预后,以期为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记录136例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澈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和本次卒中发生的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和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功能独立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时,早期有效66例(48.5%);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64例(47.1%)达功能独立。静脉溶栓治疗后2 h、24 h和7 d的早期疗效与卒中发生后3个月时的功能独立显著相关(P值均0.05)。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是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降低静脉溶栓治疗前收缩压可能改善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依据溶栓治疗的早期疗效,可能判断溶栓治疗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1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血栓溶解药物 ,特别是动脉内溶栓治疗是近年来脑卒中治疗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并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我院从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共应用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15例患者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年龄 60~74岁 ,平均 65岁。所有患者均有单侧肢体瘫痪 ,言语不清等临床表现 ,肢体肌力均小于 3级。 15例患者溶栓前均行头颅CT检查 ,排除脑出血 ,且影像未显示与体征相对应的梗死灶。术前常规行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均无异常。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ASL) 指导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新的、高效的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 栓的技术。 方法 入选发病至就诊时间大于3 h,在MRI-ASL指导下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选取在MRI灌注加权像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至溶栓时间、影像学检查至溶栓时间、发病90 d的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1分]率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等。 结果 ASL组和PWI组相比,基线数据无显著差异;出血转化率也无显著差异。ASL组影像学检查至 溶栓时间短于PWI组([ 65±15)min vs(73±11)mi n,P=0.031]。 结论 ASL较PWI技术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可以减少延误时间,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编制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以期预测溶栓干预的风险和收益,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溶栓决策和提高溶栓疗效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2003年2月-2008年12月间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分者信度、准则关联效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临床预测价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信度检测结果提示,量表的总评分和分项评分均显示较高的α信度系数。以患者溶栓干预后30天mRS评分改善≤2作为溶栓干预有效性的评价准则,对不同溶栓干预预后患者的基线风险-效益量表评分进行显著性检测分析提示,溶栓后改善组、无改善组、恶化组之间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POSThoc分析提示,以35分和45分分别作为溶栓干预"良好预后"和"不良预后"预测界点显示较好的预测效果,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873。结论在本研究的平台上,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显示较好的信度、效度、临床应用价值和经济学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用于预测溶栓治疗风险和收益,指导临床溶栓干预决策的简便、有效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临床疗效已经初步得到肯定.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我科自1999年5月~2000年10月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6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静脉溶栓时间窗从3 h扩展到了9 h,研究重点也从时间窗理念扩展至组织窗理念。对
于发病时间不明、醒后卒中或者一定时间内的超时间窗患者,需完善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权衡利弊
后决定是否静脉溶栓治疗。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根据组织窗寻找静脉溶栓获益患者的各种不同
筛选方法及静脉溶栓的药物选择,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静脉溶栓时间窗从3 h扩展到了9 h,研究重点也从时间窗理念扩展至组织窗理念。对 于发病时间不明、醒后卒中或者一定时间内的超时间窗患者,需完善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权衡利弊 后决定是否静脉溶栓治疗。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根据组织窗寻找静脉溶栓获益患者的各种不同 筛选方法及静脉溶栓的药物选择,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57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根据年龄分组,年龄≥80岁(80岁以上组)20例,年龄80岁(80岁以下组)37例。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判断疗效,比较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判断预后。结果 80岁以下组和80岁以上组治疗后14 d有效率分别为64.9%和75.0%(P=0.43),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7%和5.0%(P=0.65),病死率分别为2.7%和15%(P=0.08),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6.8%和50%(P=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用于治疗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211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omsformation,HT)的34例患者记为HT组,未出血转化的1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36例患者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 ,并给予除抗血小板聚集外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4.5 h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中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者2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机械再通治疗1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24 h、1周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各观察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减少,总有效率显著增高(P<0.05),而各观察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前(P<0.001);而≤4 h及≤6 h组直到第7天开始NIHSS评分才有显著降低(P<0.05)。30 d的总有效率70.37%;其中,≤2 h组各观察点的有效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各组的mRS转归良好率分别为60%、0.9%、0。安全性:≤2 h组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4 h组2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6 h组3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安全,最佳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2 h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患者血清中微小RNA-126(miR-126)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IS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64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3 d后的血清miR-126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治疗后24h、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35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178例,常规治疗组180例。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150万U静脉注射,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 h )溶栓组治疗123例,延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12 h )溶栓治疗组55例。评价溶栓疗效和出血转化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89.89%(114/210),病死率3.8%(12/178),脑出血并发症5.7%(12/210),脑出血病死率2.9%(6/21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48.0%(108/225),病死率9.3%(21/225),脑出血并发症0.9%(2/225),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12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较好,但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临床终点死亡结局不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2-06-2016-12确诊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rt-PA溶栓+常规进行治疗(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清除自由基等),序贯治疗组在溶栓+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14d后改为丁苯肽软胶囊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序贯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序贯治疗组mRS评分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能更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